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万人盛典林志颖
英菲尼迪万人盛典林志颖
英菲尼迪万人盛典林志颖和杨幂同台,两人都是娱乐圈的当红明星,林志颖更是多次登上春晚舞台,而杨幂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员,出演过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这这两位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明星,他们同台也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不过在节目中,林志颖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他在台上的表现实实在是太差了。林志颖是一个歌手,他唱歌的时候总是跑调,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假唱的歌手。
汽车有文化 侯梦茹 周海滨|文
汽车有文化编者语
【上周,英菲尼迪举办上半年业绩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销量近1.4万辆,同比增长130%。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戴雷预计,今年全年英菲尼迪销量将达3万辆,实现同比增长80%。
英菲尼迪取得的成绩,汽车有文化(微信ID:Autocul)表示祝贺。但是从品牌文化、营销战略等角度,给英菲尼迪提出三点品牌策略建议:
1、《爸爸去哪儿》的辉煌如何持续;
2、英菲尼迪的粉丝时代如何构建;
3、英菲尼迪的平民气质如何摆脱。】
2013年10月11日,搭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东风,英菲尼迪将自己刚柔并济的车标印入电视屏幕里,那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符号。这是它来到中国的第七年,为了避免“七年之痒”的出现,它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鲜的出口。
切忌试图复制《爸爸去哪儿》的辉煌
尽管很多《爸爸去哪儿》的观众表示并不会关注他们的座驾是什么,但2014年上半年同比130%的增速还是为这次娱乐营销的试水完成了漂亮的背书。
对英菲尼迪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开始,它当然要沿着这条光明的大路继续走下去。于是创下收视奇迹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延续了收视热潮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和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都被纳入其年度赞助轨道。但如此密集的植入广告轰炸似乎并没有取得料想中的火爆效果。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并没有给英菲尼迪太多的“戏份”,《舌尖上的中国2》更是把除美食和情感外的其他因素淡化到了最低,英菲尼迪像是硬生生闯入的局外人,虽然喊着“敢爱亲情季”和“中国味、人情味”的口号,但微弱的声音很快淹没在萌娃们的笑声和目不暇接的美食诱惑里。
品牌赞助最大的禁忌就是“重复”。重复赞助,尤其是电视节目的重复赞助,伴随的是受众新鲜度的降低和厌恶度的上升。目前,没有发现一个节目能持续带火一个品牌,毕竟电视节目也不是“常青树”。这两次被寄予厚望的征战英菲尼迪需要监测可能的低回报率风险。
此外,深圳卫视《极速前进》的战场局势和节目格局又太小,难当大任。在第一次尝到甜头之后,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英菲尼迪的粉丝时代尚未到来
当然,英菲尼迪的娱乐营销并非只尽于此。年初与脱口秀节目《晓说》的合作和“启释录”万人盛典亦是其抢眼之作。在打出这个组合拳时,英菲尼迪很明显想挖掘“粉丝经济”的巨大潜力。高晓松和万人盛典中Katy Perry、林志颖、庾澄庆等明星的粉丝自然是浩如烟海,但能通过一两次活动转化为英菲尼迪粉的会有多少呢?别忘了,“粉丝经济”的基础是自身拥有大批的忠实拥趸,而不是站在合作伙伴背后的深喉,英菲尼迪显然还不到依靠“粉丝”崛起的时候。
粉丝与客户的区别在于,当你做的不好的时候,粉丝会依然爱你如故并帮你改进,而客户则会转身离去。苹果就是“粉丝经济”的得大道者。英菲尼迪曾放言要做“汽车界的苹果”,但是在技术上的颠覆不及德系,粉丝的经营又难有突破。
现在,想拷贝苹果的模式,着实难了些。更何况,在互联网时代,粉丝所迷恋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更多地表现为高频率的有效互动带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这一点上看,英菲尼迪的每一次出击都像是自己打了一套漂亮的拳法,等着台下的观众叫好,而紧追其后的豪华品牌闯入者DS则更像直接邀请观众竞猜,甚至上台表演。仅仅拿DS众筹梦想计划来说,其利用微信互动的方式让用户自己玩一次有趣的众筹和合伙人计划,想要拿到DS购车基金的未来车主和他的百余位朋友们都参与到这个酷炫十足的计划中来,为实现梦想而心潮澎湃。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登录中国短短两年的时间,DS销量(上半年达1.04万辆)就直逼更早入驻的英菲尼迪。
归根结底,深刻的参与感才是“粉丝经济”能够成功的核心。比如,DS合伙人将参与DS网络社群管理,组织DS社群活动与互动交流,也可作为“经销商”参与卖车。长安PSA副总裁,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蔡建军说:“DS社群和合伙人计划建立了倾听客户需求,反馈客户意见的网上渠道,也构建了企业和车主之间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
不过,英菲尼迪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英菲尼迪市场营销及公关部总监刘旭说,“情感与体验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体验,情感走不深。”不知这能否成为英菲尼迪下一步战略的导航灯。
做贵族,先摆脱平民气质
作为日产旗下的高端子品牌,英菲尼迪是其不甘心只在中低端市场徘徊的产物。然而,人类世界中“三代才能培养一个真正贵族”的说法在汽车界依然成立。从平民家庭“日产”走出的孩子,即便时时标榜自己的贵族定位,如果没有同样“高贵”的品牌活动做支撑,也很难摆脱固有的平民印记,毕竟人们总是选择对这样的自我标榜充耳不闻,也给人留下“缺什么,炫耀什么”的诟病。
与奥迪、奔驰、宝马、凯迪拉克、DS等以高端的文化营销取胜的品牌相比,英菲尼迪的娱乐攻势虽然成功地将其推入了公众视野,完成了营销的第一步,但其品牌形象也因此很难“高大上”起来。宝马以“宝马之悦”使自己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韵味,DS则凭借与戴高乐总统的渊源站在了总统座驾的制高点上。相比之下,创办于中国敏感年份1989年的英菲尼迪,其“敢·爱”虽不乏 *** 和创新,却独独少了最重要的那份贵族气质。在中国这个讲究历史和品牌形象的市场,英菲尼迪能为车主提供的品牌附加值实在太少了。
在中国的七年,是英菲尼迪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七年,它试图把自己与冰冷的技术感剥离开来,以“感性”动人,然而自顾自的宣讲总像是一出有点尴尬的独角戏。当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突破待举时,这些欢乐的、充满了年轻活力的娱乐营销如果被过度渲染,难免误入“自娱自乐”的境地。
最后,当高达130%的增长率对应的仅仅是1.3万辆的半年销量时,我们不禁想问:这么多年,英菲尼迪去哪儿了?
汽车有文化 原创精选对汽车品牌文化话题的报道、分析和评论,让汽车与科技、时尚、艺术、娱乐等领域跨界对话。→欢迎大家发来投稿、评论或文章推荐。直接回[email protected]
搜索公众账号:autocu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