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马扎罗山为什么有雪(赤道上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真的有雪吗)
乞力马扎罗山为什么有雪(赤道上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真的有雪吗)
乞力马扎罗攀登日记(5)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摘自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有一座山叫乞力马扎罗,山顶上至今还残留着一片积雪。而这片最后的积雪正在慢慢融化,也许很快就要消失掉... ...
又一个美妙的早晨,云海茫茫,就在四周,在我们的脚下。站在云端之上,沐浴着初升的阳光,头顶是湛蓝的天!目光越过远处的山脊可以清晰的看到乞力马扎罗和山上那一片白雪。
乞力马扎罗山,英文名字是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的山脉,海拔5895米。素有“非洲屋脊”的称号,又名“非洲之王”。在当地语言中乞力马扎罗山意为“闪闪发光的山”。它轮廓鲜明:缓缓上升的斜坡引向那长长的、扁平的山顶,那是一个真正的巨型火山口——一个盆状的火山峰顶。酷热的日子里,从很远处望去,蓝色的山基赏心悦目,而那白雪皑皑的山顶似乎在空中盘旋一样。伸展到雪线以下飘渺的云雾,更增加了这种幻觉。乞力马扎罗是一座休眠的火山。由于非洲的历史记录不清楚,历史上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火山爆发的记录,但根据当地居民的传说,最近一次爆发大约在距今150至200年以前。
一夜的头疼令我有些无精打采,起来活动了一下,感觉好多了。今天是个调整的日子,导游带着我们做适应性训练,爬到4200米的高度,然后再折返回到这个3700米营地,目的就是更好的适应一下高山环境和气压,为明天的最后登顶做好身体的准备。不是很严重的头疼还是可以忍受的,时间长了人也就麻木了,只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头上,那个时候最难受了,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真恨不得掰开脑袋把那个可恶的头疼虫抓出来。一般情况下如果爬升过快就会引起严重的高山反应,呼吸急促,头痛欲裂,那样恐怕就很难用意志力去克服了,唯一的选择就是马上下撤。来之前咨询了医生,让我们提前10天开始吃红景天胶囊,据说可以大大缓解高山反应,我也就悉听医嘱每天认真的吃药,不知是否真的奏效,反正心理是起到了一定安慰作用。
早饭前我和Fred又走到了那块救援用的直升机坪旁,这个问题似乎不能再回避了,我和Fred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对方道:如果明天一个人有了严重的高山反应我们是分开行动还是一同下撤?这一刻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了,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攀登乞力马扎罗,如果已攀登了90%,山就在那里,乞力马扎罗的雪就在那里,近在咫尺却不能触摸,功亏一篑调头向下的确是个极其艰难与痛苦的抉择。然而凡事不强求,登顶并不是唯一目的,来了,看到了,尝试了,尽力了,没有上到5895米的顶峰也就没有那么大的遗憾了。记得一句话说“缺憾也是一种美”,也许太过完美反而是一种不完美。一切随缘吧。
早餐时餐厅里很是热闹,有登顶胜利归来的,有像我们这样的将要挑战顶峰的,如果大家凑巧坐在一张桌子上那自然就攀谈了起来。此刻登顶成功的人都有一种极强的表达欲,兴奋的讲着他们的登顶故事;因高反功亏一篑的人也会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心得,这个时候即将登顶的我们则是一个安静的听客,聆听的同时担心着自己登顶的命运。
一群十几岁的美国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看样子是个中学生夏令营团,大概有二十个人,由两个老师带着,此时在隔壁的餐桌上正在一个接一个说着什么,每个人讲完大家都会鼓掌。我猜肯定是在分享每个人的感受和key learning。
高山上的早晨温度极低,我们把羽绒服穿上了还是觉得冷,而这些中学生们居然仅穿着背心短裤,看着都冷。面对寒冷他们却好像浑然不觉,真是傻小子坐凉炕头火力就是壮。在路上还见到了一对韩国小兄弟,哥哥20岁,弟弟才14岁,一起来攀登乞力马扎罗。还遇到一个英国小胖子,脸蛋红红的超级可爱,一问年龄只有13岁,是我在登山途中看到的最小登山者。想想这些孩子真是幸福,小小年纪就有机会飞跃重洋来到遥远的非洲,与伙伴们一起攀登乞力马扎罗,这段经历简直就是一个无价之宝,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外面的世界绝对精彩!
今天的攀登任务比较轻松,就是调整适应,所以到了10点我们才出发。头一直疼,所以早饭只吃了一点点,出发后我走的很慢,还一路不停的拍照。Fred走的快,大炮跟着他,小炮就陪着我慢慢在后面边走边聊。该说说大炮和小炮了。大炮看上去年纪有40,一个粗壮的黑人汉子,话不多但是有一种威严。他告诉我他的登顶次数已经超过40次,于是我就拍着他鼓鼓的肚皮笑着说那肚子怎么还这么大?小炮今年30岁,一个精瘦的小伙,成功登顶26次,还爬过旁边的马文济峰。他说因为没有主峰乌乎噜有名,所以来爬马文济峰的人并不多。
乞力马扎罗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没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我手指的方向就是乞力马扎罗,看到了山顶那一小片白白的雪了吗?
