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生活 > >正文

​鲁迅的侄儿周丰三,为何在抗战时期,年纪轻轻便选择饮弹自尽

摘要鲁迅的侄儿周丰三,为何在抗战时期,年纪轻轻便选择饮弹自尽 1941年3月24日,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的八道湾胡同里,一个年轻人拿起放在桌上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鲁迅的侄儿周丰三,为何在抗战时期,年纪轻轻便选择饮弹自尽

1941年3月24日,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的八道湾胡同里,一个年轻人拿起放在桌上的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年轻人瞬间倒在了血泊中。措手不及的家人,听到枪声,吓得赶紧进屋查看。那时,年轻人早已没了气息,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绝望和无奈。

自杀的人名叫周丰三,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鲁迅的亲侄子。他自杀时年仅19岁,刚刚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是一个涉世未深、有着大好前程的小伙子。

鲁迅的侄儿周丰三,为何在抗战时期,年纪轻轻便选择饮弹自尽

(周建人旧照)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个懵懂青年,如此决绝地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这么极端的方式了结自己呢?

这首先得从周丰三的家庭说起。

周丰三出生于现代大作家鲁迅的家族,是鲁迅三弟周建人的小儿子,母亲是日本人羽太芳子。

鲁迅先生一共有两个兄弟,老二周作人,其夫人是羽太芳子的胞姐羽太信子。所以周作人既是周丰三的伯父,也是周丰三的姨爹。

关于周丰三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原因之一:家庭关系的破裂。

周建人和羽太芳子的结合颇具传奇色彩。

1912年5月,即将临盆的羽太信子给远在日本的老家去信,她非常思念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希望妹妹能到中国来,同自己团聚,顺便照顾生产的自己。15岁的芳子随即来到了中国。

当时,周家还住在老家绍兴,一家人其乐融融。芳子的到来,更是给这个和睦的家庭注入了活力。23岁的周建人整日和芳子朝夕相处,特别喜欢这位女孩儿的活泼精灵,阳光上进。久而久之,两人渐生情愫,彼此相互爱慕。

鲁迅的侄儿周丰三,为何在抗战时期,年纪轻轻便选择饮弹自尽

(周作人旧照)

在周作人夫妇的撮合下,周建人和芳子最终走到了一起,于1914年在绍兴成亲。婚后的两人甜蜜幸福,先后生下了女儿鞠子、儿子丰二和丰三。

在周丰三出生前,鲁迅在北京八道湾胡同买下了一座四合院,把周家所有人都从绍兴搬到了北京。初到北京的周建人,没有正式的工作,闲居了两年。家庭的一应开支,全靠为数不多的储蓄和鲁迅的接济支撑。周建人为了减轻鲁迅的负担,在胡适的帮助下,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虽然薪水仍然微薄,但好歹没有吃闲饭,多少缓解了一点生活的压力。

1921年9月,周建人离开北京去到上海。其时,芳子已身怀有孕,无法陪同周建人前往,便独自留在了北京待产。1922年2月,周丰三降生了。

家里增添人口,生活压力陡然增加。眼看即将坐吃山空,周建人多次来信,希望芳子带着子女前往上海,一家团聚并共渡难关。但倔强的的芳子放不下她在中国唯一的亲人信子,不愿前往。甚至在周建人亲自返京迎接时,芳子依然拒绝随行,坚持住在北京。

其后,影响周建人后半生的人物出现了,她就是周建人在绍兴任教时的学生王蕴如。两人于1923年在上海的偶然邂逅,开启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师生恋。

孤独的周建人和身处异乡的王蕴如,擦出了爱情火花,同居在了一起,还有了孩子。从此,周建人和芳子以及她的3个儿女彻底成为路人。

鲁迅的侄儿周丰三,为何在抗战时期,年纪轻轻便选择饮弹自尽

(鲁迅旧照)

这期间,周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1936年10月,家里的顶梁柱鲁迅因病去世了。周家老太太老来丧子,异常悲痛。1937年正月,恰逢老太太寿辰,周建人便带着王蕴如和女儿来到北京,给老太太祝寿,并借此机会让她们认祖归宗,拜见老太太。

但不想这场聚会最终导致了周建人家庭的决裂。芳子带着3个子女大闹寿宴,15岁的丰三和18岁的丰二完全站在了母亲芳子这边,指责父亲抛妻弃子,丧失道德底线,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丰二甚至和父亲发生了肢体冲突,并报了警。

这次的不欢而散,导致周建人扬言要和两个儿子断绝父子关系,并中断了之前给付的生活费。

周丰三在父亲离开北京时,尚未出生,和父亲的感情非常淡漠。加上父亲不顾其母子的感受,执意另建家庭,严重伤害了他脆弱的心灵。他对周建人已没有任何爱意,只剩下了仇恨。

因此,自杀那天,当伯父周作人的保镖无意中将手枪放在桌上时,这位心智还不成熟的大男孩儿在冲动之下,抓起了手枪,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第二个原因:伯父周作人和日本人走得太近。

抗战爆发后,周作人确实在文化方面和日本人有过合作。1938年,周作人参加了日本举行的文化座谈会。为此,他曾遭到刺杀,巧合的是,子弹不偏不倚射中了铜扣,周作人侥幸逃过一劫。有关这次刺杀的主谋,一直没有定论,这在周丰三的心理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后来,周作人出任了汪伪政权的一些文职,加上周家还有两个日本女人,周丰三自己的身上还留着日本人的血,这在举国抗日的大环境下,周丰三内心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就在“家变囯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稚嫩的周丰三不堪重负,选择了在周作人的家里开枪自杀,以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诉。

(参考资料:《鲁迅故家的败落》)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