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妃为何能成为太后?她做了哪两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杨淑妃为何能成为太后?她做了哪两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杨淑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宋真宗赵恒一生册立过三位正妻,其中潘氏早逝,没有来得及享受皇后的尊荣,真宗即位后追封这位原配妻子为皇后,册立太子妃郭氏为皇后,郭皇后崩逝后数年,刘德妃的侍女李氏有孕,真宗与德妃谋划,令李氏之子称德妃之子,遂立德妃为皇后,李氏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刘后去世,皇帝生母的真相被皇叔赵元俨戳破,李氏得以追封为皇后。
按说皇帝正妻和新帝生母列皇后位是理所应当,可宋真宗的后宫还有一位女子,她既没有当过赵恒的正妻,也不是新帝的生母,连家世都比不过后宫的沈妃,可她最后也成为了皇太后,这世上有母以子贵,有妻以夫贵,这位杨淑妃却是靠着闺蜜显贵,历史上亲如姐妹的妻妾倒也不是没有,但是能靠着闺蜜当上皇太后的,杨淑妃是独一份。杨氏当了三年的太后,但她却做了两件对宋朝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她的传奇或许不如刘娥,却也足堪品读。
从潜邸新人到大宋皇妃
杨淑妃的老家是益州郫县,算是刘娥的老乡,她们二人后来能如此亲密,和这个渊源或许也有关系,与许多影视剧表现得不同,其实杨氏和刘娥的年龄相差还是挺大的,刘娥是开宝二年(969年)所生,杨氏是雍熙元年(984)年所生,二人相差15岁。
妃年十二入皇子宫。—《宋史后妃传》
杨氏入侍赵恒时不过才十一二岁,那时的赵恒刚刚被册封为太子,春风得意,但因为宋太宗的猜忌,赵恒那两年也不轻松。宋太宗驾崩后,赵恒即位,杨氏得以入宫,但因为家世不显,年纪尚幼,并没有定下名分,或许因此,也给杨氏和刘娥的结识创造了契机。
刘娥早在十五岁时就被丈夫龚美转卖给韩王赵元休(赵恒曾用名),中间人是韩王的亲信张耆,赵恒的乳娘觉得此事甚为不妥,当时赵恒的母亲李夫人已经逝世,乳娘也当着半个家,她就把此事告诉了皇帝赵光义,皇帝老儿也觉得儿子这事做得不对,强令刘娥出府,赵恒怎敢违抗父命,但他也耍了个花招,把刘娥安排在中间人张耆府上,张耆多精明,他直接把府邸让给刘娥,自己又找了一个新房居住,赵恒经常去看望刘娥。
乙未,以后宫刘氏为美人、杨氏为才人。—《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元年》
赵恒登基后,将在外多年的刘娥接入宫中,因为顾忌父皇当年的旨意,没有给刘娥任何名分,杨氏和刘娥大概就是结识于这一时期,两人年龄差距不小,经历过世俗风波的刘娥应当给了杨氏不少的照顾,这才让杨氏死心塌地跟随刘娥。直到景德元年(1004年),刘氏被册封为美人,杨氏同时册封为才人,二人开启了升级之路。
刘娥本来就是蜀地孤女,无亲无故,虽然赵恒大度,把前夫龚美改姓为刘,称作刘娥兄弟,可刘娥的亲人还是太少,或许正因如此,杨氏的出现也让刘娥有了当姐姐的感觉,她每次晋升都会提携着这位妹妹,赵恒也深知刘娥与杨氏姐妹情深,每次晋封刘娥也会晋封杨氏,短短数年时间,刘娥和杨氏的位分数次升迁。
郭皇后离世后,后宫空虚无主,赵恒本心是想册立刘娥为皇后,不过,宋朝法律规定,严禁以妾为妻,且刘娥当时连个孩子都没有,立她为后阻力很大,正巧,刘娥的侍女李氏有孕,经过一番筹谋,赵恒决定若李氏产子,则称是刘娥所生,果然,李氏不负众望,诞育了皇子赵受益,刘娥以“皇子生母”的身份被册封为德妃,是名副其实的后宫之首。
