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守寡的瑜妃会生活、能扛事,敢直面八国联军,硬钢隆裕太后
19岁守寡的瑜妃会生活、能扛事,敢直面八国联军,硬钢隆裕太后
清朝同治帝载淳6岁即位,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时,17岁的同治帝在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的操持下要准备大婚了。最终,慈安皇太后中意的阿鲁特氏被册封为皇后,慈禧皇太后喜欢的富察氏被封为慧妃,赫舍里氏为瑜嫔、阿鲁特氏为珣嫔(皇后阿鲁特氏的姑姑)、西林觉罗氏为瑨贵人。
同治帝
一后四妃嫔的日子没过多久,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了,后妃们开启了“困于深宫,空看落花流水”的守寡生活。富察氏最小只有15岁,赫舍里氏与同治帝同岁也才19岁。
妙龄守寡,瑜妃深居宫中修身养性
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初一日,满洲正黄旗知府崇龄得了一个女儿赫舍里氏。等到赫舍里氏长到了17岁,她被选入了宫中,封为瑜嫔,在同治帝的4位妃嫔中排名第二。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封为瑜妃。20天之后,19岁的瑜妃就守了寡。
瑜妃肤白貌美,身形修长,据说是4妃中最漂亮的。她还能诗擅画,懂得韵律,堪称“气质型美人”。妙龄守寡的瑜妃虽困在了深宫之中,却以读书、作画、赋诗、织绣、焚香等修身养性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瑜妃晚年自号“懒梦山人”,故宫博物院藏有她的三枚闲章:静者之怀和若春,所乐自在山水间,敬懿皇贵妃御笔之宝。
《清宫词》有诗描绘瑜妃:
“懒梦山人冰雪姿,婕妤宠幸冠当时。焚香绣佛应多暇,自绘林峦缀小诗。”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要过虚岁60整寿。逢重大喜庆要为皇太后上徽号,为妃嫔晋封。因此,同治帝的遗孀和光绪帝的妃嫔普遍都晋封了,瑜妃被晋封为瑜贵妃。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五日,宣统帝对咸丰帝、同治帝和光绪帝的未亡人进行了晋封,瑜贵妃被晋封为瑜皇贵妃。清朝灭亡后,1913年3月12日逊帝溥仪晋封瑜皇贵妃为敬懿皇贵妃。
果敢坚毅,瑜妃经难遇事处置不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太后只带着光绪帝、隆裕皇后、瑾妃和少数亲信一路向西逃去。咸丰帝的遗孀祺贵妃佟佳氏、吉妃王氏和同治帝的慧妃、瑜妃、珣妃、瑨妃都被留在了紫禁城。年幼胆小的慧妃吓得直哭,而瑜妃镇定自若、冷静分析,即安慰宫内众人,又与京内的大臣商议应对之策。最终,八国联军没有进入后宫抢掠,据说联军统帅“见了穆宗瑜妃,犹致敬礼”,后宫众妃嫔安然渡过难关。慈禧太后回宫后,却没有褒奖立了大功的瑜妃。
宣统帝溥仪继位是“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兼承德宗景皇帝之祧”,解释一下就是溥仪既是同治帝的儿子,也是光绪帝的儿子。可是宣统帝即位后,尊隆裕为皇太后,瑾妃为皇贵太妃,而同治帝的3位妃子没有被尊为皇贵太妃。隆裕皇太后也不拿同治帝的未亡人作为同辈人对待,让她们口称“奴才”。瑜妃非常不满,对隆裕避而不见。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日,慈禧太后入葬东陵,隆裕皇太后、瑜妃、珣妃、瑨妃等都参加了葬礼。当隆裕皇太后率众人回宫时,瑜妃等3人不肯回宫,表示与其回宫做奴才,不如追随慈禧太后于地下。摄政王载沣等人商议此事,决定晋封3妃为太妃,不称奴才。这下敢于和隆裕太后硬钢的瑜妃终于取得了胜利。
1924年10月24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溥仪等人被赶出了紫禁城。可是,紫禁城内的寿康宫里还住着瑜妃,重华宫里住着瑨妃。时任北京警备总司令的鹿钟麟对两位老太太不能硬逼,答应她们可以携带个人钱财出宫。11月21日,两位老太太带着手下的宫女把衣服、用品等不属于文物的私人物品都搬出了紫禁城,最重要的是瑜妃存银10300两,瑨妃存银15000两都算作个人的私房钱带走了。两位老太太搬进了曾经的荣寿固伦公主府(荣寿固伦公主,恭亲王奕䜣的长女),后来又迁到了麒麟碑胡同居住。
1932年2月5日,77岁的瑜妃离世了。1933年5月18日,78岁的瑨妃也去世了。两年后,瑜妃、瑨妃葬入了清东陵,她们成为了最后入葬皇陵的皇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