海参吐肠子是什么原因,养殖的海参出问题了,从吸盘附近肚子。开始腐烂,从内
海参吐肠子是什么原因,养殖的海参出问题了,从吸盘附近肚子。开始腐烂,从内部开始化,两三天就就开始化皮了,急啊,怎么回事?
养殖的海参出问题了,从吸盘附近肚子开始腐烂,从内部开始化,两三天就就开始化皮了,急啊,怎么回事
海参化皮病其特点:一是发病面广,波及到所有养殖区域;二是发病快,一旦发病很快蔓延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海参的发病症状:初期感染的病参常有摇头现象 ,然后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 ,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一般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口部肿大,不能收缩与闭合,丧失摄食能力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海参化皮病
海参化皮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以细菌感染为主,同时疾病伴有霉菌以及寄生虫的继发性的感染。细菌主要是弧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当水体环境不好时,细菌大量的滋生是导致海参化皮病的直接原因。
海参化皮病预防措施
由于水质、底质恶化、温度变化大造成的化皮,其诱因主要是由于水体的水草等大型藻类的死亡腐烂造成水底的有害物质超标,海参圈底的有害菌大量滋生出现黑底,海参因为难以适应而发生应激反应,体质变弱,病原菌入侵导致吐肠化皮。在日常喂料中一吨料添加1千克优兰宝可以有效的保护海参肠道健康,平衡海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了有害菌的入侵,增强海参体质健康,缓解应激危害,大大的降低海参化皮病的发病率。
海参苗大量吐肠是怎么回事
吐肠,是海参它感到遇到危险了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现象。吐肠后海参照样活,但对生长速度大大影响,它需要重新生产出内肚,大约两三个月吧。
海参遇到敌人为什么会吐出内脏
海参遇到敌人被抓时可以舍弃自身一部份内脏帮助自己逃跑,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都是误传。
很多人会说海参遇到危险时快速吐出内脏,借助反冲力快速逃跑,还有的说,海参吐出内脏,让捕食者饱餐一顿,而自己借机逃走,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一种说法,海参是趴在海底的,不是悬浮在水中,那点反冲力还远远不能让海参趴在海底的沙土上向后快速滑行,谁也没遇到过坐在马桶上大便因为用力过猛而把自己反弹到天花板上的,你遇到了吗?
第二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海参遇到危险时,有些海参会吐出很多白色黏黏的条状物,吐出后不会脱离海参,一端还连着海参,另一端向上漂浮在海参上方,起到保护作用,但这不是海参的内脏,只是某些海参的自我保护的一个器官,跟乌贼遇到危险喷墨一样,海参吐出的东西,其他动物是不能食用的,也不敢食用,这种东西,白白的,黏黏的,很细长,粘在人皮肤上很刺疼,拿掉后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红色的痕迹,很刺痒,跟海蜇粘在皮肤上一样的刺痛,所以其他动物见到了都会躲避,而不是食用。
海参在海底移动是很缓慢的,两三个小时也不过才移动几米而已。
养殖海参总吐肠咋办开始一切正常,换了蛋白高
先用正品海王1号来药浴,至少2-3天痊愈后,然后每立方水体使用海参专用活力乐三号100克,根据实际情况连用3天,待参痊愈后,使用活力乐一号所配合的饲料继续使用可预防吐肠。
海参化皮怎么办
海参的化皮病又称烂皮病,症状是吐肠、唇肿、皮肤溃烂死亡,病因为饵料污染、水质污染,细菌感染及水质淡化等。治疗方法:一是全池泼洒PV―菌毒嘉亩用100―150克,连用2―3次,随后用施必康0.2ppm一次。二是收集刺参放入5ppm的百宜水产消毒剂抗菌药中药浴30分钟,再投入池中。三是按每公斤饲料拌惠百嘉4克、肝速宁2克、虾毒克星3克连喂5―7天。
海参保苗期间常见病有哪些是保苗
