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历法的起源,探索年月日的奥秘
探索年月日的奥秘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的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根据自然变换的规律,制定了时间上最早的历法,即太阴历。苏美尔人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公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据计算尼罗河泛滥的周期,制定出了太阳历,这是公历最早的源头。中国的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历法。在世界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还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历法,比如伊斯兰教历,中国的农历,藏历等。
哥斯拉的由来是什么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的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根据自然变换的规律,制定了时间上最早的方法,即太阴历。苏美尔人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公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据计算尼罗河泛滥的周期,制定出了太阳历,这是公历最早的源头。中国的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历法。在世界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还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历法,比如伊斯兰教历,中国的农历,藏历等。
月亮的来历和起源是什么
在科学的概念里,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围绕着地球奔腾回旋不息,它诞生40多亿年来,从未离开过地球的身旁,是地球最忠实的伴侣。
任何天体都有它形成、发展与衰老的演化过程。月球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对了解太阳星云的成分、分馏、凝聚与吸积过程、类地行星的形成与演化、地月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月球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人类十分关注的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100多年来曾有过多种有关月球起源与演化的假说,但至今仍众说纷纭,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这些月球成因学说争论的焦点在于,月球是与地球一样,在太阳星云中通过星云物质的凝聚、吸积而独立形成,还是由地球分裂出来的一部分物质形成的?月球形成时就是地球的卫星,还是在后期的演化中被地球俘获而成为地球卫星的?
任何有关月球的起源的假说都必须符合以下一些基本事实: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月球的公转是围绕地月系统质量的质量中心旋转,月球的公转平面与地球的赤道面并不一致。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34克/立方厘米,只有地球平均密度的60%。月球与地球的平均成分差异很大,月球比地球富含难熔元素,匮乏挥发性元素和亲铁元素。月球比地球缺水,比地球还原性强。月球内部也有核、幔、壳的圈层状结构。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一般均大于31亿年,表明月球的演化主要是在其形成后的15亿年内进行的。月球现今是一个内能接近枯竭而活动近于僵死的天体。
地月系统模拟图
[2]
历史上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大致可归纳为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浮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共4种类型。其中,前三种月球起源假说虽然对月球的化学成分、结构、运行轨道和地月关系的基本特征的解释均有不同程度的依据,但在地月成分与自转速度的差异,氧及其他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随着对月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逐步深化,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假说。最新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3]
编辑本段分裂说
地月分裂说
[4]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是月球起源研究中著名的假说之一。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可缩短到2小时,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飞快地旋转,其自转速率比现在要高得多。若初期的地球是熔融状态,地球物质在地赤道面上将出现膨胀区,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体分离,或者说这部分熔融物质在地球高速自转情况下从赤道区被甩了出去,甩出去的物质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凝聚,冷凝后形成月球。一些持这种假说的人还认为,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分裂出月球后留下的“疤痕”。由于这种假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因此这种假说被形象地比喻为“母女说”。不过,由于地月年龄相差太大—-月球甚至可能与宇宙同龄,且地月地质不同,现在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摈弃。[5]
编辑本段同源说
地月同源说
[6]
与俘获说、分裂说和碰撞成因说一样,月球的同源说也是月球起源研究的著名假说之一。
月球起源的同源说坚信月球与地球是姐妹或兄弟关系,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同时“出生”,或者说在星云的同一区域同时形成了地球和月球。