今天的任务比较轻松,小炮也放松了许多,跟我聊工作,家庭,去过哪些地方,为什么会来乞力马扎罗。他告诉我说他有一个漂亮的老婆,已经怀孕了,明年他就当爸爸了,说到此只见小炮一脸幸福的样子。接着他问我北京是什么样子,外国人多吗,有黑人吗,黑人在北京生活好吗?我告诉他北京的黑人很多,中国话讲的非常好,我认识一个叫郝歌的黑人还在中国的歌唱比赛中获大奖呢。小炮听了高兴的笑了起来,路出好看的白牙齿,一脸憧憬的样子。
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凸起的山脊,慢慢的乞力马扎罗山藏到了山脊的后面,我们一直向着山脊爬去。远处有一个垂直的岩壁,光滑的石壁上满是黑色的条纹,很是好看。小炮告诉我那叫斑马石。Fred和大炮已经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等着我们了。
来到跟前看到了好几个玛尼堆一样的小石堆,小炮神秘的说只要你检起一块石头把它放到玛尼堆的上面,那你明天就一定可以登上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了。真的?我兴奋地从地上捡了一块椭圆的石头认真的放到了石堆上,心里默默地祈祷着。继续向上攀登终于到达了山脊上,翻过去,乞力马扎罗山就又出现在了眼前!
从这里看乞力马扎罗山峰显得更加的真实,尤其是那个雪峰。其实也谈不上是什么雪峰,只是山顶上有一小片雪,就像是不小心打翻的白漆桶洒在了山顶上一样。但是你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片雪,有多少人就是冲着这个雪才来到这里的。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根据气候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乞力马扎罗山基本气候,由山脚向上至山顶,分别是由热带雨林气候至冰原气候。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热带雨林带,1000~2000米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000~3000米间为温带森林带,3000~4000米为高山草甸带,4000~5200米为高山寒漠带,52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
其实观看乞力马扎罗最好的位置在肯尼亚一边,但是攀登则一定要从坦桑尼亚一侧,因为肯尼亚一侧太过危险。乞力马扎罗山上有两个主峰,之间是大片荒芜的碎石路,两个山峰加上中间低陷的山势就像一个马鞍的形状,而我们现在所处得位置就是在马鞍的凹陷处。眼前是一条被无数的登山者踩出的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看不到的尽头就通向乞力马扎罗山顶。明天我们就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向乞力马扎罗山巅。
早在150多年前,西方人一直否认非洲的赤道旁会有雪山存在。1848年,一位名叫雷布曼的德国传教士来到东非,偶然发现赤道雪峰的奇景,回国后写了一篇游记,发表在一家刊物上,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这篇文章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众人指责他在无中生有地宣传异端邪教。1861年又一批西方传教士探险者来到非洲,亲眼目睹赤道旁边的这座峰顶积雪的高山并拍下照片,西方人开始相信雷布曼所讲的事实,从而结束了对他长达13年的指责。尽管后来仍然有人否认非洲赤道旁会有雪峰,但无论如何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已经矗立在那里至少有数万年了。
在山脊上休息了一会,山风很冷,于是下山往回走。走下坡路很快,我是连跑带颠儿只用了不到1个钟头就看到了我们的宿营地,看着那远处一个个小木屋和天上飞的黑鸟,突然就有了一种回家的亲切感。今晚我们还将住在这个营地过夜。回到小木屋得知同屋那个漂亮英国美眉搬走了,与另一个单身女孩同住。Fred又调侃说是我的呼噜把英国女孩赶走了,晕!我的功力是否越来越强大了?希瑞!赐予我力量吧!乞力马扎罗~~赋予我力量吧!
晚饭时大炮来跟我们讲明天的行程:
~早上8点出发,下午3点赶到4700米的Kibo营地;
~下午4点到晚上11点睡觉休息;
~夜里12点出发,连夜从4700米攀登到海拔5685米的Gilmans看日出;
~第二天早9点左右冲顶到最高点5895米的Uhuru。
~山顶待10分钟后立即下撤回到4700米营地,吃饭,睡觉2个小时;
~下午接着下撤,日落前赶回到3700米营地。
我的头又开始疼了,不知是吓的还是怎么的。明天将是艰难又漫长的一天,也是个永远不会忘却的一天!我一个人漫步在落日的余辉中,很冷,身子不由得紧紧地缩着:明天将是个艰难而漫长的一天,一个永远不会忘却的一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