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
历史上的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编写的巨著《资治通鉴》,更是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大的地位,甚至被后世评为“皇帝教科书”所以司马光在我国的历史上享有很大的名声,尤其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被后世广为称赞,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历史上的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历史上的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编写的巨著《资治通鉴》,更是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大的地位,甚至被后世评为“皇帝教科书”。所以司马光在我国的历史上享有很大的名声,尤其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被后世广为称赞。
也正是因为司马光在历史上享有如此之高的地位,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都是关于这些名人的正面形象。而且再加上司马光历经了四个朝代,并且都身处高位,所以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但是要知道,人本来就是很复杂的。在历史上表里如一的人并不多,因为一体多面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以孝立足
司马光的才华的确是很高,所以他在20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因此当时的人都非常的重视他,想要把他留在京城。但是司马光并没有这样做,他直接放弃了这个机会。出人意料地主动要求前往南方,因为他的父亲当时在杭州做官。因为在古代,“孝”这个字很重,连皇帝都无法避免。
这一点,在做官的人身上显得尤为严格。因为古代有一个统一的认知,那就是“非孝子不忠臣”。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顺,那么他对他的君王肯定也做不到忠诚。所以司马光没有迷恋权威,抛弃了京城的优越条件去奉养父母。这一点绝对值得我们尊重,不容置疑。
忠诚上司
司马光很忠诚于他的上司,但是这个上司并不是指的皇帝。他忠诚的上司,是当时权侵朝野的独相庞籍!而且司马光对庞籍的忠诚,绝对是无人可比的,他们就像是亲生父子一般。首先,在庞籍失势之后,他并没有抛弃庞籍。庞籍被调离京城,司马光也要求和庞籍一起“被下放”。
其次,庞籍在西北边境,和辽国之间接连失利。所以庞籍被一贬再贬,但是期间司马光三次上书。就是说这些庞籍犯的这些错误,里面都有他的一份,所以要求分担庞籍的一般惩罚!最后,在庞籍死后。司马光去大堂上,拜庞籍的妻子为母亲,认庞籍的弟弟为儿子。这样对上司忠诚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明哲保身
司马光在仁宗朝,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于他策划了立太子的事件。但是,在第一批上奏的之中,却并没有司马光的名字。他只是写了一封私人邮件,说这件事情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就是他很聪明的一点了,这也是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别的那些文才高文人,大部分是铮铮铁骨不动变通。但是他,文采高却又很圆滑。
因为他知道,第一批的人绝对得不到任何的好处。相反的是还会得罪仁宗,因为这毕竟是仁宗的一个痛处。所以他没有作为前锋冲上前去,反而是在后面作为拉拉队给他们摇旗助威。这样既不得罪仁宗,也不会被文人所排斥。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圆滑变通、寻找时机
司马光被仁宗调回京城之后,做了一个很好的职务,那就是“修起居注”。这意味着他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皇帝了,能第一时间掌握皇帝的动态。所以司马光选择了一个绝妙的日期,写了一封奏折。这个日期就是在仁宗的皇十三女夭折的日子,这个时候正是仁宗心里很脆弱的时候。
而且司马光写的这封奏折措辞很严谨,并且一切都是为皇帝考虑。别的那些文臣要求立太子,都是为天下黎民考虑。丝毫没有考虑皇帝的感受,但是司马光却不同,他是直接为皇帝考虑。所以这不但让他在立太子的实践之中立下了大功,而且还在皇帝那阿里得到了一个忠臣的名号!
为人处事
在仁宗同意了司马光的意见之后,仁宗对司马光说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但是在这个时候的司马光却对仁宗说,还是请您自己去办吧。可能很多人感觉不理解,因为这是一件大功劳。但是如果我们想一下当时司马光的职位,就能够理解司马光为何要这样做了。
如果司马光亲自去办这件事情了,那么就说明立太子这件事情是由他一个人办成的。那么到时候,那些宰相该处在什么位置?是不是表示,满朝文武都比不过他司马光一个人?这就直接让司马光成为了众矢之的,以他当时的职位。可能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他只能把这件天大的功劳放弃。
这才是司马光真正的为人,可能他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他不像大家想的那样铮铮铁骨,反而他很懂得变通,并且为人处事都很圆滑。可能司马光这个人天生的就是适合做官,他很明白孰轻孰重。并且善于寻找时机,能够做出让大家皆大欢喜的事情。可能这些与大家心中普遍存在的司马光形象不符合,但是这就是事实。在前文之中我也说过,人本来就是很复杂的。一体多面才是一个完整个人,而表里如一的那部分人,大部分都是圣贤。
(参考资料:《宋史·司马光传》、李昌宪:《司马光评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