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同里古镇在哪里(江南六大古镇之同里)
江苏的同里古镇在哪里(江南六大古镇之同里)
本期要点
同里古镇最主要的看点
“一园”——退思园
“一洲”——罗星洲
“三堂”——嘉荫堂、耕乐堂、崇本堂
“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
行摄建议
《古镇的天空》,用HUAWEI BLA-AL00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摄影:陈继斌
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先秦时已成集市,宋代建镇,因水陆发达,成为一方富土,“同里”二字便是由“富土”二字拆并而来。
《同里古镇》,用HUAWEI BLA-AL00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摄影:陈继斌
“川”字形的15条小河流经并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由49座古桥将其连成一体。
《古镇夕照》,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摄影:周正森
作品说明:《古镇夕照》,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同里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有着江南水乡典型的景观——老街、雨巷、小桥、流水、人家。其最主要的看点为“一园一洲三堂三桥”。
“一园”为退思园,“一洲”为罗星洲,“三堂”为嘉荫堂、耕乐堂、崇本堂,“三桥”为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其中最为知名的是退思园,于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园”——退思园
位于古镇内的退思园,是所有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清一品官员任兰生被弹劾后落职归里于光绪十一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所建的宅园,园名“退思”,意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有“三株、三绝、三珍”,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其格局不是江南古典园林通常的南北走向,而是东西方向,并因此获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正因为它的与从不同,成就了它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与名气。多部知名影视剧在此拍摄,是来同里的必游之处。
《退思园》,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贴水园林》
作品说明:《贴水园林》,源自网络。退思园以水为中心,建筑贴水而建,清新雅致,一步一景,被称为“贴水园”。退思园白天晚上都可以参观,白天未使用联票进退思园,可在夜花园期间进入;如白天已使用,则夜花园需另外购票,40元/人。
“一洲”——罗星洲
罗星洲,是位于古镇东边同里湖中的一个岛,其形似天上之罗星,故名罗星洲,俗称“芦干墩”。不能从古镇景区内直接上岛,而是需绕出景区大门到约一公里外的罗星洲码头,在此乘轮渡上岛,船程不到5分钟,30分钟一班船。罗星洲上有城隍殿、文昌阁、斗姆阁、旱船、曲桥、游庙、荷池、鱼乐池、园林等,建筑布局紧凑,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处。在岛上登高览胜,同里湖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古镇风光尽收眼底,别有一番景色。
《罗星洲风光》,摄于江苏苏州吴江同里镇,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作品说明:《罗星洲风光》,摄于江苏苏州吴江同里镇,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三堂”——嘉荫堂、耕乐堂、崇本堂
嘉荫堂
位于古镇竹行街尤家弄口一座仿明代结构建筑的私宅,建于民国初年,有四进,门窗梁栋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与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先于芦墟开设油坊,发迹后迁于同里营建此宅第,共耗白银贰万两。
耕乐堂
位于古镇西柳圩,陆家埭中段,朝东面河,原为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后经历几朝兴废,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前宅后园,依次递进,为清代所建的仿明建筑,兼容扬州园林收放并蓄风格。那时马化腾仍未出生,还没有自媒体,盖个豪宅还每每谦称“退而耕”,隐于山林,相当有趣。解放后为社会福利院,1998年开始修复,2001年对外开放,现为根雕馆,设有众多中小根雕精品。
《门外不一定就是“汉”》,用iPhone 6 Plus摄于江苏苏州吴江同里古镇耕乐堂
崇本堂
位于古镇“三桥”景点长庆桥附近,与嘉荫堂隔水相望,其主人钱幼琴,经营米行生意的富商,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后翻建而成。占地不足一亩,共五进,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建筑特色是从门厅到后楼呈前低后高,利于通风采光,民间称为“连升三级”。堂内有100多幅精美木雕,现在同时还是江南水乡婚俗馆。
“三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
古镇大小桥梁49座,大多建于宋及以后各时代,著名的有建于南宋宝囿年间的思本桥、建于元至正十三年的富观桥。最为声名远扬的当数“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古桥呈“品”字型,跨于三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环行街道。