初,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宋史后妃传》
不过,刘娥当时已经41岁,年纪已大,还要处理宫中琐事,实在忙不过来,于是,她的好闺蜜杨氏闪亮登场,此时的杨氏虽然只是个婉仪,但得到赵恒特许地位仅次于四妃(贵贤德淑),而四妃中只有刘德妃一人,所以,杨婉仪是当之无愧的后宫二号人物,又与刘娥关系亲密,请她帮忙抚养赵受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先是,上议立皇后,安仁谓刘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於相门。上虽不乐,然察其守正,不罪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大中祥符五年》
有了儿子,刘德妃的赢面就更大了,杨氏当然也乐见其成,可是此事一提,朝臣还是有反对之声,不仅反对,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说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出身高贵,立也应该立沈才人,赵恒十分不悦。最后,朝臣终于让步,刘娥登上了皇后宝座。当然,刘娥依旧提携着妹妹杨氏,赵恒下旨晋封杨婉仪为淑妃,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潜邸旧人,依靠着好闺蜜的扶持,当上了大宋朝的皇妃。
皇妃到皇太妃,维持闺蜜关系的秘诀
不过,随着刘娥年岁渐长,且对权力的逐步染指,赵恒和刘娥之间已经不像当年那般了,而依靠刘娥得到圣宠的杨淑妃也弯道超车,在这个复杂的时期,杨淑妃似乎更得圣心。
而妃通敏有智思,奉顺章献无所忤,章献亲爱之。故妃虽贵幸,终不以为己间。—《宋史后妃传》
杨淑妃的得宠其实也在刘娥的意料之中,毕竟这个好闺蜜是她一手扶持起来的,可刘娥难道真的能做到没有一丝波澜吗?在史料记载中,刘娥年轻时似乎的确配得上赵恒给她的位分“德妃”,的确是贤而有德,但随着年岁增长,权力欲膨胀,刘娥的心思其实已经不好把握了,这也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变化,如何维持好越来越微妙的闺蜜关系,这就成为了杨淑妃必须面临的问题。
史书记载,杨淑妃其人聪慧有才,她侍奉刘娥十分小心,虽然关系亲密,但她能把持住一个度,从来不会忤逆刘娥,很得刘娥欢心,因此刘娥并没有因为杨淑妃的贵宠而对她产生嫌隙。这也足见杨氏的得宠其实靠的不单单是刘娥的提携,她也的确有得宠的资本。
戊午,上崩于延庆殿。仁宗即皇帝位。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续资治通鉴长编乾兴元年》
赵恒去世后,刘娥被尊为皇太后,杨淑妃被尊为皇太妃。这里面有一个误区,这皇太妃可不是说是先帝的皇妃就能当的,这是东晋至宋朝对皇帝生母的封号,那时候还没有形成明清时期的两宫并尊制度,如果新帝登基,先帝的皇后和新帝的生母都在,新帝生母只能尊为皇太妃,不能尊为皇太后,如果先帝皇后去世,新帝的生母才能被尊为皇太后,虽然如此,皇太妃的一应礼仪待遇和皇太后是等同的。
杨淑妃虽然只是皇帝的养母,但她也享受到了皇太妃的尊荣,而赵祯的生母李氏仅仅被刘太后封为顺容,派去给先帝守陵。丈夫死了,刘太后和杨太妃都已经是寡妇,在深宫之中,人越老权越大越是孤独,刘太后执掌天下,真正能交心的恐怕也只有杨太妃了,那些年,刘太后风光无限,各种祭祀甚至会穿着皇帝的仪服,杨太妃跟随着刘太后,担任亚献,享受着大宋朝二号女主角的光环。
