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魏国的十八位将军
战国时魏国的十八位将军
魏国在战国前期一度为最强的国家,所以名将在魏国,如吴起、乐羊。后来齐国打败魏国,所以名将在齐国,如孙膑、田婴、田忌、田盼。再后来秦国强大,所以秦国名将云集,如樗里疾、司马错、白起、王龁、王翦、王陵、王贲、王离、蒙骜、蒙武、蒙恬、蒙毅。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对抗的国家,所以赵国出现了战神级的廉颇、李牧。笔者盘点了一下战国时的魏国将领,共找出十八位:吴起、乐羊,西门豹、公子击(魏武侯)、公叔痤、庞涓、公子昂、龙贾、孙何、魏章、魏错、犀首(公孙衍)、犀武(公孙喜)、翟章、芒卯、晋鄙、段干子、信陵君。
魏文侯时,魏将有:吴起、乐羊,西门豹、公子击(魏武侯)。吴起本为卫国人,他母死不奔丧、杀妻求将,所以恶名远扬。但他军事才能非常高,是继孙武之后的又一位大兵法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孙子吴起列传》,另从他早年不得志的经历来看,魏文侯可能还并未四处求贤,所以吴起不能去魏国效力,在魏文侯下了求贤令之后,吴起才能去魏国。司马迁把孙武和吴起放在一起立传,说明二人从时间上相距不是很远的,所以说吴起是继孙武之后的又一位大兵法家。他们所写的兵法也被后人称为“孙吴兵法”,这也为二人生活年代相距不远的又一证据。当然,战国史上,我们能见到的第一位大兵法家,也就是吴起了。吴起到魏国后,为魏国攻打秦国,占河西之地七百里,也就是现在山西跨过黄河往西,大致相当于现在陕西渭南市全部、延安市的一部分,现在延安有吴起县,相传就是吴起为魏国镇守边疆驻兵的地方。他不只为魏国打下了河西,还为魏国守住了河西。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08年,魏伐秦,占领秦河西。据《史记》记载:“魏文侯六年(前419年),城少梁(今陕西韩城县西南)。七年,与秦战少梁。八年,复城少梁。”魏文侯十二年(前413年),秦国“与晋战,败郑(陕西省华县华州镇附近)下。”魏文侯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今陕西韩城县东南),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公元前409年(简公六年):秦令吏初带剑。堑洛(秦沿洛水筑长城),城重泉(蒲城县龙池镇重泉村至晋城村一带)。魏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前408年)“伐秦至郑(今陕西华县),还筑洛阴(陕西大荔县西南)、合阳(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魏国通过河西之战,建立了河西郡。而河西郡守就是吴起,这是翟璜推荐给魏文侯的。公元前389年,“秦侵阴晋(今陕西华阴东)”。这是秦国乘魏楚大战之机,攻魏河西,企图夺回河西,吴起以区区五万兵力,破秦五十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迹。吴起军事才能之杰出,不只是兵法好,还因为他创立了“武卒”制。这是精兵中的精兵,对士兵体能要求相当高,可以背负重物日行百里,才能入选魏武卒。吴起的步兵方阵在当时可以说是横扫天下。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魏武侯时期被魏相公叔痤排挤到了楚国,过程详看笔者系列文章。魏武侯起,魏国自恃为家大业大,不重用人才,导致人才外流,成为魏国衰落的主因。吴起到楚之后,为楚国进行变法,楚很快强大,一度打败魏国,饮马黄河。可惜楚悼王死的早,公元前381年,吴起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被楚国旧贵族砍死,一代天才就此丧命。战国将领里,最强的怕就是二“起”了,一个是吴起,一个是白起。
乐羊为魏国灭北方之中山国。中山国大致在现在的河北石家庄、保定、邢丘、也包括衡水的一部分。这个北方翟人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非常强,与中原大国从公元前600多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06年,终于被魏所灭,可见当时魏之强。乐羊为了灭中山国,吃掉了自已儿子的肉。他的儿子乐舒是中山国将领。而中山国主知道乐羊为将来攻中山,来了一个狠毒的决定,把乐舒煮了,送给乐羊吃,乐羊居然给吃了,真可谓人间惨剧。灭中山国之后,太子击守之,乐羊得到了什么呢?魏文将其封在灵寿(今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乐羊的后代在灵寿生存下来,后来又出名将乐毅,为燕复仇而打得齐国只剩二城。