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内,温度和化学成分取决于与太阳的距离。太阳系的各个行星是在星云中不同的区域、由不同化学成分的星云物质凝聚、吸积而形成的。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弟”。对于地球与月球成分上的差异,他们解释说,形成行星时,开始是凝聚、吸积并形成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核,金属核进一步增长之后,星云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才凝聚,月球就是地球形成后剩下的残余物质所组成的。同源说力图合理解释地球与月球成分差异和月球的核、幔与壳的组成,但其模式与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和地月系的运动特征不尽相符。因此,这一假说也不尽人意。[7]
编辑本段俘获说
地月俘获说
[8]
月球捕获说认为,月球是地球抢过来的“女儿”,即地球与月球由不属于同一星云团的物质形成,由于地-月轨道的变化,在1~10个地球半径范围内,外来的月球在飞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的强大引力所捕获,最终成为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主张俘获说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和月球处在太阳星云的不同部位,由化学成分不同的星云物质凝聚而形成。月球原来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的轨道面交角很小(约5度),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附近时,在地月距离为10个地球半径的范围内,月球可能被地球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著名有天文学家阿尔芬认为,月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行星,月球被地球俘获时,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26个地球半径,与地球的平面的交角为149度。如果月球进入地球的洛希限,潮汐会产生很强的非均一重力场,月球表面的岩石将会破碎,并进入月球运行的轨道空间,大部碎片物质又返回月球,撞击月球,在月表产生大量的月海盆地。月球正面在39亿年前发生的开凿月海事件——雨海事件也许是俘获说的重要证据。通过地月轨道的精细计算及激光测距的数据表明,现今月球的轨道愈来愈远离地球,每年后退约3.8厘米。不过,俘获说只能解释部分观
大踫撞
[9]
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人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10]
编辑本段撞击说
撞击说图示
[11]
分裂说、同源说、浮获说这些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撞击成因说也被称为“大碰撞分裂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即两个天体的硅酸盐幔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月球。
撞击成因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行星际空间有大量星云,星云经过碰撞、吸积而逐渐增大。大约在相当地月系统存在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质量相当于现在地球质量9/10的“原地球”和另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原月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的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有机会发生碰撞。剧烈的碰撞不仅使“原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偏斜,而且使“原月球”碎裂,幔和壳变热蒸发,膨胀的气体“裹挟”着尘埃和少量的幔物质飞离原月球。被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气体的阻碍而减速,被“原地球”吸积并变成了地球的一部分。飞离的气体尘埃物质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呈盘状分布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间,它们通过吸积,先形成一些小天体,然后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积增长,最终形成现在的月球。
撞击成因说可以合理地解释地月系统的基本特征,如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与自转加速、月球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不一致、月球是太阳唯一的与主行星质量比为1/81的卫星、月球富含难熔元素而匮乏挥发性元素和亲铁元素、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以及月球形成初期曾产生过广泛熔融、存在过岩浆洋等事实,因此撞击成因说是当今较为合理、较为成熟的月球起源学说,逐渐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8][11]
绕月航天器Smart-1
[12]
2006年,欧洲宇航局的绕月航天器Smart-1完成对月球表面化学成分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月球表面含有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一直以来人们关于月球是由地球一部分撞击分裂形成,这次发现为月球起源的“撞击分裂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宇航员阿波罗号登月任务中带回月岩样本,自那以后,行星学家们对这些月岩与地球深出地函区域发现的岩石十分的相似感到惊讶。当更多的科学家细致的观察了月岩,月球起源问题变得更具有悬疑,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与地球深处的岩石仍有着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是,月岩当中的同位素与地球岩石当中的发现并不一致。
据一些科学家推测,在地球生成的早期,曾经有一个相当于火星大小的星球撞击地球,造成的碎片后来聚集形成了月球。如果情况的确如此,月球的含铁量将会比地球低,而镁和铝这样的轻元素的含量则会高一些。
关于月球的起源另外一种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是从一块气体尘埃云中同时产生两个天体。但自从“阿波罗计划”之后,科学家获得了大量令人震撼的照片和382千克月球的土壤岩石。月球起源“撞击分裂说”逐渐占据了上风。[13]
