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几支标枪一面月牙盾,色雷斯轻盾兵为何成古希腊重步兵克星
靠几支标枪一面月牙盾,色雷斯轻盾兵为何成古希腊重步兵克星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蛙猫
字数:4108,阅读时间:约11分钟
编者按:古代作家阿斯克列庇欧多图斯与艾里安将希腊化时代的步兵分为三类,维持战线的重步兵(Hoplite)、投射火力的轻步兵(Psilos)以及轻盾兵(Peltast),几个词汇在不同时期指代的意义不同,本文将会简略的介绍轻盾兵这一兵种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发展历程
轻盾兵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亚历山大东征时期是一种散兵部队,得名于他们手中的月牙形轻盾(Pelta),这是他们与其他标枪手最主要的区别。
他们以标枪为主要的杀伤武器,从考古证据看似乎每名轻盾兵一次可以携带2-3支投掷用的标枪(然而在一些部落有一些轻盾兵仅仅携带一支长矛,长矛的长度可能长达4米左右),此外尽管色雷斯人以他们的长柄逆刃刀(Rhomphaia)闻名,不过在希腊化时代之前似乎没有证据表明轻盾兵会使用这种武器,反而修昔底德记载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有一支来自罗多佩山上的色雷斯人狄人为“machairophoroi”(使用希腊军刀的剑士),似乎证明了不是所有的轻盾兵都会佩戴军刀。
尽管后来的罗马作家Aelian将轻盾兵定义为一种介于重装步兵(Hoplite)与散兵(Psilos)之间的,使用长矛与小盾的步兵,但是很显然这并不是这一时期的轻盾兵的真实样貌。在希腊人所招募的所有种类佣兵中,色雷斯轻盾兵是最受欢迎的,这得益于色雷斯人的好战天性以及他们独特的作战方式——他们不与重装步兵短兵相接而是利用机动性优势不断的从四面八方向重装步兵投掷标枪。
由于希腊人此前的战争中偏向于仪式性的战斗,重装步兵的碰撞始终作为战场的基调,长矛与盾牌撞击的声音构成了战争的主旋律。轻步兵在过往被视为无足轻重的士兵。
然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派洛斯战役中,雅典的将军克里昂与德摩斯提尼仅仅只用了轻步兵投射的火力就迫使斯法克蒂里亚岛上的斯巴达战士投降,打破了斯巴达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并转换了雅典与斯巴达的攻守之势,威震希腊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正视训练有素的轻步兵。
仅仅3年后斯巴达名将伯拉西达用100轻盾兵发动的奇袭,夺取了托伦涅城,并击败了50名没做好战斗准备的雅典重装步兵。这些希腊名将的战术运用,充分体现了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轻步兵的重要性,而这一趋势将很快在全希腊境内传播开来。
轻盾兵则是诸多轻步兵中最高效的一种,因此轻盾兵的大量引入不仅仅只是多了一种新兵种,也象征着希腊人在逐渐精进了多兵种联合作战之道,然而轻盾兵对希腊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一些学者如克里斯托弗韦伯(Christopher Webber )、J. F. Lazenby等就认为轻盾兵改变了整个希腊人战争的演化方向,使得曾经全副武装的重装步兵逐渐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来防止自己被笨重的装备拖累。
此外用轻步兵、骑兵对抗轻盾兵的战术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多次见到色诺芬将轻盾兵、重装步兵、骑兵相提并论,这足够说明轻盾兵在希腊已经是一种相当正规的兵种。
希腊人为了对付敌人的轻盾兵,也可谓煞费苦心。除去将重装步兵“轻量化”(有人认为这代表着重装步兵将不再装备盔甲,但是J. F. Lazenby有力的论证了事实上他们依旧装备了护甲,只不过可能不再是沉重的青铜肌肉胸甲而是亚麻甲),还试着招募更多的轻盾兵和其他轻步兵,并加强了自己的骑兵。
不过比起其他轻步兵,轻盾兵有个优点是他们对骑兵的抵御能力更强,修昔底德记载过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色雷斯人的一部狄人(Dii)是如何对付底比斯人的骑兵的:“在撤退时,色雷斯人在其他地方非常令人钦佩地抵挡住底比斯人的骑兵。在首先遭到底比斯人的骑兵攻击时,他们按照本国战术,聚拢结队冲出。在这次战斗中,他们只有少数人员伤亡。”
考虑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希腊骑兵大多只装备可用于投掷与肉搏的两用短矛,肉搏能力欠佳,他们很可能缺乏面对以密集阵型作战的轻盾兵的手段。
然而在色诺芬时代的库纳萨克战役中,希腊人的轻盾兵是通过在队伍中留出空隙供波斯骑兵通过,然后从背后射击对方的战术来对付骑兵,我们可以认为是因为波斯骑兵的装备与防护更加完善(他们连战马都披挂了胸甲与护额),并且他们装备了盾牌与希腊军刀还骑乘着高头大马,以至于轻盾兵不能用密集阵型来抵挡。不过他们漂亮的应对了波斯骑兵的攻势,因此无一人伤亡(不排除是色诺芬又一次撒谎了)
但我们也能找到一些希腊骑兵击败轻盾兵的记载:
“奥林苏斯人看到敌人轻盾兵出击,他们从容应对,立即回撤,再次淌过那条河流。这时,紧追不舍的轻盾兵以为敌军已经溃败,于是也跟着蹚过河流,尾随其后。同时,奥林苏斯的骑兵则认为这些淌过河流的敌人不难对付,他们选择有利时机,猛冲过来,不仅杀死特列摩尼达斯,还杀死100余名士兵。”
