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历史 > >正文

​古代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哪个民族建立的吐蕃王朝)

摘要古代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哪个民族建立的吐蕃王朝) 公元7世纪的东亚地区绝对是战火纷飞,唐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国力强盛,对外频频用兵,四面出击,把周边的高句丽...

古代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哪个民族建立的吐蕃王朝)

公元7世纪的东亚地区绝对是战火纷飞,唐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国力强盛,对外频频用兵,四面出击,把周边的高句丽、突厥、西域诸国乃至大食都打了个遍,一时间四海之内皆俯首称臣。但在西面的高原上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吐蕃。

吐蕃王朝形成于7世纪初,败亡于公元877年,享国两百年的王朝在历史长河中并不少见,但吐蕃王朝却是有些特殊。

因为其建国于青藏高原,紧邻公元618年建立的唐王朝,在周边一众被中早期的唐朝打得服服帖帖的小国里,顶住了陌刀所过人马俱碎的悍勇唐军而不至于亡国附庸的,仅此一个吐蕃。

高原并非唐王朝主要经略方向

对于7世纪唐太宗至高宗时期的唐朝,要用兵的地方太多了,在东边方向,百济和高句丽两个半岛小国妄图螳臂当车;西边方向,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西域诸国也在唐帝国的重点经略目标之内;而在北方,数千年来对中原农耕文化最大的威胁——游牧民族、彼时的突厥人对刚刚建立的中原政权虎视眈眈。

粮就一担粮,嘴却有那么多张嘴,那么用兵方向上肯定是要有个轻重缓急的,北方蒙古高原上突厥人的威胁自不用多说,渭水会盟之后,李世民就下定了攻灭突厥的心思,灭东西突厥及其之后的平叛战争打了几十年。

东方的高句丽、百济则是因为两国入侵唐朝盟友新罗,而太宗李世民也认为「九瀛大定,唯此一隅」,于是在辽东方向又是浩浩荡荡十几万大军来来回回打了二十多年;而控制西域是控制西突厥和丝绸之路、接触西方文明的关键,在这个方向上,唐朝从640年又不断用兵,直到安史之乱才全面调回中原。

629年的唐王朝,到处都得打一遍

同时来看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彼时高原上并非只有吐蕃王朝一家独大,7世纪初的高原上甚至还有两个比吐蕃更强盛的政权,分别是阿里地区的象雄和青海地区的苏毗,而位于藏南河谷地带的吐蕃王朝和唐王朝是被苏毗象雄两国隔开的,在唐王朝看来,自然构不成什么威胁。

抛去距离不说,在吐蕃王朝之前,青藏高原上从未出现过能够威胁中原王朝的强盛政权,并且高原贫瘠,唐王朝对这个方向的兴趣并不大

乃至于吐蕃在656年开始对唐朝附庸国吐谷浑用兵时,朝野之内都有很大的声音反对出兵吐蕃支援吐谷浑,「吐蕃介在西极,臣恐师到,兽鼠山伏,捕讨无所得」,故而到了663年,吐谷浑兵败被吐蕃彻底吞并。

到了670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唐朝才决心攻打时,彻底消化了吐谷浑的吐蕃实力大涨,唐朝也失去了对吐蕃的缓冲地带,致使唐朝在往后的战争处于不利地位。

吐蕃自身实力较强,占据天时

不同于我们平常认知,一千多年前青藏高原的气候并不像今天一样恶劣,根据亚洲季风区约500年和210年的两个气候周期,彼时的青藏高原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完全有条件发展农耕经济。

吐蕃王朝并非如同突厥一样是游牧民族,其主要经济结构是畜牧+农耕,能够给国家提供较为稳定的经济基础,同时游牧农业又能为军队提供优良的马匹和优秀的骑手。

吐蕃崛起正处暖期

在唐太宗时期,吐蕃与唐王朝关系较好,在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代表的两国往来之中,吐蕃从中原地区学习到了很多农耕、手工业知识,包括纺织、金属冶炼、陶瓷、建筑等等。

尤其是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极大促进了吐蕃王朝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金属铁器的到来,不仅使吐蕃农业生产力得到激增,而且为极大提升了吐蕃军队的战斗力。

文成公主进藏

各种先进技术的到来加上良好的气候环境,吐蕃经济一片繁荣,甚至还能进行一定的文化输出。

在663年吞并了更为富饶的吐谷浑之后,吐蕃王朝的实力达到顶峰,治下拥有近千万人口,兵强马壮国富军强的吐蕃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继续对外扩张,但是环视四周,南面和西面是不可翻越的喜马拉雅山脉,想要对外扩张,唯有在北面和东面,直接对抗唐王朝。

全盛时期的唐王朝完全不是吐蕃能打的过的,但是国内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给吐蕃带来了不被唐王朝灭国的资本。

唐朝错失时机,困难重重

唐帝国不是没有动过把吐蕃灭掉的心,但是困难不少。第一点就是地理问题——唐王朝是在中原的,军队里的兵也都是平原兵,而吐蕃是在高原的。

上过青藏高原的朋友肯定知道高原反应是什么感觉,呼吸困难、浑身无力,走几步就得停停,严重一些的还要得水肿。

唐军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士兵的负荷很不小,人人有主战兵器不说,带弓率超过百分之百,每卒再配数十支箭,漫长的高原行军中非战斗减员肯定少不了,没有生病的士兵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中原王朝几乎没有在高原用过兵,这些问题肯定是少不了的。

另外,那位一千精兵突袭八万吐蕃军还能砍死吐蕃副相的苏定方也不在了,虽说从唐朝和吐蕃历次战争的结果来看,唐朝胜九败一,但是薛仁贵率唐军初征吐蕃的确是惨败。

另外就是时机问题,唐朝灭吐蕃,错失了两个时机。

其一便是656年的吐蕃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的位置在今青海省,紧邻河西走廊,夹在唐帝国和吐蕃王朝中间,是一块很明显的战略缓冲地带,是唐帝国和吐蕃王朝必争之地。

唐帝国得之,进可以从此地攻打吐蕃,退可以掩护内地;吐蕃得之,那么河西走廊便触手可及,掐断河西走廊西域便是囊中之物,兵锋甚至可以直指长安城。

但是唐帝国却没有太过在乎,直至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在670年攻陷了安西四镇才开始对吐蕃动手,派遣大将薛仁贵率五万唐军出兵吐谷浑,希望将吐谷浑复国,但经过数年时间吐谷浑已被吐蕃完全消化。

无论是唐军内部主将薛仁贵和副将郭侍封的矛盾问题,还是吐谷浑地区早已失去民意基础,为吐谷浑复国遏制吐蕃都已经不再可能。

另一个时机则是唐王朝更加没有预料到的,就是安史之乱。678年唐军再次败于青海湖后,就基本没有主动地大规模进攻了,而是转入前沿筑垒防御,企图把吐蕃堵在高原然后耗死,这种战略对于长于进攻地唐军来说并不多见,而且也并不奏效。

在数十年后的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西域和边境唐军尽回,不仅防御失效,陇右诸州和安西诸镇尽失,唐朝元气大伤,直至唐中晚期吐蕃内乱才收复河西、陇右,连重要的西域都没能力收复,对于百年大敌吐蕃,只能说是把它给熬死了。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