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杀樊哙(刘邦为什么杀樊哙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刘邦为什么杀樊哙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扑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项羽约见刘邦的整个过程之中,如果不是刘邦手下谋士张良出谋划策,樊哙挺身而出,那么项羽无论多么优柔寡断,刘邦都必不可能全身而退。
毕竟那时的刘邦本就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经鸿门宴之后,樊哙可以算得上是刘邦的救命恩人了。
不过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当天下平定以后,曾经立下无数功劳的谋士武将们,也必须要逐一退出历史舞台才行。
和帝王待在一起,共甘苦可以,荣富贵那就不现实。因此,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先后被诛杀,只是少有人知,刘邦在临死之前,还曾经下令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樊哙,这究竟是为什么?
樊哙
公元前242年,樊哙出生于沛县,也就是现如今的江苏省沛县。除去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以及左丞相等著名职务之外,樊哙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吕后妹夫。
早年间的樊哙和刘邦一样,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甚至因为狗肉的计较,世人根本无法想象他们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
史书记载,刘邦最喜欢吃樊哙做的狗肉,却从来都不会给钱。看在两人的关系上面,樊哙也不好意思要。只是时间一长,樊哙也承担不起这个损失,便想办法躲着刘邦。
结果让樊哙没有想到的是,无论他跑到哪里,刘邦总是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找到。无奈之下,樊哙也只能默认接受了这个现实。
不过樊哙的确心善,虽然那时的刘邦一直吃白食,但樊哙并没有真的放在心上。到后来刘邦揭竿而起,樊哙甚至还第一时间选择了响应。
就这一点来说,两人之间的关系,绝非西汉其他开国功臣能够相比的。而至于后来刘邦为何会在临死前杀掉樊哙,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时两人之间的利益纠葛,远远不是狗肉能够比拟。
权力与结局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面临一个选择,延续秦朝的郡县制,还是恢复周王朝的分封制。思来想去,刘邦最终还是决定选择后者,毕竟秦朝二世而亡,周王朝好歹还是传承了数百年的时间。
只是选择分封制,就意味必须要进行封赏,开国大臣加上自己的外戚,密密麻麻站在一起,刘邦的痛苦,常人难以想象。
而所有开国大臣之中,樊哙又是十分特殊的一个,他不仅是开国大臣,同时还属于外戚。这样一来,在未来的西汉发展之中,樊哙站在哪一边,那么这一边的话语权注定会更大。
对此,刘邦也颇为忌惮,活在人世之时,尚且还能够死死控制住朝堂之中的各方势力,可自己一旦去世,太子之位必将受到严重威胁。
当然,樊哙最终选择站在吕后这边,刘邦早已预料也暗中警戒。等到自觉时日无多的时候,又听到有人说:
“樊哙和吕后串通一气,就等着皇上百年以后图谋不轨。对这件事情,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本就对樊哙有所怀疑的刘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必然会付出一切代价将樊哙处死,确保汉室江山永远牢固。
到了这时,所谓的救命恩人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和整个国家相比,和整个王朝的传承相比,刘邦不杀掉樊哙,难道还等着樊哙,联合吕后逼迫自己儿子做一个傀儡太子?
只是刘邦没有想到,陈平、周勃两人竟然会阳奉阴违。一直到合眼之际,刘邦都不知道樊哙究竟死没死。
史书记载,当时刘邦命令陈平和周勃前往军中传召,并就地处死樊哙。可这两人一合计:不对啊,皇帝你马上殡天了,说走就走,可咱哥俩还活着。樊哙如果真被我们杀了,那吕后和外戚集团岂不是直接拿我们展开报复?
只是不杀樊哙相当于抗旨不遵,同样会受到刘邦的报复,这又如何是好?
最终,陈平想出一个办法:不杀也不放,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面送到皇帝面前,要杀要剐他决定,到时候就算吕后想要报复也没有理由。
就这样,两人联合押送樊哙回到国都,可半路上就传出皇帝驾崩的消息。因为这个“折中”的处理方式,陈平与周勃,也终于在新的掌权者出现以后,成功保全了性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