可见在单独兵种的战斗中,轻盾兵与骑兵还有重装步兵就像剪刀石头布一般,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三者几乎可以说是互相克制,不过战争可远不止是猜拳游戏。
轻盾兵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已经大放异彩,在科林斯战争中雅典名将伊菲克拉底更是用他们证明了,在单独兵种的战斗中,轻盾兵足够击败所向披靡的斯巴达战士,他们甚至可以让阿卡迪亚人的重装步兵不敢与其交锋。
因为轻盾兵的需求量增加了,希腊各邦都开始招募自己的轻盾兵而不仅仅是从色雷斯雇佣这类步兵,然而考虑到伊菲克拉底与色雷斯奥德里西亚王国的亲密关系,其麾下并不缺少色雷斯战士。
在伊菲克拉底时代,轻盾兵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莫过于所谓的“伊菲克拉底改革”,奈波斯与迪奥多罗斯记载了伊菲克拉底武装了一支名为轻盾兵的部队,采用了更小的盾牌与更长的长矛,并将金属铠甲替代成亚麻铠甲,遗憾的是这支新式的“轻盾兵”没有明确的战绩,因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多次重创斯巴达军队的轻盾兵依旧只是散兵部队。
尽管有学者认为这支伊菲克拉底轻盾兵是以往轻盾兵改革后或者正规化的产物,然而笔者更赞同这是一种全新的步兵,并且是作为重装步兵的替代品而不是轻盾兵的延伸,至于他们的名字仅仅是因为他们装备的圆盾相对重装步兵的Aspis圆盾要小一些,而不是因为他们与其他轻盾兵有什么关系。
著名希腊化时代学者尼古拉斯塞昆达(Nicholas Sekunda)在以前的研究中,提出了前4世纪早期希腊的各个同盟中的常备军Epilektoi(意为精选)的主要组成部分,从重装步兵变成了伊菲克拉底轻盾兵的观点。
一些作家例如格里菲斯(Griffith)以及史蒂芬(Stephen English)则认为在亚历山大东征之时,亚历山大的希腊盟军与雇佣兵不是重装步兵(Hoplite,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来指代维持战线的部队,而不仅仅是经典的希腊方阵)而是伊菲克拉底的轻盾兵,西奥多道森在其《亚历山大战史》中也出现了“按照规定应拥有数量相当于方阵步兵一半的轻盾兵”的说法。同时此处的轻盾兵指的就是伊菲克拉底轻盾兵,个人认为这是将后世作家,将其他古代作家如波塞冬尼奥斯Poseidonius等人的叙述直接用来描述古代的马其顿军队。
但这些作家实际上并非历史作家也非军事作家,他们所写的其实是哲学著作,这样运用史料就像是用兵法简述来介绍罗马帝国早期的军团一样不合理,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能证实重装步兵被大规模的换装成了伊菲克拉底轻盾兵。
至少同时从目前研究的观点看来,伊菲克拉底的改革成果对当时的希腊人的影响并不大,至少装备层面是这样的。如果只从文字记载看,伊菲克拉底轻盾兵的具体表现、对当时希腊军事思想的影响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希腊化时代的诸多关于战士的描述、浮雕、壁画、艺术品处处体现着伊菲克拉底改革的影响,如亚麻甲、伊式军靴、较长的军刀,似乎暗示着这位名将的改革成果在一些没那么引人注目的地方影响着希腊的军人们。
我们可以发现亚历山大东征4年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希腊人依旧是以希腊方阵为主,讽刺的是希腊人面对的马其顿方阵似乎就是采用了伊菲克拉底改革的成果,而就是马其顿方阵在喀罗尼亚的战场上夺走了希腊的自由。
尽管有些观点将马其顿的方阵兵视为“轻盾兵”(因为他们的前身很有可能就是伊菲克拉底轻盾兵),但事实上考古证据表明,现存的6幅出土的马其顿盾牌66-74cm之间,完全可以提供完善的防护,因此笔者不认为二者可以画等号。
但毫无疑问的是在亚历山大的东征过程中,部队中依旧有大量的来自色雷斯、派奥尼亚的轻盾兵,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阿格里安人(Agrianian),他们就像亚历山大的特种部队一样,屡立奇功而无一次战败记录,可谓是轻盾兵的巅峰。
可以说轻盾兵曾经是古希腊战场上最重要的部队之一,比起青睐平坦地形的重装步兵,他们可以在各种地形下作战,向敌人投出死亡之雨。不过在希腊化时代,无论是希腊人的轻盾兵还是色雷斯人的轻盾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将在之后的文章中介绍。
参考文献:
1.David Karunanithy:The Macedonian War Machine 359-281 BC2.Dr.Stephen English Mercenaries in the Classical World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3.Gabriele Esposito:Armies of Ancient Greece Circa 500 to 338 BC
4.Stephen English:The Army Of Alexander The Great
5.Christopher Webber:The Gods Of Battles
6.J.F. Lazenby:The Spartan Army
7.Nicholas Sekunda:The Persian army 560-330BC\
8.色诺芬:希腊史
9.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0.Stephen English:Mercenaries in the Classical World To the death of Alexander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蛙猫,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