编辑本段核爆炸说
2010年初,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和解释。他们认为,月球并非是由于太空撞击或太空爆炸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地球自身的一次核爆炸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
南非西开普大学科学家罗伯-德-梅耶尔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科学家维姆-范-维斯特伦恩是根据一种核裂变理论提出这种观点的,这种核裂变理论早在19世纪初就有科学家描述过。该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来自宇宙中同一滴旋转的熔岩,后来一部分分离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然而,除了撞击原因以外,当时的科学家无法用其他理由来解释形成月球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离出去的。
两位科学家认为,形成月球的那部分熔岩是在地球的一次核爆炸中脱离出去的。在他们的研究论文–《月球起源的另一种假设》中,两位科学家解释说,如果月球是由于一次撞击性的外部力量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话,那么它应该由撞击天体和地球的某些物质组成。他们说,“太阳系进化的模型显示,地球的化学组成和撞击天体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同样的。”
然而,根据探测到的月球标本显示,月球在化学组成上几乎与地球是相同的。这一发现表明,月球的分离过程没有撞击天体的介入。科学家们在研究论文中解释说,“月球的化学组成与地球越相似,说明月球越有可能是直接形成于地球物质。”
因此,科学家们相信,造成月球直接从地球分离出去并进入轨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边界的一种超临界反应堆所产生。这种反应堆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地球上的硅酸盐等物质被蒸发并喷射出去。美国《科技新时代》杂志科学家克雷-迪洛维也支持两位科学家的观点。迪洛维认为,“根据他们的解释,地心引力在地球的赤道平面附近的地表浓缩了大量的重金属,如铀和钍等。当这些重金属积聚到足够多,浓度足够大,就会产生一种失控的核链式反应,这和核电站的某些原理有些相似。”
迪洛维解释说,“通过这种方式,一种自然形成的地球核反应堆被推到了超临界水平,然后就会爆炸。月球从地球分离出去后,被巨大的核爆炸力量推动进入公转轨道。当然,这种理论很难检验。但是,人们确实知道地球核反应堆的存在,它所产生的遗留物就是如今开采的铀矿。”
梅耶尔和维斯特伦恩认为,要想证明他们的理论,需要依靠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回月球更深内部的物质样本。[1]
编辑本段月球的演化阶段
月球的演化
[14]
科学家将月球漫长的演化历程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月球的形成前阶段(距今58亿年~46亿年)
太阳系的元素起源(距今58亿年~50亿年):现今太阳系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格局是在前一代恒星的元素合成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元素(及其同位素)是形成太阳星云的物质基础。
太阳星云的凝聚(距今50亿年~46亿年):在以原太阳为中心的太阳星云盘中,元素产生分馏、凝聚、吸积和级序增生,在不同距离的不同空间和温度区域,形成化学成分不同的星云。
第二阶段:月球的形成及其初始阶段(距今46亿年~44亿年)
根据各种测年技术对陨石形成年龄的测定,太阳系各种天体的形成年龄一般为45.6亿年。月球和地球岩石的精细测年表明,月球形成的年龄为45亿年,而地球的形成年龄约为44.8亿年。
月球的早期熔融(距今45亿年~44亿年):根据月球热历史的研究,在月球形成后不久,整个月球曾发生过多次局部熔融,月球的大部分曾被加热到1000℃以上,甚至形成过全球性的岩浆洋。月球内部物质通过熔融、重力调整,逐渐形成月核、月幔、月壳结构。原始月壳可能因后期大量小天体的撞击而难以保存。
第三阶段:月球的区域熔融与月球高地形成阶段(距今44亿年~40亿年)
距今41亿年前,月球产生过一次规模较大岩浆活动,通过岩浆分离作用,形成了斜长岩高地(月陆区)。月球高地的岩石一般都有复杂的碎裂变形或多次撞击作用的变质历史。小天体的频繁撞击,使月球高地削低了1500米~2000米。距今40亿年前,斜长岩局部熔融,产生了富含放射性元素和难熔元素的岩浆活动,岩浆凝结后就形成了非月海玄武岩(克里普岩和苏长岩)。斜长岩与非月海玄武岩是月面残存的最古老的岩石。
第四阶段:月海的形成与月海泛滥阶段(距今40亿年~31亿年)
月海的形成(雨海事件)(距今40亿年~39亿年)阶段:雨海纪是月球灾变时期。由于大量小天体猛烈而频繁地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就开凿形成了月海盆地(大型环状构造)。根据各月海岩石的同位素年龄研究,月海的形成年龄集中在39亿年前±0.5亿年 ,各月海的形成次序从早到晚大致是酒海、澄海、湿海、危海、雨海、东海……
月海泛滥(月海玄武岩喷发)(距今39亿年~31亿年)阶段:月海玄武岩喷发填充月海发生在距今39亿年前~31亿年前,是由月球产生的第二次大规模火山岩浆活动引起的。根据月海玄武岩的年龄测定,至少有5次月海玄武岩喷发。月海玄武岩填充的时间依次为:雨海西→雨海东→湿海→危海→雨海→静海→丰富海→澄海→风暴洋。
第五阶段:月球晚期演化阶段(距今31亿年至今)
这一阶段在月球地质历史中称为艾拉托逊纪与哥白尼纪。31亿年以来,虽然小天体的撞击引起的小型火山喷发活动时有发生,潮汐作用诱发的月震活动仍较活跃,但月球表面形貌已基本定型,月球内部的化学演化处于停滞状态。距今20亿年前,月球似乎经受过一次明显的加热事件,但原因不明。艾拉托逊纪形成的辐射撞击坑、辐射纹较暗淡或已消失。哥白尼纪形成的辐射坑则具有明显的辐射纹。
局部的小型的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仍可能存在,如链状月坑的分布可能是沿断裂分布的火山口,也可能是碎裂的彗星连续撞击月表所形成的。月岩和月壤在月球表面的暴露年龄证明,近500万年以来,月球表面仍然不断地遭受到太阳系小天体的撞击。
第六阶段:月球的现状
月球经历了45亿年的演化,现今已成为一个内部能源近于枯竭、内部活动近于停滞的僵死的天体,仅有极其微弱的月震活动。小天体的撞击和巨大的温差是月球表面最主要的地质营力,它使岩石机械碎裂、月壤层增厚、地形缓慢夷平。现今月球的表面是一个无大气、无水、干燥、无声、无生命活动的死寂的世界。[15]
包青天头上的月亮来历
