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湘灵有怎样的爱情故事(湘灵是否是白居易虚构的)
白居易与湘灵有怎样的爱情故事(湘灵是否是白居易虚构的)
初衣解诗:时人所知道的“墙头马上”,是最近的一部《如懿传》电视剧,里面的如懿和乾隆,最喜欢看的戏,就是元代白朴创作的杂剧,名字叫《裴少俊墙头马上》,说的是一对有情人,私奔结婚,经历了生活的磨砺,最终圆满在一起的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的结局圆满,又有青梅竹马的感情,被《如懿传》里的青樱和弘历都喜欢,并以为这是他们情感的象征,两个人永远一起。
但实际白朴的创作,来源于唐朝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两个人相隔500年,是否白朴是白居易的后代人无可考。但显然白朴的创作,有致敬白居易的意思
。
那么白居易的这首诗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白朴写的是一个大团圆的喜剧,但是白居易写的却是一个悲剧。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从井里调上来一只银瓶,那银瓶快要拉上来的时候,绳子断了。在石头上磨玉簪,那玉簪快要好的时候却从中间断了。
那落到水里的瓶子和折断的玉簪,就像我和你的分开。
开篇是一个女子无可奈何对着丈夫离别前的说话。她将要离开她的丈夫,一种命运到此的无可奈何。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记得我在家里做女儿的时候,他们都说我有不同寻常的美貌,那个时候,梳着漂亮的蝉鬓,画着远山的眉毛,那个时候只有同龄的小女伴,还没有和你认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当时我在,短墙上头,去摘青梅,看见你骑着白马,立在杨树底。那个时候,我们两个遥遥看见了,就忽然觉得一定会有故事发生,那就是让人百转千回的爱情。
我也知道你是这么想的,两个人的相思化作了语言,你说你的心像南山的松柏树,我当时就感动了你那松柏一样的心,偷偷的将少女的装束改变,跟随了你去。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来到你的家里有五六年,你的父母大人频有怨言,说正当的聘婚才是妻子,像我这样跟着你只能做妾,是不能够出入大雅之堂的。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我终于知道君家不是可以久住的地方,但是我出门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岂没有自己的父母在高堂,我岂没有自己的亲情满故乡。只是我偷偷的出来和他们没有通过消息,现在却回不去了。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因为你对我一日的恩情,耽误了我的一生清白作人,我要告诉那痴心的小女人,不要轻易的许给别人。
说实话,感情悲戚,一个为爱而和心爱的男人,出走的女子,在5年的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夫君家庭的认可,自己的娘家回不去,在这里又不能够久留。这一生已经绝望了。
而当初,是有着丈夫心比南山松柏树的坚贞诺言,是以为爱情有着银瓶和玉一样的贵重的。现在所有的誓言在现实里成空。
白居易的这首诗写出了唐朝女孩子的爱情悲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个女孩子,心和清白都给了男人,但是却没有恰如其分的世上的地位。这首诗打动了很多情感和现实困境中的男男女女,那句,一见知君即断肠,既说明了爱情来的猛烈,也预示爱情破灭的惨淡。
白居易有一个简单的序:止银奔也。这就颇堪玩味。因为这首诗有着浓浓的爱情的悲伤,可以看出白居易是对这个女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但是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古怪的小序?爱情是制止得了的吗?如此纯美的爱情,哪怕结局惨淡,也不应该往不雅的字上靠。这是写《长恨歌》的白居易吗?他在那里面如此讴歌一段帝王和妃子的深情,难道是他的双标吗?
其实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最动人的地方,因为这里面有他深深的忏悔,而那个小序是写给他自己看的,告诉他自己,在没有能力的时候害惨了一位姑娘。
白居易从小寄居安徽符离。那里民风淳朴,但可惜白居易是寄居在那里,作为小官僚的后代,白居易在那片土地上没有自己的家,但是他的童年和成长都在那里。在他最寂寞最情窦初开的日子,是邻居家的湘灵成为他青梅竹马的伙伴。在未来不可期的青春少年里,两个人许下了爱情的诺言。
可以说白居易真的是很辛苦,24岁失去了父亲,他肩负起母亲和弟妹,在长安城打拼读书,年纪轻轻就熬白了头发,到28岁才中进士,要知道他的朋友元稹及第,比他小整整8岁,他这么大的年纪中进士,不是才华不够,而是因为家累。长安城居大不易啊。
在唐朝中了进士的官,不管年龄大小,都会被贵族和先期的官僚看中,纳入东床快婿,比如他的朋友元稹,比如晚唐的李商隐等,无不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成为金龟婿。但是白居易却没有走这样的一条路。想想都不大可能,只能证明他身边有人,并对外宣告。那么那个人是谁呢?就是湘灵。
此时的湘灵从符离来到长安,她相信白居易对她的承诺和感情。但是没有结婚的原因很简单,是白居易母亲的反对。白居易的母亲,15岁嫁给了比他大20多岁的白居易的父亲,婚姻生活不幸福,生活劳苦,他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白居易的身上,而且他的母亲年轻孀居。她期望白居易用婚姻来改善未来,毕竟她的儿子已经是进士。但是白居易拒绝了。
母亲的不接纳,让湘灵处在非常尴尬的地位。而白居易的仕途未稳,而他孝子的名声已经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白居易想用时间来换回母亲的心意,但是受苦至深的母亲,精神和心理都处于变态,脾气暴躁。湘灵委屈在这个家里,是白居易心灵的慰藉。作为一个入仕不久的小官僚,唯有勤勤恳恳,才能够有一地将来。
“想着家里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赡养母亲,但未必在情感上能够完全的达到统一。每一次白居易在颠沛的出差里,他想到更多的,是他没有名分的妻子,他的爱人湘灵。
但是漫长的五年,母亲暴躁的脾气,刻薄的语言,终于使湘灵无可忍耐,她告别了白居易,回到了她来的地方。白居易对爱情不可不谓忠贞,他没有沾花惹草的记录。但他同样不可以越过母亲来迎娶湘灵,孝道关系到他既定的口碑,德行与家庭的将来。
他并不曾后悔和湘灵的爱情并永生铭记,但他同样理解湘灵所做的牺牲。漫长的岁月,是他懂得也理解湘灵的绝望。设若你不认识我,或者你现在没有如此的为难和痛苦。白居易是做过百般的挽留。但是性格刚烈的湘灵还是走了。
白居易怎么不悔恨?因为他的爱情,他的执着,断送了湘灵本应平静的一生,或者并不幸福,但还有尊严。
这个序是他写给自己的。“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在苦等湘灵不回之后,37岁的白居易,终于结了婚,但是新娘不是湘灵,是高官杨虞卿的妹妹。但是对湘灵的记忆和愧疚萦绕了一生。
那是湘灵的初恋,也是白居易最珍贵的感情。晚年的白居易,世事淡去,年轻时的往事却清晰地浮了出来,那湘灵曾经在十几岁的时候,送给他一双亲手做的绣花鞋,千针万线,都是少女淳朴的心意。虽然湘灵走了,但她让白居易记了一生,也愧疚了一生。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