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陵县在哪个省的地方(常州古县晋陵名称由来)
晋陵县在哪个省的地方(常州古县晋陵名称由来)
常州古县“晋陵”名称的由来
常州,自春秋时代吴国公子季札让国被封于延陵时起,至今已有近二千六百年的高龄了。
常州之名由东周春秋时期称延陵邑起,秦代称延陵县,西汉称毗陵县,西晋称毗陵郡,东晋时改称晋陵郡,隋代称常州,元代称常州路,后改称长春府和常州府。
明清两代沿称常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3年成立江苏省,常州被设为省辖市至今,常州一直是苏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众所周知,武进是常郡的千年古邑,那么,同样与常州有过密切关系的晋陵县究竟存在了多少年?古常州为何从毗陵郡又改称晋陵郡?
晋陵郡名称的由来,据《晋书.东海哀王冲传》计载,西晋建兴五年,即东晋建武元年(317),晋元帝时期为了避东海王的世子司马毗的名讳,而把毗陵郡改称晋陵郡。
晋陵郡治分别在丹徒、京口、晋陵(今常州)三地设立,来来回回设在现镇江境内有数十年之久,直至晋安帝义熙九年(413)。
治所又回到晋陵郡(今常州),郡治设在内子城状元坊(今常州大观路附近)。
常州历史上,既设有毗陵郡,又设毗陵县;毗陵郡改称晋陵郡后,就既设晋陵郡,又设晋陵县,这二者是从属关系,县从属于郡。
据南朝《宋书.州郡志》记载,晋成帝咸康七年(341),晋陵郡治下又设置南沙县(今常熟市区)。
此时晋陵郡领晋陵、无锡、南沙(常熟)、暨阳(江阴)、曲阿(丹阳)、武进、延陵(西晋太康二年由曲阿今丹阳析出)、丹徒八县。
此时的晋陵郡治依然在晋陵郡内子城(今常州大观路附近)。
晋元帝即位后,把原北方郡望的名号迁到晋陵郡,改称南兰陵郡,并设置兰陵县,故城在晋陵郡城西北六十里(原武进县),今新北区孟河万绥。
南朝齐武帝永明二年(484),晋陵郡增加设置海阳县(今常熟东北部),后来又有丹徒、武进并入(丹徒和武进从公元431年~公元502年脱离晋陵郡几乎都属丹徒今镇江一带)。
此时,晋陵郡领晋陵、延陵(丹阳析出)、无锡、南沙(常熟)、曲阿(丹阳)、暨阳(江阴)、海阳(常熟)、武进、丹徒九县,这是常州历史上区域范围最大的时期。
天监元年梁武帝萧洐登基(502),因所有外地迁来的人,都要在所居郡县编著户口,纳税服役,归当地郡县管理。
于是,梁武帝将南东莞郡(晋明帝时侨置南东莞郡于晋陵县,并在武进县境内设置莒、东莞、姑幕三县)改称兰陵郡。
将武进县改称兰陵县,为南兰陵郡治所(今新北区孟河万绥),期间南兰陵郡与晋陵郡并存。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晋陵郡因“侨县之争”与“侯景之乱”,几经屠城,受害极为严重。齐梁数十年繁荣毁于一旦,大批难民背井离乡。
据《梁书.侯景传》记载,整个江南也是“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随着陈朝行政区划上的混乱,大批郡县废立。
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危难时刻,隋文帝杨坚为避乱将晋陵郡治迁往曾经是晋陵郡属地的南沙县(今常熟),升常熟为常州。
原晋陵郡属下的县都仍归常州统辖,下辖晋陵、无锡、义兴(今宜兴)、江阴(兰陵县今武进县析出)四县。
这就是史书《太平寰宇记》中:“隋平陈,省晋陵郡,于常熟县置常州”的记载。随着废郡立州,以州统县,晋陵郡的使命完成,但晋陵县依然存在。
晋陵县的区域范围,据《宋咸淳毗陵志》记载:“县在州东南四里,东西四十九里,南北百七里,是为提封之境。
东四十七里入无锡县五牧桥,西二里入武进县新坊桥,南八十里入宜兴县万金乡,北九十里入扬州泰兴县扬子江中流,是为四正之境。
东南百四十里入太湖无锡县开化乡,西南五十里入武进县惠化乡,东北三十五里入江阴县良信乡,西北五十里入武进县仁孝东乡,是为四隅之境。”
也就是说,当时晋陵县范围,主要是在武进县的东南部,就是今天常州市的老城区及周边。
晋陵县治自从东晋以后,虽然几度变迁,但一直设在晋陵郡的郡城(今常州老城区),分别大约在今天化龙巷和红梅公园文笔塔附近。
明朝初年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攻克常州,改晋陵县为京临县,改武进县为永定县,并且很快并京临县入永定县,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又改永定县为武进县。
至此,晋陵县彻底消失于常州历史的长河中。
就是说,毗陵县从东晋建五元年(317),改称为晋陵县后,到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晋陵县并入武进县,晋陵县在常州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但是,晋陵县如果延续至今,上溯秦朝的延陵县,汉代的毗陵县,晋陵县的历史长达二千二百多年,晋陵县的行政区划历史,要比武进早出五百年(武进一千七百年)。
所以说,晋陵县才是古代常州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县。
那么,属古常州管辖历史第二长的当属无锡县,无锡县在1912年以前一直都没离开常州,属常州管辖的一部分。
第三就是武进县,在1912年以前武进在南朝时期有近百年时间属别郡管辖,在唐朝时又被兼并入他县,又消失了几十年,其它时间一直从属于常州。
下面就是轮到江阴和宜兴,它们与古常州都有上千年的紧密联系。包括后来的靖江也有近五百年从属于常州管辖的历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