神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叫"恒语".恒语很奇怪,一出生就很大力,也很大食.他最喜欢吃烧饼了,他的每日三餐都吃烧饼.他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个不停,没有一天是不忙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恒语的爸爸妈妈为了恒语的终身幸福,不让恒语做一些令他辛苦的事情,就这样,恒语就什么也不会做.恒语的爸爸妈妈生病了,还很严重.恒语每天都坐在椅子上,等着爸爸妈妈给他做吃的.可是,他的爸爸妈妈就要死了,恒语一点也不知道.
一天,恒语的妈妈告诉恒语说:"恒语,妈妈就要死了,你以后要好好做人,饿了就去爸爸种的田里拿些麦子做些烧饼吃."恒语哭着说:"妈妈,我会照着您说的话做的了,您放心吧,我会好好做人的."说完,恒语的妈妈就去世了.
恒语拿着锅里的最后三块烧饼,往天上一扔,这三块烧饼都飞上了天了.一块烧饼的饼碎到处飞,便变成现在的星星;一块烧饼变成了月亮;另一块烧饼变成了太阳.
从此以后,太阳,星星和月亮就这样留传到现在.
科学:
目前,人类关於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一种是月球被捕获说;一种是地月同源说;一种是地球分裂说.但这三种假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
所谓的月球被捕获说,指的是地球引力从天空中将过往的月球一把抓了过来,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在宇宙产生的过程中,一小块宇宙尘埃团最后聚成了一颗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当然月球的老家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在太阳系,也许在银河系,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地方.月球一经形成,它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著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轨道,穿行於无数星系之间.有那麼一年,月球来到了太阳系,可在穿越太阳系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它感觉到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猛地将它拽了一把,月球身子猛地~抖,但就在这一抖之间,月球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这一变不要紧,跟著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此时,月球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於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这个假说很浪漫,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学家至今没有在太空观测中找到类似的捕获过程.所以,这个假说虽然美丽浪漫,但却引不起严肃科学家的热情.因为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看,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站不住脚.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将月球一把抓过来吗 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5%,竟然有3476公里.以地球的质量和相应的引力,要在384400公里以外抓住这麼大
个头的月球,似乎是毫无可能的.我们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卫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说,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之外就属木星的木卫三号最大,但它的直径也只有木
星的1/7.显然,月球的块头太大了,如果考虑到当时月球穿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速度,那麼,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麼大的卫星,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停留在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出奇的远.在现在月球的轨道位置上,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而言,月球被太阳抓过去的可能,要远远大於地球.可月球偏偏心甘情愿地被地球抓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个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143200公里,相当於地球的11.23倍,由於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1415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木星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增加1000倍,大约每10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1993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SL9"是一颗彗星,它直径大约10公里,质量5000亿吨.科学家这样推测,这颗彗星
在十几年前闯入太阳系时,被太阳系行星的老大——木星毫不客气地抓了过去,成了木星的一颗卫星.1992年,"SL9"接近木星最近点时,被强大的木星引力撕成21块碎片.这些碎片最大直径4000米,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SL9"的第一块碎片,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撞向木星.木星在1000多公里的高空腾起了一朵五彩缤纷的蘑菇云,一个近2000公里的大火球在木星上空翻滚.10分钟以后,木星表面形成一个上万公里直径的暗斑.再以后的6天里,绵延500万公里的"SL9"的其他碎片先后撞击到木星表面.撞击发生以后,强大的带电粒子混合物,随著木星的旋转被抛向宇宙空间,形成了一股十分强大的无线电信号,横跨7亿公里的距离冲击著地球,即使是业馀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接收到.专家们估计,撞击时,每块碎片释放的能量,原估计有10亿吨TNT当量,相当於10万颗投向广岛的原子弹,比目前最大的氢弹当量大出10000倍.实际上,直径2000米以上的碎片,撞击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於3亿—5亿颗广岛原子弹.