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顶级智囊徐树铮个人生平经历简介
民国顶级智囊徐树铮个人生平经历简介
民国顶级智囊之北洋篇:徐树铮!
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江苏省萧县醴泉村(今属安徽省)人。北洋军阀皖系名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远威将军。
因1919年派兵收复外蒙古而声名远扬。1925年12月11日徐考察结束回到上海,12月29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冯玉祥为报陆建章之仇被冯所杀,时年45岁。
1880年11月11日(光绪六年十月九日),徐树铮出生于清朝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省)醴泉村。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徐忠清(又名徐世道)和母亲岳氏已经生育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当时,徐忠清已有四十七岁,而岳氏也有四十五岁,徐树铮的出生对他们来说可谓老来得子,因此对徐树铮格外疼爱,正如徐树铮所回忆的那样:“树铮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抚爱规教,倍切于兄姊”。
徐树铮出身于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祖父徐兰因躲避太平天国之乱而逃到了徐州城外的醴泉村定居。他的父亲徐忠清原本是一个乡村塾师,1873年被选为拔贡生;母亲岳氏为徐忠清之继室,其家族自称岳飞后裔。
徐树铮的外祖父岳封叔是个看相先生,因看中徐忠清有富贵之相而将女儿嫁给他。徐树铮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家庭环境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聪明伶俐,乡里争传他“七岁能诗”,誉为神童。
十三岁那年(1892年)考中秀才,四年后以岁试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补廪生,可谓少年得志。
1897年,徐树铮赴省城江宁(今南京)参加乡试,不幸落榜。此时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渐觉醒,不少人走上投笔从戎的道路,徐树铮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名落孙山后,他就放弃科举,认为“儒者读书,要以致用为宗。频年朝政日非,丧师割地,为国大辱。释而不图,虽皓首牖下何益?”于是徐树铮将他投笔从戎的志向诉说给父母听,父母借口他还年轻而不予同意。此后的徐树铮便“思究兵谋,留意天下政财大略,预为投笔计”。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徐树铮听说清政府正在招募士兵,认为这是自己实现夙愿的大好时机,便从父亲的床头拿了钱偷偷离家投军。岳氏发现儿子离家出走之后,亲自坐上骡车,追到清江,把徐树铮带回了家。
儿子胆大的举动让父母十分担忧,为了打消徐树铮从军的念头,父母强逼徐树铮娶亲成婚。新娘是同样出身乡村塾师家庭的夏宣。尽管如此,徐树铮仍割舍不掉他的军旅情结,夏宣甚至还出奁金资助丈夫追求梦想,徐忠清夫妇见无法阻拦,不得已同意徐树铮离家投军。
1901年,徐树铮离开徐州前往济南,欲投奔当时的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上书一封,中心内容大致是“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袁世凯正值母丧丁忧,所以不能亲自接见徐树铮,便派山东观察使朱钟琪来代他考察这位年轻人。
但徐树铮与以“名士”自居的朱钟琪话不投机,被拒之门外,朱钟琪甚至还向徐树铮的家乡寄去了讥讽他的书信。
就在徐树铮落魄于济南城中之时,他遇到了袁世凯之部下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段祺瑞遂聘徐树铮为记室,徐树铮遂成为段祺瑞20多年的左膀右臂,并开启了他事业的起点。
徐树铮一生中最为令人歌颂的成绩无疑是收复了外蒙,让外蒙古重新的回到了我们中国的怀抱,这个事情无疑让徐树铮备受赞许,当时的段祺瑞其实很渴望统一中国,毕竟当时的中国的确是很混乱,而作为心腹的徐树铮也很认同段祺瑞的主张,为此极力建议必须要武力统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