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微信的“不兼容”?-你选哪个?
苹果和微信的“不兼容”?-你选哪个?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文|邢莉,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苹果和微信最终还是打起来了,自媒体平台却成了炮灰!
4月19日下午,苹果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将被关闭,安卓等其他版本微信赞赏功能不受影响。当天下午微信还给出了过渡方案是,公众号运营者可以在文章中展示二维码,通过个人转账方式获取支持。二维码可选固定金额和非固定金额两种。为了对用户资金进行保护,微信对此类转账资金将采取T+7的结算周期。
只不过,这种过渡方案仅仅持续了几个小时。4月20日凌晨,微信团队再次发布通知称,“紧急对19日下午上线的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个人转账进行关闭。”
几乎同一时间,苹果对此事做出回应:“微信可以选择提供App内购买让用户赞赏他们喜爱的公众号运营者,如同我们提供这一选择给所有的开发者一样,微信只需正确使用App内购买体系进行开发即可。”
简单来说,苹果认为赞赏功能属于虚拟支付,iOS app 虚拟支付必须走内购通道,不能用微信支付。微信一开始心存侥幸,鼓励公众号作者在文章里放置收款二维码,以便于变相收取赞赏。乍看,这我们吃瓜群众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毕竟会在微信公众号上打赏作者的人并不多,不能打赏了也对普通用户没什么影响。但是微信作为拥有8亿用户的APP,苹果作为在国内拥有近一亿用户的手机品牌,这场巨头之间的博弈却是细思极恐。
表面上,微信直接打赏给内容创作者而苹果不能拔一毛,苹果不干了。按照苹果的“规则”,App中所有的内购项目都需要通过App Store的渠道(IAP机制)进行,而苹果会在流水中拿走30%的“手续费”,具体条例是:2016年6月13日,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更新了3.1.1条款,更严格要求App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IAP(in-app purchases,应用内购买)机制”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如果一定要按照苹果规则进行“打赏”,那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用户给了10元小费支持作者,苹果拿掉3元佣金,作者在经过漫长的结算周期后拿到7元。
3.1.1条款是在2016年6月推出的,而执行是在2017年4月可见双方是经过了长期的博弈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打赏这一问题上,微信和苹果产生了分歧,微信认为这并不是内购项目,而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转账行为,而苹果则坚持要走IAP机制。最终微信低头让步。
打赏功能确实吸金力极强,作为一种事后付费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互联网免费习惯。今日头条、UC头条等。甚至包括外卖O2O平台,都有相关赞赏功能。苹果这招确实能收割当前中国市场内容付费与打赏的红利。然而实际上,苹果开始对微信动手,并非看上了知识付费这块市场,微信在许多方面动了苹果奶酪。
一直被不管媒体们唱衰小程序,在这场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应用商店是苹果的最大入口,是整个 iOS 的命脉,苹果显然不希望人给应用商店带来威胁,但无论是连接线下还是替代 app,小程序都在蚕食着 App Store 的流量,微信小程序的推出相当于在苹果iOS王国中构建了一个国中国,它所做的在苹果看来,是要架空App Store。微信已经具备一个 OS入口的雏形。
微信支付在中国市场的疯狂崛起,也让苹果对于它的Apple Pay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地位相当焦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了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的91.12%。占据36%美国市场的苹果支付,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多却表现不佳。在当前支付宝微信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苹果的Apple Pay想以常规手段来突围已经不可能。苹果要求走APP内购通道可以钳制并破坏竞争对手的用户支付频率,并顺便推广自身的Apple Pay。
在别人的地盘,遵守别人的规则,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并且IAP机制造福了无数开发者。但是App Store的支付流程很复杂,iOS内购窗口弹出慢,内购体验极差。而腾讯2016年度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89亿,同比增长28%。微信已经成为了移动端的超级入口。难怪有不少网友表示苹果手机可以不用,但QQ微信不能不用。苹果虽然有众多忠实粉丝,在微信的庞大用户群体又岂能小觑。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和微信你更离不开谁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