乐羊
西门豹是为魏国镇守东北方邺地的大将,《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文侯二十五年(前401年),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魏国的领土大致分为两块,一块以现在的山西运城夏县安邑为中心,占有现在山西西南部、陕西东南部、河南西部一部分。另一块在现在河北南部、河南东部,以邺地(现在河北临漳)和开封为中心。而开封是公元前391年魏国击败楚国,从楚国所得的土地,邺地是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封给魏大夫的封地。公元前401年,西门豹治邺对于魏国来说意义是重大的,这表明魏国要将扩张的重点放到东方了。西方打秦国得了河西之地,现在魏国要扩展东方领地,这一扩张使魏国领地成了葫芦状,中间以太行山南端为通道。西门豹也不负魏文侯所托,不只守住了邺地,还开凿了引漳十二渠,将这个地方变成了富庶的产粮区,提高了魏国的经济能力,后来与大梁的圃田泽一起,构成了魏国的东方经济中心,超过魏西方领地的经济实力,所以魏国在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
西门豹
魏文侯(前436年——前387年)时期,魏国还有一员大将就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魏武侯公子击。魏国国君身体强健、寿命长、能征善战,大家可以看笔者系列文章。而魏武侯绝对是佼佼者。他在公元前412年,就为魏国击败秦国,占领河西重地繁庞(现在陕西韩城东南),为魏国夺秦河西地拔掉了秦国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有人说这是突破口。实际来看,繁庞离少梁很近,都在现在韩城境内,魏在公元前419年夺少梁之后,只有拔掉繁庞才能算是完全突破秦国黄河防线。可以说是公子击与吴起一起夺下秦国河西之地。而公子击的功劳不只于此,他还是魏灭中山的重在将领。乐羊灭中山魏文侯是不完全相信的,公子击是灭中山国将领之一,并在灭中山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镇守中山国。按钱穆先生考证,守了三年。为什么乐羊灭中山国魏文侯不相信呢,因为他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为将,从这一点看,乐氏有可能是翟人,也就是少数民族人。灭中山国的三年中,魏文侯收到了很多弹劾乐羊的上书,有一箱之多。也全凭魏文侯是明君,换到战国后期,像廉颇、信陵君、李牧,早被昏君撤职或是杀了。从这个角度看,公子击在灭中山国之时,是监督乐羊的人物。
到魏武侯(前386年——前371年)时,史书只记载他赶走了吴起,没有记载有哪些大将,这和魏武侯本人能征善战有关。另外此时的魏相公叔痤也是会打仗的,这从公元前362年公叔痤击败韩、赵能看出来。史书上记载魏惠王很高兴,要封公叔痤一百万亩土地,说明公叔痤在这一战中得到了韩赵很多土地。不过在随后的少梁战中,公叔痤被秦所俘,后虽归魏但不久后死去。公叔痤如此会打仗,在魏武侯时一定也是既为魏相又为魏将。这是战国时期是很普遍的事,吴起也想为魏相,但没有成功。
大秦帝国中公叔痤
魏惠王(前370年——前319年)时,魏国一度也是有很多大将的,这些大将也非常厉害,公叔痤、庞涓、公子卬、龙贾、孙何、魏章、魏错、犀首(公孙衍)等。包括孙膑也想在魏国为将,但遭排挤,将没当成,反而被挖去膝盖,成了残疾人。魏国也因此而衰,被孙膑两次打败,魏太子被俘、十万大军被灭、庞涓自杀。上文已讲公叔痤,此不再述。庞涓本来也是很会打仗的,现在在山西还有因庞涓命名的地方(庞城),他能成为魏国最主要的将领一定不是个弱者,但史书并没有留下他如何取胜的记载。不过从他一年拔赵都邯郸可以看出来,他的军事才能很强,因为后来秦白起攻赵,打了三年,王龁攻邯郸失败,包括智伯水淹晋阳城没有成功,这些事与庞涓一年拔邯郸(前354年)比对,虽不能说谁强谁弱,但此人当不是无能之辈。可惜他遇上了孙膑,真可谓人外有人。公子卬也是一员很厉害的大将,公元前341年被商鞅诈俘,公元前331年为秦攻魏,斩首魏军八万,魏国河西为秦所夺。可惜这样一位人才,居然为秦国斩杀自已母国八万大军。详看笔者文章《他为何要把屠刀挥向自己的国家》。龙贾是与公子卬一同为魏国镇守河西的大将,此人在公元前358年即已在史书中有记载,公元前358年和公元前352年,两次为魏国筑长城。同时,在公元前341年,公子卬被秦商鞅诈俘之后,由于龙贾镇守河西,河西并没有丧失。在公子卬的军队也被秦军收编的情况下,龙贾以部分河西守军还能保持不败,可见此人才能不一般。