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历史 > >正文

​商鞅简介及人生经历(商鞅是卫国人为什么会去秦国变法)

摘要商鞅简介及人生经历(商鞅是卫国人为什么会去秦国变法) 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嬴渠梁的支持下,成功在秦国推行了变法,一场对秦国上下乃至整个华夏民族有着重...

商鞅简介及人生经历(商鞅是卫国人为什么会去秦国变法)

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嬴渠梁的支持下,成功在秦国推行了变法,一场对秦国上下乃至整个华夏民族有着重大影响的改革在秦国上下实施开来。

此法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算是一场比较彻底的成功的改革,此次变法推动了秦国快速发展,使秦国由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国强兵。

为后来秦国君王秦始皇横扫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奠定了基础。

后世虽然对商鞅变法的影响持有不同的看法。

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却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快速使秦国走上富强之路,能够使秦国在诸侯国争霸中处于有利局势,摆脱了当时秦国边境经常受西戎的骚扰和魏、赵等国的侵略。

虽然在变法中触碰了贵族的权力,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不满和抵触,但在秦孝公嬴渠梁的大力支持下最终获得了成功。

商鞅简介及变法起因

商鞅原名卫鞅,又名公孙鞅,卫国人,起初商鞅在魏国大臣公叔痤门下担任中庶子,在官场上职位低始终得不到魏国的重用。

在公叔痤病重时,公叔痤才将商鞅推荐给魏惠王,但遭到魏惠王的拒绝,魏惠王认为商鞅并没有公叔痤说得那么厉害。

既没有重用他也没有杀掉这个以后魏国的大敌,因得不到魏惠王的重用。

商鞅面对着空有一身抱负难以在魏国实现,毅然离开魏国。

然后游历其他国家施展抱负,后来秦献公去世。

秦孝公继位,秦孝公刚即位面对着外敌的进犯和朝野的动荡不安。

于是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希望有才之人能帮助他改变秦国贫困落后的局面,不论是否是秦国人,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就能赏赐土地和官职,引来各国人才前往秦国谋取功名。

商鞅看到秦孝公发布的求贤令,希望能遇到明主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动身前往秦国。

变法前秦国处境

在周朝末年,周天子大权旁落,周天子已没有实际权力,诸侯掌握着重兵,诸侯国之间为了抢夺领土相互攻伐,连年征战。

各国诸侯已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天子已名存实亡,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弱小的国家只能任大国宰割。

大国之间又战争不断,导致人民苦不堪言,魏、楚、燕等国家相继因变法而走向强大。

自秦穆公嬴任好之后经过几世之乱,秦国国力越来越衰弱,大片国土尽皆丧失,山东几个国家又通过变法变得强大,使秦国处于随时灭国的危险。

等到秦献公继位,秦献公师隰(xi)小时候曾在魏国作为人质,亲自经历了魏国经过李悝变法不断强大,见证了变法带给魏国的好处。

后来即位秦国国君,秦献公看到秦国国力衰弱,与大国之间的差距很大。

秦国急需要变法来缩小与大国之间的差距,能够使秦国在残酷的竞争中获得生存。

于是秦献公借鉴魏国变法使秦国国力稍微好转,收复了以前丢失的河西之地,为秦孝公变法做出了榜样。

秦孝公嬴驷即位之初,秦国面临着外忧内患,秦朝国力衰弱,与中原六国相比比较落后,地理位置又处于偏僻,与山东六国联系甚少,中原诸侯国会盟也不被邀请,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国家。

面对着西边戎狄和东边诸侯国的威胁,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改变这种尴尬局势,于是发布求贤令,希望得到有志之士辅佐使秦国变成国富民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前期

商鞅初来秦国之时,面对着人生地不熟的局面,商鞅于是想办法结交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获得秦孝公的重用,通过景监多次努力引荐,最终使商鞅得到了面见秦孝公的机会。