如果没有木星,"SL9"也可能会闯进地球的引力范围.这样看来,如果月球是太阳系以外偶然闯入的天体,那麼,它很可能会被距地球7亿公里以外的木星捕获,而轮不上地球.但偏偏是地球把它抓了过来,这很奇怪,不知是地球抓了它,还是它抓了地球.有一位科学家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月球在离地球那样远的地方,竟然要干什麼 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离得如此之远,我们要承认它是地球捕获的,可是个头又出奇的大,它又围绕著地球,沿一条圆形轨道旋转,这太令人无法想像了."除非月球是"自愿"被地球捕获的,否则绝无一点可能.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可实际上,两者的差别巨大.造成这种错觉的,是距离的奇怪安排,月球的直径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是139.2万公里,也就是说,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另一方面,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4960万公里,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384400公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看上去,月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这样,月球就刚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准确无误地与太阳重合.天文学说把以上这一奇怪的现象称之为"天文学的事故",因为这用天文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如果月球真是被地球"俘获"的话,那麼,这种神奇的距离安排,也太让人吃惊了,正如有些科学家指出的那样,"就算是偶然发生的,也未免过於离奇了".天文学家洛希研究推导出一条天体力学定律——"洛希极限"理论,即卫星围绕行星旋转是由於不断受到行星强大引力的吸引所致,离行星越近,这种引力也就越大,近到超过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被行星的引力撕碎,摧毁,像"SL9"彗星一样,但如果超出了这条极限,卫星就会挣脱行星的引力飞去.也就是说,"洛希极限"就是卫星被行星引力吸引,又不会被引力"撕碎"的安全极限距离.可奇怪的是,假如俘获说是正确的话,考虑到月球当初的飞行速度和被吸引后的惯性冲击力,月球当初飞跃地球的轨道应该比现在低得多,早已超出了"洛希极限".可实际上,当初月球沿一条切线通过地球旁侧时并没有被引力"撕碎",这已经是怪事,而现在它又呆在它本不应该呆的地方,岂非更是怪事一桩吗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宇宙飞船飞行姿态及速度的专家普遍认为:月球要靠近地球,又不至於与地球迎头相撞,还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言下之意,除非月球也有一套类似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系统.科学家沃尔特·萨里班说":"天体力学可以计算出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天体运行的情况,但对月球如何来自远方,被地球引力俘获,
跃上地球轨道……却无能为力."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轨道形状.大家知道,现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几乎是一个正圆形.星际间自然运行的星球速度大得惊人,一般的星球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比如,"SL9"彗星的速度是每秒44公里,太阳目前的运行速度是每秒30公里.如果月球是俘获的话,那麼地球俘获这麼大个头卫星的空间十分狭窄,这就要求被俘获的星球以适当的速度,适当的角度,十分精确地进入这条狭窄的空间.如果角度过小,它将穿透引力范围,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如果角度过大,它就会一头撞向地球,彻底毁灭自己和地球.这是一个极为高难的动作,比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不知难多少倍.它要求相当的精密,准确,这与"阿波罗"飞船太空飞行一样,在飞船接近月球时,为了将飞船送人月球轨道,就必须重新启动火箭发动机,调整飞船的速度和飞行姿态,这一切都必须借助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由此可见,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而且,这个"上帝"肯定精通电子计算机.再者,即使月球误打误撞进了这条轨道,根据引力的规律,它也应该沿一条扁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而实在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月球是在发什麼疯根据传统的科学理论,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遥远的年代里比现在要离地球远得多,因为根据物理学的法则,一切卫星都以螺旋线缓慢地向它们环绕运行的行星表面靠近,这是因为卫星不断受到向下的吸引力所至,越是小的卫星,其靠拢的速度也就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现代天文学研究发现,目前月球不是向地球靠拢,而是正在远离地球而去,这种情况并非发生在今天,早在3000多年以前,人类有日食记载开始就是如此.虽然月球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的确在升高,远离,这与传统的物理学法则完全是背道而驰.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只能认为,月球被某种智慧力量操纵著,联想《金史·天文志》的记载,这种可能就更大了.月球是如何来到地球,如何进入现在这条轨道,实在令科学家大惑不解.它存在那样多的偶然和巧合,使许多科学家认为:从自然状态去解释月球的存在,简直是太难了,而且几乎是无法解释的.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写到:"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阿波罗'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150公里的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如果要90分钟旋转一圈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2.9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的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运行速度飞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於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谢尔顿还指出:"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依旧