在公元前333年,龙贾四万五千人被犀首击败于雕阴(现在延安甘泉县),公元330年,河西之战,八万魏军被斩杀,龙贾之结局史书无记载,之后史书中再无出现,当已战死沙场。而犀首,也叫公孙衍,是首倡合纵者。公元前333年为秦国之大良造,公元前328年,张仪相秦之后,犀首归魏国,为魏将,后又为魏相,组织了公元前318年的第一次合纵抗秦。公元前314年韩、魏联后与秦进行了激烈的岸门(山西河津西黄河边)之战,犀首败逃,以后史书再无记载。魏错为公元前338年,秦败魏岸门,俘魏主将魏错于岸门,史书只记载此一处,别处再无记载,不过我们可以看出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后,秦与魏在河西的激烈战争。大战十四年,从公元前341年到公元前328年,魏国割河西、上郡与秦结束。魏惠王时,公叔痤、公子卬、龙贾、公孙衍、魏错这些人都是西方战将。而庞涓为东方和北方战将,这从拔赵邯郸和与齐马陵和桂陵之战能看出来。而南方与楚作战的是魏章和孙何,这也是两员猛将。《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孙何侵楚,入三户郛(河南淅川西北)。魏章率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孙何取隐阳(在河南郾城)。”这段记载是《竹书纪年》中“无所可系者”,但可以确定是魏惠王时的事。大概是在公元前360年到公元前350年中间的事,是魏迁都大梁后与楚国的激战。关于孙何,《史记》是没有记载的,而魏章有记载,他于公元前312年为秦伐楚,夺楚汉中之地,俘楚将屈匄为首七十余人,斩首楚军八万。这一战中,秦国名将樗里疾仅为魏章副将,可见魏章地位和才能之高。这一战是秦败楚的第一战,可以说为秦国崛起立下了很大功劳。就像公子卬灭魏河西军八万,魏失半壁江山一样。魏章何时从魏至秦,史书无记载,当是和公子卬、魏错一样,在魏与秦河西之战中为秦所俘。魏章于公元前310年与张仪一起归魏。之后再无记载,当已支世。
大秦帝国中公子卬
大秦帝国中龙贾
魏襄王(前318年——前296年)时,魏国大将有:犀首(公孙衍)、犀武(公孙喜)、翟章。犀首前文已述,此不再述。犀首之后,魏国的顶梁大将当为翟章。公元前308年,翟章乘韩国与秦国在宜阳激战之机,伐卫,有灭卫国之势,后来魏大夫如耳为卫说服魏襄王,魏襄王以为魏相成陵君私得卫国之宝,免其魏相之职,终生不用。同一年,韩国抵挡不住秦国的进攻,《竹书纪年》记载,”翟章救郑,次于南屈“。公元前310年,秦国樗里疾伐魏,围蒲(在今山西隰县西北)不克,也有可能是翟章率魏军抵挡住了秦国进攻。翟章有可能是魏文侯时魏相翟璜之后代,可能是翟人后代,翟章何时去世,史书无载。公孙喜有可能是犀首之子,公元前301年,韩、魏、齐伐楚,与楚大战于垂沙(今河南唐河县一带),魏将为犀武,也就是公孙喜。公元前293年,韩魏被秦打败于伊阙(今洛阳南),斩首二十四万,主将公孙喜为白起所俘,白起劝降不成,杀之。
芈月传中公孙衍
魏昭王(前295年——前277年)时,《史记》所记魏将不多,只有犀武和芒卯。犀武前已述。芒卯,公元前290年初以诈术而受到魏昭王的重视。后说服魏国将长羊、玉屋、洛林三地给秦为条件,保住了魏国上郡之一部分,同时让秦国帮助他当上魏国司徒,并让秦国派兵协助魏国攻打齐国,使魏国扩地二十二县。到魏安釐王时,公元前273年,魏、赵联合攻韩于华阳(现在河南新郑北),秦白起率兵救韩,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人,芒卯战败而逃。其后史书再无记载。之后魏将段干子说服魏王割南阳之地给秦,魏国求和。段干子史书只此一处记载,此人有可能是魏文侯时魏相段干木之后,可惜没有其祖先之才。段干木时,秦国听说其为魏相,十多年不敢侵魏。
魏安釐王(前276年——前243年)时,魏将有芒卯、晋鄙、段干子、信陵君。芒卯前文已述。晋鄙为魏国宿将,公元前257年,秦攻赵国邯郸,晋鄙奉魏王之命救赵,但驻大军于边境不前,魏王处于观望中。信陵君窃符救赵,让朱亥锤杀晋鄙,信陵君曾为此而落泪。信陵君为魏安釐王之弟,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于公元前257年救赵之后,率联军反击秦军,取回部分河东(山西运城、临汾)之地。之后待在赵国不敢回魏。秦在公元前257年之后,进行反攻,公元前247年,魏国告急,魏王请信陵军回国,并任之为将军,信陵君随后进行了第二次合纵伐秦,击败秦军于河外(今山西黄河之南),秦将蒙骜败走,联军与秦军相持于函谷关一个多月。秦国施反间计于魏国。派人去魏国散布信陵君要篡位的谣言,并祝贺信陵君为魏王,魏安釐王免去信陵君将军之职,合纵伐秦因此失败,东方六国最后一次翻盘机会失去。之后信陵君于公元前243年抑郁而终。
在魏景湣王与魏王假时,魏国基本上处于失地挨打局面,再无名将出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