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历史 > >正文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为何没能在德国延续下去?

摘要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为何没能在德国延续下去? 俾斯麦是普鲁士崛起并最终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在俾斯麦出任宰相的时期,其凭借个人高超的外交手段,往返于列强之间...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为何没能在德国延续下去?

俾斯麦是普鲁士崛起并最终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人物。在俾斯麦出任宰相的时期,其凭借个人高超的外交手段,往返于列强之间为德国争取最大的外交空间,并最终促成德国的强大。然而后来的德皇却抛弃了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并最终让德国惨败于一战之中。那么德国后期为何放弃了俾斯麦的主张,反而陷入四方树敌的窘境之中呢?

其实早在德意志统一前,还是普鲁士宰相的俾斯麦就有铁血之风著称于世,那是的俾斯麦就已经显现出卓越的外交能力。普鲁士于公元1864年挑起普丹战争,而在此战之前,俾斯麦早已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他支持沙俄镇压波兰起义,赢得俄国对普鲁士做出绝不干涉的承诺,又数次示好法国,并口头同意法国将卢森堡和瑞士法语区纳入法兰西的提议,赢得了法国的中立。并且巧妙的使得英国和其他国家在普丹战争中袖手旁观。

此前一年丹麦议会通过新宪法,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太因这两个德意志邦国并入丹麦的行为客观上促使其他国家对丹麦扩张行为的忌惮。至此,普丹战争的外部环境完全有利于实力强大的普鲁士一方,战争的后果可想而知。

当时的德意志邦国中,除了普鲁士外还有一个强大国家,那就是奥地利。然而普丹战争中,奥地利却听从了俾斯麦的建议,联盟伐丹。此后奥地利虽然也得到了一块领土,却因间隔普鲁士而成为飞地。更为重要的是,俾斯麦适可而止,并未将丹麦吞并,反而积极与之重修旧好。战国时期,秦国在张仪的策动下曾连横韩魏远途伐齐,却被齐国痛击惨败。此后的秦国国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其中一个论点便是远方国家的领土无法侵占消化,徒伤国力。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君王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战火很快烧到他们自己的头上。

奥地利是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最大对手,将其排除在外自然能更加顺利的整合德国。不过当时的普鲁士国内却坚决反对袭击奥地利,“自由派出于信念,工人为了团结一致,教士出于道德观念,皇后由于害怕,王储出于挚爱和平,而国王则因为他已经七十岁了。他们都反对这场战争。”

俾斯麦一方面积极布局对奥外交计划,另一方面也发动经济手段中断南德意志邦国和奥地利的经济联系,德意志关税同盟更成为俾斯麦手中的大杀器。因而当普鲁士说服沙俄、稳定法国之后,南德意志地区也站在了奥地利的对立面,意大利更因为血仇成为普鲁士的盟友。一战而下,奥地利溃败不堪,这使得先前惧怕奥地利实力的反战政客兴奋起来。容克地主的嗜土性和德意志狂热情绪让这些人主张拿下维也纳,吞并奥地利。然而俾斯麦又一次展现出杰出政治家的眼光和韬略。

战前各国对普鲁士的同情和中立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普鲁士作为一个弱国进行合理的反抗。但如若庞大的奥地利帝国被普鲁士占据,一个庞大的国家显然不为其他列强所容忍。于是俾斯麦决定与奥地利和解。

普奥的缓和促使法国成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最后的绊脚石,因为当时的南德意志邦国正是法国的势力范围。更为严峻的是,普鲁士的接连胜利已经引发英国和沙俄的忌惮,他们开始和法国一道反对普鲁士染指南德地区。所有欧洲大国都在反对普鲁士,但俾斯麦依旧继续前行。

当时法国对比利时和卢森堡虎视眈眈,俾斯麦要求法国出具书面材料以保证吞并之后不再继续有领土要求。拿到材料的普鲁士迅速联络英俄,将法国的野心告知两国,促成两国与普鲁士达成实质盟友。西班牙内乱,王位虚悬之后,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有亲缘的利奥波德亲王成为西班牙议会青睐的对象,这惹恼了法国人。俾斯麦暗动手脚将威廉一世的和解电报变成了措辞严厉的挑衅言语,战争爆发了。法国战前以为大多数国家会站在自己的一边,结果欧洲各国均宣布中立,法国战败。

普法战争后的俾斯麦故伎重演,意图与法国和好以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因为经历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后的德意志,天然的处于法、奥、俄、英的四面包围之下,这使得欧洲很容易出现一个反德同盟。然而早在普奥战争胜利后被俾斯麦压制的国内民族主义势力和容克地主阶层再也忍不住要下狠手了。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原德意志邦国,最重要的是需要赔偿五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如此严苛的条款一下子激发了法兰西民族主义情绪,两国血仇已结,俾斯麦只得转身寻求其他外交策略了。

德国地处中欧,四战之地,其地缘格局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魏韩两国颇为相像。联想魏韩首先被秦灭亡的命运,要想让新生的德国屹立不倒并且发展壮大是何等的艰难。于是,大陆联盟体系出炉了。

俾斯麦很清楚,统一后的德国外交重心在欧陆内部,其首要任务便是孤立和削弱法国,并防范其他国家结盟对付德国。具体操作就是拉拢俄国以防法俄靠拢、联合奥匈帝国抑制沙俄扩张、暗通英国以加剧英俄对抗,搅乱欧洲格局的同时确保德国在外交网络中占据优势。

为此俾斯麦先后组建德奥俄三皇同盟、德奥罗同盟、德意奥三国同盟和奥塞同盟,以此建立一个以德国为中心,排斥英法的欧陆联盟体系。然而如此高超的外交格局内部却极其脆弱,它虽对德国有利却并未解决体系内部诸国之间的矛盾。欧陆大国间的德法矛盾、俄奥矛盾和意奥矛盾依旧存在,而大陆之外还有英国发动均势外交扰乱俾斯麦的布局。

当法国不断引诱沙俄靠拢自己的时候,俾斯麦曾作出最后的努力,他向英国露骨的提议建立英德同盟,但并未得到相应。不过就算如此,沙俄对俾斯麦通过德俄结盟以维护沙俄在东欧利益的政策依旧十分拥护,这也使得整个大陆联盟体系得以维持。然而当俾斯麦与新皇不和最终辞职后,事情发生了重大转变。

代表狂热容克地主势力和德意志民族分子的德国新皇威廉二世,更多的专注德国眼前的利益和对抗法国的事务上。俄国虽为德国盟友,却无需履行反法事务,更像是德国单方面的为俄国维持东欧尤其是波兰地区的利益。威廉二世因此拒绝续约与俄国的盟好,俾斯麦的大陆联盟体系因此轰然垮台。

由此可见,德国抛弃俾斯麦外交政策的原因,表面上是短视的战略眼光,但实质上是整个德国统治阶层作为容克特质而展现出来的功利主义取向。功利的德国外交趋于僵化,最终导致了英法俄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并促使意大利在一战中的反戈。然而容克遗毒在一战之后并未肃清,不甘心失败的德国最终惨败于二战,并经历了冷战之后,熬到苏东剧变后,得以重塑金身。

俾斯麦的故事和德国的经历给了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做人做事千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如此才能走好人生的旅途,最终创下一番自己的事业。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