下面的是育苗场的育苗病害和注意事项,不能够完全照搬到保苗上来,但你可以参考一下。 养殖池里保苗应该是最近几年兴起来的,你主要是去问问当地成功保苗的养殖户,借鉴一下经验。 夏季防病管理技术: 海参育苗包括浮游期和板上附着期,从上板20天后,至参苗剥离即属于保苗期。保苗期恰值高温,水温通常在22~30℃左右,时间持续2、3个月。此期间经常出现病害迹象,导致参苗涨势缓慢甚至成活率明显下降,病害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如下: 1、常见病害表现症状: ⑴长势极其缓慢,甚至掉量。 ⑵不爱摄食、附着力差,甚至出现化皮病。 ⑶伸展不好,体色发红、变暗,体型呈细长条,变黑、刺短; ⑷有吐肠现象,僵硬,体色发白或呈通明状、化皮。 2、病害引发原因: ⑴水质污染: ① 海参残饵、粪便等自产有害物质,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换水量小或没有及时进行生态水质处理或网片25天以上没有及时消毒处理的池子,换水前可明显检测出亚硝酸盐超标,该指标持续7天左右,即会出现海参苗不摄食、发病等不良现象。 ② 高温、雨量大、盐度变化大、盐度低,引发应激反应。 ③ 夏季海区污染严重,外海水检测经常出现有害物质超标现象,尤其6月下旬至9月初,重金属离子、氨氮、亚硝酸盐、有害菌含量超标现象严重,经常可检测到亚硝酸盐含量在0.1~0.2MG/L以上氨氮0.2MG/L以上。引发海参中毒症或慢性中毒。 ⑵用药不当、饵料不良: ① 抗生素中毒:经常投放抗生素或乱用抗生素高浓度长时间药浴参苗,导致苗种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抗应激能力差;消化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② 温度高,饲料及鲜海泥、水中的细菌总数偏高,引发海参肠道疾病以及其他细菌性病害。 ⑶管理操作不当,机械损伤:倒池、刷网片、剥离苗、筛分等造成损伤、应激反应。 3、预防方法: ⑴进水池塘处理: ① 育苗前,进行全面消毒,可选用二氧化氯片等杀菌消毒药剂;3~5天后,投放塘底净(0.5PPM,约330克/亩水体)并配合投放世纪生态菌水产专用EM原液330ML/亩水体,进行生态底质、水质改良。经检测水质指标良好,再行投放参苗。 ② 为提高保苗成活率,必须保证水质指标稳定,6月至9月中旬全程,根据水质情况每15~20天投放塘底净一次(250克/亩)并同时配合投放世纪生态菌水产专用原液250ML/亩水体。降解有害物质,抑制有害菌,维持水体良性平衡,防治病害。 ③ 如无特别情况,不要轻易采用抗生素类或杀菌消毒剂类药品,如特别情况必须采用,注意消毒周期要短,尤其是圈内有海参的;并且消毒处理3天后,应马上投放塘底净和世纪生态菌水产原液恢复生态平衡。整个夏季定期采用世纪生态菌原液和生物底质改良剂塘底净进行水质、底质处理,可检测出池塘水质明显好于外海水质,可有效的防止病害发生。 ⑵参苗池水质、底质治理: ① 如外海水水质良好,平时应加大换水量或对流换水均可。 ② 整个夏季全程,每3~5天泼洒世纪生态菌水产专用原液(每立方米水体3~5ML左右),抑制有害菌、分解有害物质,从而防治疾病,可拌入饲料内同时投放。 ③ 每周左右倒池一次,应视苗种大小酌情考虑;或经常配合投放塘底净(饲喂后投放) ④ 长时间不倒池、粪便多,可经常或每周一次向池内投放塘底净每立方米水体3~5克左右。防止池底积累有害物质,防止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 ⑤ 应及时进行网片消毒、更新(建议15~20天左右一次),可用世纪生态菌原液50~100倍稀释液浸泡清洗消毒(用过的稀释液可洒入池塘中)。 ⑶饲料投喂、防病、促进营养吸收、促进增长、增强抗应激能力: ① 注意饲料营养均衡,饲喂量不宜过大,蛋白不宜过高。 ② 每500公斤饲料拌入世纪生态菌原液1~2公斤(根据饲料干湿程度适当兑水稀释拌匀,即可投喂)可同步起到饲料消毒、保鲜,促进营养吸收,降低饵料系数,防治肠道疾病,促进增长,提高抗应激能力等综合作用。 ③ 有的育苗厂习惯发酵饲料,可采用世纪生态菌EM原液厌氧发酵饲料,每500公斤饲料使用原液1公斤即可达到理想效果。(世纪生态菌EM原液不同于一般市面流通的”EM发酵液”,拌料饲喂效果就很好,不一定非要发酵饲料) ⑷治疗及注意事项:关键字“重在预防”! 应经常检测进水水源及池内水盐度、温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各项指标。 ① 海参出现病害迹象,如:伸展不好、附着力不强、摄食不好;可检测出亚硝酸盐、氨氮、PH值超标,应及时增氧,并马上投放塘底净和世纪生态菌水产原液,解除中毒现象,改良水质、底质,抑制有害菌,防止疾病扩散并起到早期治疗作用。加大拌料原液浓度,帮助海参恢复胃动力及消化系统功能,增强抗病力、降解体内毒素,解除病害。 ② 出现病害迹象,不宜盲目使用杀菌剂或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要注意关注、检测水质情况,以免治标不治本,使用前要注意水质情况,使用后一定要及时使用世纪生态菌水产专用制剂进行生态改良,恢复生态环境。 ③ 如发现网片、附板发粘、有异味等现象,要及时清理、消毒并进行水体消毒,水质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