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躁不安的意思解释(焦躁不安的意思心急如焚的意思)
焦躁不安的意思解释(焦躁不安的意思心急如焚的意思)
焦躁不安是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入眠等症状。这种状态常常由于压力大、焦虑、失眠、生活、工作压力等原因引起。焦躁不安的情绪会影响人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其他身体健康问题,如头痛、消化不良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如运动、放松训练、调整饮食、缓解压力等,以帮助自己恢复平稳的心态。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112
由于专业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心理学中将stress翻译成反应激或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三大范畴,即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种心理背景。
事实上,心理压力既不可能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也不可能是个性心理,而只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只不过心理压力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对压力事件反映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
从生理-社会-心理学取向的角度可以把压力理解为一种复杂的身心历程,它包含三大部分:
压力源(stressor)
任何情境或 *** 具有伤害或威胁个人的潜在因素,统称为压力源,即压力来源。认知评估(cognitive appraisal)
当事人认为经历的 *** 或情境,对于个人确实有所威胁时,此时即构成压力,但如果认为是种解脱或乐趣而不是威胁时,则不构成压力,此历程即为认知评估。焦虑反应(anxiety reaction)
当事人意识到他生理的健康、身体的安全、心理的安静、事业的成败或自尊的维护,甚至自己所关心的人等正处于危险的状况或受到威胁时所做的反应,即为焦虑反应。
因此,压力产生的身心历程是:压力的来源-威胁的知觉-焦虑的反应。
二、压力源的分类
1、按照来源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1)生物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包括躯体疾病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2)精神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事件和外在事件。
包括错误的认识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分为两方面:
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我们将压力源分为三种类型,但是这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因为纯粹的单一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的因素,特别是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性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
由于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
2、按照影响生活的程度分为急性压力源和慢性压力源
(1)急性压力源也称消极生活事件,是指非连续性的,有清晰的起止点,可以观测、明显的生活改变。
(2)慢性压力源是指日常困扰,可以分为生活小困扰和长期社会事件所带来的烦恼。
三、压力源的测评
可以肯定地说,十分合理与量化水平比较理想的压力测量 *** ,至今没有。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人们有使用价值的测量压力的量表有三种:
1、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的。
临床应用中发现,量表得分较高者,比较容易患心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血病,以及感冒。
量表分数也与精神障碍,抑郁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有关。
另外,多种生活事件不断累加,其效应就更明显,由于遭遇者的整体免疫功能降低,极易患病。
该量表有局限性。因此,使用时,应该密切联系临床症状的性质,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单纯使用量表做出诊断,有很大的危险性。
2、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坎纳编制了两个量表,一个是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共计117个题目,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共计135个题目。戴 隆基斯于1982年使用这两个量表,在100个成年被测试者中进行了9个月的连续研究,每个月让被测者填写一次。
结果显示:被测试人的健康状况与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关,而与生活事件的数目和严重性比较无关。
而令人兴奋的事件与健康无关。
这一研究提出一种见解,即“日常小压力比主要的生活改变更能预测健康”。这正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那样,繁多杂乱的琐碎事,更令我们烦躁不安,千头万绪的事情更令人苦恼不已。
后来的研究者也认为,日常生活积累的困难比重要生活事件更能影响健康。
3、知觉压力测评PSS
知觉压力是个体意识到现实生活提出的并超出个人能力的事件。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说出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是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这种测评工具,由cohen,williamson等在1983年至1988年间 *** ,成为知觉压力问卷。
这一测评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他的优点,即使用PSS来预测早期健康问题更为有效。另外,实施PSS测量,还可以评估个人习惯性的或慢性的压力。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那就是人的内心冲突。
从上述意义上说,心理学中所说的压力,乃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互不相容的,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的内部世界形成动机冲突、目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理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
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时,我们说他正体验着压力。
勒温的冲突类型理论。
在早期管理心理学冲突研究中,最具影响的是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Lewin)于1930~1940年代开展的研究。Lewin按照冲突中相互接近与回避等两种倾向的不同组合,划分出“人内冲突”的各种类型。
以下是这些冲突类型及其特点。
(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
这是指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相反的目标,由于目标背道而驰,难以同时达到,从而引起内心冲突。
在解决这类“人内冲突”时,必须采取放弃其中一个目标,或者同时放弃两个目标,以便追求另一个折衷目标等方式。
(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
这是指当一个人面临需要同时回避的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设法摆脱这种困境。在许多情况下,客观条件却使人难以摆脱这种处境,因而陷入内心冲突状态。
(3)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
在有些冲突条件下,人们一方面要接近某个目标,而同时又想回避这一目标,这时,会产生接近—回避型的冲突。
这种冲突包含激烈的心理冲突,也是研究较多的冲突类型。
Lewin 的研究指出,一个人越接近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其达成目标的愿望也会越强烈;
但是与此同时,回避这一目标的愿望也会迅速增长;
而且,回避倾向会随着向目标的接近而增强,其速率会超过接近目标的倾向。
这时,处于内心冲突状态的人会停止接近或后退,进入犹豫不决状态,直到最后作出决定或情景发生变化。
(4)多重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
上述两种接近—回避型的冲突有时会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模式,称为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人内冲突”的基本模式并非如此单一。
人的内心冲突是极其复杂的,必须从实际管理与工作情景出发进行分析。
了解冲突的各种基本模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更复杂的冲突状态及其对策。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11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