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透互联网圈的裁员真相
一文说透互联网圈的裁员真相
最近国内互联网公司发生大规模裁员,规模有多大暂且不说,毕竟没有哪家大厂愿意把这事说清楚的。光分析裁员的原因,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互联网人口红利期过了;有说用户数10几亿几乎全量见顶了;还有说反垄断政策打击导致的等等。罗列了一堆,听着好像都对但又好像哪里不对。没错,因为分析这些原因的人大都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当裁员发生时,他们更容易从当下身边的现象得出裁员的因果关系,但却忽略了互联网企业的底层逻辑。
互联网公司并不像传统企业那样,有明确的甲方,从甲方那持续不断地获得项目或订单,依靠项目款来维持现金流。互联网公司做的是to C产品,面相巨大的市场众多的终端用户,前期的市场调研,研发投入需要海量的资金,即便产品投向市场后,也不是从终端用户那里收取费用,终端用户的本质只是给产品提供流量,互联网公司拿着这些流量可以吸引广告收入,或者其他商家的佣金等等。举个通俗的例子:你用微信是不可能付费的,否则你会去用别的社交软件,就算不那么好用,只要免费,大家都用起来你也能接受。微信获得了天量用户后有了知名度,自然有商家来投放广告,比如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还有就是把微信作为一个平台,做微信金融理财服务,这些帮你理财的其实都是具体的基金公司,微信再从这些基金公司手中收取佣金。当然微信自己也在玩金融,比如零钱服务等等,这些只是众多收益中常见的几种,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总之互联网逻辑总结一句话:种最好的草,圈最多的羊,找最饿的狼,收最多的费。
那么问题来了,种草的钱从哪来呢,创业者的资金就算几百上千万的也远远不够,光是场地租金人员工资都不见得撑得过1年,更别说还没算获客成本呢。或许你猜到了,就是靠投资人的资金维持的。创业初期,创始人通过项目路演等方式向投资人展示自己的项目,如果投资人对项目有兴趣,会拿出资金投给创业公司并占有一定的股份。创业公司拿着这笔钱去组建研发、运维、营销等团队,这第一笔融资就叫天使轮。等到产品做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影响力后,原来股份的估值就会提高,再去市场上融资,融到的资金就叫A轮。依次类推,再融B轮C轮直到IPO上市,持股人变现。当然这只是众多互联网创业项目中经典的成功案例。
看懂了互联网的底层逻辑,裁员的真相也就不远了,无非是投资人撤资了。那么问题又来了,投资人为何要撤资?因为美元加息了。简单说就是美元值钱了,金融资本大量流向有利可图的地方,美国。不管投资方是外资还是国内资本,资本总是趋利避险的。互联网产品本来就是周期长风险高的,而且经常会发现大厂看准一个机会,哪怕并不是很成熟,也要为了抢占头部地位砸钱去发展。所以一旦发生资本外逃,为了降低成本,首先去掉最大的一块,也就是人工成本,大厂裁员30-50%的也就不奇怪了。
裁员后的人何去何从?小编已离开互联网行业多年,不敢妄加揣测。至少北上广深杭开网约车的程序员将不在少数。如果感兴趣,有一篇认证博主的文章值得参考一下:“九边Pro”的《疫情下的北京中年青年》。总之,在美元加息的周期里,这种糟糕的事情还只是个开始,下一个危机很可能是亚洲金融风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