皇帝赵祯逐渐长大,对母亲刘太后这种抓权不放的行为自然也有意见,母子之间难免会有冲突,而能从中调和的也只有杨太妃了,可以想见,那些年杨太妃从中斡旋,也是尽了极大的心力的。
尊为皇太后,杨淑妃最后的高光时刻
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病危,在临终前,她给皇帝赵祯下了一道遗诏,她要赵祯在自己去世后尊杨太妃为皇太后,共商国事,刘娥至死也还想着自己的这位好妹妹。
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刘娥这个决定体现了她的高卓之处。
首先,赵祯仁孝,即使自己不下遗诏,自己死后,对于唯一在世的母亲,他也有可能会尊养母为皇太后,倒不如刘娥下旨,既给了这位好姐妹最后一份尊荣,也免得群臣说这说那;其次,刘娥也担心当年之事被泄露出来,李氏在去年已经去世,这么多年此事真正的知情人已经死的死,疯的疯,她和杨太妃是利益共同体,只要杨太妃守口如瓶,谁也不会把此事说出来,即使有人告诉了赵祯真相,杨氏已经是皇太后,她可以规劝皇帝,干涉朝堂,维护刘娥身后地位和亲族。
章献遗诰尊为皇太后,居宫中,与皇帝同议军国事。乃诏删去遗诰「同议军国事」语,第存后号。奉缗钱二万助汤沐,后名其所居宫曰保庆,称保庆皇太后。—《宋史后妃传》
不得不说,刘娥的算盘打得太精明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刘娥去世后装疯多年的皇叔八大王赵元俨把当年之事告诉了赵祯,赵祯震怒,兵围刘氏族人之宅,幸得当年刘太后听从吕夷简之言,以皇太后礼葬李氏,赵祯知晓后方才释怀,而直到李氏被追封后,杨太妃才被尊为皇太后,群臣和皇帝也去掉了“同议军国事”一项,皇帝赵祯终于正式亲政。
杨氏当上了皇太后,也迎来了她人生最后的高光时刻,在短短的三年皇太后生涯中,杨太后做了几件对宋朝有着深远影响的大事。
其一就是废后事件,赵祯的元后郭氏乃是刘太后所选,素不为赵祯所喜,因为与尚、杨二美人争执而误伤赶来劝和的赵祯,最终被赵祯废黜,群臣和杨太后都拦不住盛怒的皇帝,但杨太后也容不下尚、杨二美人,她下令将这二人赶出宫去。
章惠太后亦逐杨、尚二美人而立曹后。 —《宋人秩事汇编》
其二,乃是立后大事,郭皇后被废,自然要选新后,赵祯有自己的打算,可群臣也有自己的坚持,杨太后的意见自然就十分重要了,她看中了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曹氏,将曹氏立为皇后。
其三,乃是立嗣之事,赵祯年过三十,仍未有一个存活的儿子,群臣忧心,杨太后在宗室中进行筛选,最终选定了宋真宗四弟商王赵元份之子赵允让的十三子赵宗实,因为当年赵允让曾经被宋真宗接入宫抚养,直到赵祯出生才送出宫去,有这段渊源,赵允让的孩子自然更有竞争力,于是杨太后选择了三岁的小十三入宫由曹皇后抚育,最后几经波折,还是这位小十三继承了大位。
不久后,已经了无牵挂的杨太后崩逝,赵祯十分悲痛,追谥养母为章惠皇后,并对杨太后家族和祖上进行封诰,至此,杨太后的传奇终于尘埃落定。
总结
杨太后是历史上唯二因皇帝养母身份而被尊为太后的女人,在现代人眼中,她与刘娥是闺蜜、是姐妹,但是在古代,她们更多的是被看做妻妾相处的典范来看待,刘娥之于杨氏来说是一位贵人,而聪慧的杨氏也懂得知恩图报,没有那些姐妹反目的剧情,也没有那些悲伤凄苦的早逝,二人相互扶持,直到最后。
杨太后虽然比不上刘娥的传奇经历,但她也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帮助她走向巅峰的固然有好闺蜜刘娥,可她的聪慧也不能忽视,命里有时终须有,不争不抢,那个至尊之位还是轮到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