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麼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谢尔顿在书中反覆提到的"某种因素"是什麼呢 除非用某种智慧的方法将月球送人现在的轨道,否则,一切的疑问依旧是疑问.在这种背景下,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了"月球——宇宙飞船"的假说,月球的众多偶然性和巧合在这一假说下统一了起来,并反过来作为这一假说的证据.关於月球起源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地月同源说与地球分裂说.同源说的根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约200亿年以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奇点上.突然,在某一时刻,这个密度难以想像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宇宙尘埃团在高速旋转中,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又形成了卫星.1926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光谱分析发现,所有的恒星正在飞离我们,离我们2.5亿光年的一座星云,正以每秒6700公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离我们12.4亿光年的牵牛座也以每秒39400公里的速度远离我们,这就是所谓的"红移"现象.比如,我们找一个气球,随便在气球上点一些墨点,等气球吹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随著气球的膨胀,这些墨点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宇宙的膨胀与此相类似.当然,这都是假设,尚没有成为定论.像宇宙的年龄问题,原来假设200亿年,天文学家艾伦·桑德奇博士推算应该在150亿年以上,而温迪·哈里德曼则认为80亿—120亿年之前,而英国的汤姆·尚克斯则肯定地说,宇宙年龄是100亿年.谁对谁错,还在争论,人们只能耐心等待.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宇宙的诞生.大爆炸理论说,奇点中的物质扩散出来形成了宇宙.然而,人们在试验室里发现,物质世界每创造出一个物质(质子)时,必然相伴随
另外一个反物质(反质子).质子和反质子之间的数量是相同的,而且,质子和反质子相遇时,两种质子就湮灭了,等於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那麼
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与它们相伴随的反物质又到哪里去了呢 无奈之中,科学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宇宙大爆炸时,扩散出100%的反物质,但却扩散出了101%的物
质,我们的宇宙就是由这湮灭后的1%组成的.这个观点要想成立,必须去问当时的宇宙奇点:你为什麼多了一个物质呢这些问题太深奥,我们不用去管它了,还是回到月球的主题上吧.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产生了地球一月球同源说,在大爆炸宇宙物质扩散中,最早形成了太阳系宇宙尘埃因,这个团状的物体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旋转,中心周围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了太阳,四周旋转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和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以上就是地球一月球同源说的主要观点,即地球和月球都是从一个宇宙尘埃团中诞生出来的.
地球分裂说与同源说有许多相同之处,该假说认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十分不稳定,曾经发生过反覆的分裂,由於地球一次巨大的爆炸,把地球上的一些物质给抛了出去,
於是,形成了月球.据说,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故而有人认为,地球在挤出一部分物质后,形成了太平洋.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还把环太平洋火山带
作为证据.这种假说可以说是太壮观了,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环太平洋火山带突然一起爆发,地心喷涌而出的巨大力量将3000多公里的一块陆地举起,猛地抛向无垠的宇宙.壮观是壮观,但大家不禁要问:能将自己1/4的体积炸飞到384400公里高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这次爆炸中,地球没有散架真是奇迹.地球——月球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两种假设,必须找到一条有力的证据,那就是月球与地球的年龄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也必须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一致.找不到这两条证据,两种假设就不能成立.
从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开始,人类又先后六次登上了月球,耗资达250亿美元.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月表层原始标本2000多块,重量
达400公斤.但800多位科学家在分析这些原始标本的时候,却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震撼和动摇了同源与分裂两种假设.
以上就是关于月亮历法的起源,探索年月日的奥秘的全部内容,以及月亮的起源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标签:月亮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