起初,秦孝公对商鞅所谈论的变法故意不感兴趣,借此机会考验商鞅,商鞅向秦孝公阐述了“王道”、“帝道”、“霸道”。

经过几次交谈,秦孝公对商鞅所谈变法越来越感兴趣,与自己的执政理念相符合,两人谈论变法连续几日依旧兴致勃勃,渐渐打消了了秦孝公的忧虑,不再担忧贵族阶级对变法的反对。

最终秦孝公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变法。

商鞅变法初期,国人面对着刚上任的左庶长并不了解,而且商鞅刚上任也没有威望,为了让颁布的法令能顺利实施。

于是商鞅在南门立一根木头,能将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受重赏,国人面面相觑,认为新上任的左庶长在给他们开玩笑,没有人相信,大家都议论纷纷没有去搬木头的人。

后来,有一个人将信将疑,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等此人到达北门后,果真得到了左庶长的重赏。

于是商鞅在国人的威望渐渐建立,使国人对商鞅颁布的法令遵守。

商鞅变法很快在秦国上下实施,商鞅变法之初借鉴李悝著有的《法经》,到变法后期又对变法具体化,使变法得到更好的效果。

商鞅变法内容

商鞅变法通过对经济改革,由原来的井田制变为土地私有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开垦荒田,增加了农田数量,获得了大量荒废土地变成良田,极大改善了国内的粮食问题。

为国家军队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商鞅变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化,导致地主阶级的产生,促进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但是,商鞅变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使土地拥有权归属于农民,短期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遇到困难就会将土地出卖解决难关。

但是长期会造成农民越发贫困,使部分农民无田可种,不得不租借地主的土地耕种,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商鞅变法推行小家庭政策,提倡男耕女织的生活,将大家庭分散成小家庭,缓解了劳动力问题,能够使更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上来,产生小农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使秦国快速走上富强道路,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但也造成商业发展缓慢,为后来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得不到发展造成了影响。

在政治上,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由原来偏远地区设置郡县改为大规模推广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造成旧贵族的不满,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地方的官员任职以及官级升降通过君王的任命,避免了周朝末期因分封造成的诸侯国割据一方。

周天子难以控制诸侯国,以致形成诸侯国互相兼攻,造成战国混乱局面,极大的削弱了贵族权力,引起贵族对商鞅的不满。

在一片反对声中,秦孝公力排众议坚持商鞅变法,使商鞅变法得以继续施行。

商鞅变法施行二十军功受爵制,以前秦人民风狂野,常常打架斗殴闹事不断。

而在战场上不服从管教,纪律不严明,不服管教的人在战场上能英勇杀敌,改善治安,提高军队战斗能力,改变了原来的爵位世袭制,使贵族权力遭到破坏,引起贵族势力的不满。

商鞅变法施行什伍连坐法,通过对户籍编制,有利于对国民的管控,有利于治安的统治,使国民不敢随意违反国法,一人犯罪会殃及邻居,造成人人自危,互相监视,互相告发,造成社会的恐慌。

但是刑法过于严重,使受过刑罚的人造成终身阴影,各种无人性的刑法残害人身,如腰斩,五马分尸等不符合人性的刑法,最后,商鞅也因受到诬陷造反遭受五马分尸之刑。

商鞅变法在文化上,商鞅变法要求焚烧儒家书籍,使儒家遭受重大打击,儒家经典遭到破坏,使法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有利于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控制国人的思想,愚化国人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创了先河,。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遭到破坏,使文化发展遭到阻止,致使秦朝给后世之人一种残暴的感觉。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变法,使秦国从蛮夷逐渐走向文明,使各国人才汇集到秦国,外来人才大量被任用官职,最终战胜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虽然商鞅变法引起贵族阶级的不满,在秦孝公执政期间始终坚持商鞅变法,使商鞅变法能够顺利进行,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成为强大的帝国,使六国无法与之抗衡。

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因商鞅得罪了太多的贵族,遭到贵族阶级的诬陷。

最终因被诬陷和秦惠文王嬴驷的猜忌而死于车裂之刑,商鞅虽然死去。

但商鞅之法却影响着秦国上下,商君虽死,商君之法不曾离去,以致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深受商鞅之法的影响。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