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宗室赢疾生平介绍 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樗里疾结局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赢疾生平介绍 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樗里疾结局
赢疾是谁?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历史上的樗里疾最终什么结局?赢疾,又叫做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的弟弟,因为足智多谋被后世堪舆家尊之巍为樗里先师,关于赢疾叫樗里疾这个名字,里面其实有很大的来头,特别是封建社会阶级制度很严格的社会,要是乱叫可是会被杀头的,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
赢疾为什么叫樗里疾
春秋战国时期,民众姓名的明文叫法与之后秦汉时期并不一样。前秦时期,姓氏的传承比较复杂,在那个时代姓与氏是有区分的,姓早氏晚,姓贵氏贱。
一般来说,姓用于官家,或者家族中居正统位置的一支,直接传承祖上姓氏,而氏则用于旁支庶出,不能再以姓命名,而是引用居住地名、国号、官职名、职业名等代替原有姓。更低等级的奴隶既没有姓也没有氏。但在秦汉之后,这种制度逐渐减弱,如今的姓是传统姓氏制度简化而来。
知晓姓氏传承制度后,再来看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樗里疾的原名并非姓樗里,樗里只是樗里疾受封后的封地名,樗里疾原名嬴疾,是秦国宗室的子嗣,他与嬴华一样,都是秦国宗室的庶出,属于旁支,因为在受封前二人皆改姓为公子,代表其身份,一人叫做公子疾,另一人叫做公子华。
唯独嬴泗继承了秦国大统未改其名,仍然姓嬴。之后公子疾战功显赫,受封领地樗里,遂以领地名称其姓,名为樗里疾,而公子华一直未曾改名,自子嗣以其名为姓氏,称为华氏。
赢疾是谁的儿子
赢疾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孝公就是那个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增进农业生产。
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只不过赢疾还有一个哥哥赢驷,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因为赢疾不是嫡长子,所以没有办法继承大统。
赢疾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秦昭襄王即位,樗里子更受倚重。公元前306年,樗里子率兵攻打卫国蒲城,蒲城卫军心中恐惧,恳请胡衍出面向樗里子讲和。
胡衍以攻蒲弊多利少来说樗里子,指出卫国之所以为卫国,全在有蒲城这一屏障。在战国时代,“智囊”曾专用以来形容樗里子的机智,智囊一词最早出自《史记》:“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后人便用智囊来比喻机智的人。历史记载,樗里子除了智慧过人,还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周赧王十五年,樗里子卒于秦,葬在渭南章台之东。晚年的时候,樗里子自择墓地,说“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来夹我墓”。果然在他卒后百岁,刘邦建立汉朝。于渭南建宫殿,其中长乐宫在其墓之东,未央宫在其西,印证了樗里子的预言不假。于是后世的堪舆家皆奉樗里子为相地术正宗,尊之为神。
赢疾的个人简介
赢疾,又称为樗里疾、樗里子、严君疾,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
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秦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为丞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