自清乾隆中期以来,同里就有“走三桥”习俗,每逢添丁、婚嫁、做寿的时候,当地人就会结队走三桥,口中长长念一声“太平吉利长庆”,以讨喜气。作为同里全民性的社会风俗,“走三桥”习俗在传承区域文化、凝聚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多重沟通、融洽社会关系、优化民众生存状态及社会氛围等,意义深远。
《同里“三桥”》,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行摄建议
交通建议
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可选择飞机、火车、汽车先到上海、杭州,苏州,再乘转公交车前往同里古镇:
(1)汽车:上海长途汽车总站、青浦汽车站、八万人体育场、虹口体育馆,杭州北站,苏州汽车北站、汽车南站、吴中区汽车站均有长途汽车前往同里。到同里后,转乘735路公交车到石牌楼站下。
(2)地铁:在苏州乘坐地铁四号线直达终点站——同里站,到站后转乘725路公交直接到古镇南门口。
《同里地理位置示意图》,源自网络
门票建议
如果是第一次来同里,建议购买套票,因为景区内的景点凭票才能参观,而这些景点大多为景区的精华,代表着景区的历史和价值,值得细看。现场购买票价100元∕张,网上提前(于当日8:00前)订购票价80元∕张。门票从购买之日起2天内有效,但必须在领取票时出示身份证让工作人员签核,此后2天内可自由进出古镇。
8:00以前,17:00以后,这段时间景区工作人员下班,古镇可随便进入,无需门票。
古镇套票包含8个小景点:退思园、珍珠塔景园、松石悟园、太湖水利展示馆、崇本堂(江南婚俗馆)、嘉荫堂、耕乐堂、罗星洲。
《同里古镇游览图》
行程建议
同里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名声在外,所以到访同里一定不能选择在旺季,否则只能“看人头”。时间最好安排2天(住1个晚上)以上,同里的一早一晚非常幽美,此时汹涌的游客已尽散去,古镇回归最真实最自然的样子,宁静而祥和。
除了前文介绍的“一园一洲三堂三桥”,还有舞台剧《水墨同里》、摇橹船(90元/船,可坐6人)、南园茶社(评弹与品茶)、暮湾尚休闲街区等,值得推荐。
同里古镇行程结束后还可以选择到附近的周庄、锦溪古镇、千灯古镇、甪直古镇、木渎古镇、嘉善的西塘古镇,上海的枫泾古镇、练塘古镇、朱家角古镇以及苏州市区的其他景点转转,同里距这些景点都不远。
《繁华依旧》,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清晨的“三桥”》,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白天的“三桥”》,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评弹》,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南园茶社
《梦里水乡》,摄于江苏苏州吴江同里古镇,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住宿建议
建议住在古镇里面,可以从早到晚感受同里人民悠然自得的慢生活,享受江南水乡早晚的美好时光。古镇里面有酒店、民宿、客栈100多家,非旺季时的房价不贵,大都150元左右。在旺季时,可是一房难求,一定要提前预订。
《水乡生活》,使用HUAWEI BLA-AL00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摄影:陈继斌
美食建议
当地的美食与特色很多,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状元蹄、草鸡煲、酒酿小圆子、袜底酥、苏式桔红糕、芡实糕、赤豆糕、麦芽塌饼、酒酿饼、青团、冰糖莲藕、李记阿婆茶等,非常推荐。
《同里美食特色》,源自网络
拍摄建议
同里可拍摄的题材多,建议重点拍摄小桥流水、明清建筑、古镇光影、水乡夜色、江南美食等;
拍摄要起早,同时可以享受古镇难得的宁静,还有美妙的光影。9:00以后的古镇,热闹非凡,拍摄难以“下脚”;
早上可重点拍摄“三桥”以及富观桥附近景色。运气好的话,清晨时分的富观桥还有雾气,异常灵动秀美;
带上三脚架,暮湾尚休闲街区附近的夜景很美,值得一拍;
古镇内的空间比较紧凑,有条件的话,建议带上广角镜头;
前文谈到的“一洲”,即罗星洲,尽量安排时间去,一个很小的岛,但非常大气。岛上有个别“工作人员”会引导游客消费,他们“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重”,不理他们就好。
《悠悠古镇游》,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同里户与牖》,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耕乐堂
《古镇弄口》,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窗影》,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古镇时光》,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古镇晨色》,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富观桥
《同里夜色》,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摄影: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水乡风貌》,使用iPhone 6 Plus拍摄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
总结语
与同为江南六大古镇的其他古镇相比,它不如周庄名气响,不如乌镇规模大,不如甪直历史久,不如西塘管理好,不如南浔豪宅多,但它有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仅这一点足矣。
作者:周正森,图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手机行摄”。
作者简介
周正森,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瀚图中国手机摄影师;在国际、国内摄影赛事及展览、《中国摄影报》等专业摄影报获奖、入选或发表手机作品100多幅,在专业摄影报发表摄影及理论文章40多篇;凭手机作品获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积分远超所需的15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