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的特点,顺德菜和粤菜的区别?
粤菜的特点,顺德菜和粤菜的区别?
顺德菜和粤菜的区别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狭义上的粤菜指广州府菜,也就是广州菜,此处的广州府含:顺(德)、南(海)、番(禺)。
广义上的粤菜又称“潮粤菜”,由广州菜(顺德菜)、客家菜、潮州菜(汕尾菜)发展而成,三大菜系类型各异,其中广州菜和东江菜(客家菜)近似。粤菜因其选料严格、做工精细、中西结合、质鲜味美等特点而名扬天下。
粤菜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广东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产富饶。故广东的饮食,一向得天独厚。早在西汉《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载有粤菜选料的精细和广泛,而且可以想见千余年前的广东人已经对用不同烹调方法烹制不同的异味游刃有余。
粤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
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饪。如京都骨、炸溜黄鱼、虾爆鳝背等,乃吸取京菜口味而创新;铁板牛肉、鱼香鸡球、宫保鸡丁等等,借鉴了川菜口味;五柳鱼、东坡肉、酒呛虾是浙菜口味;闻名岭南的太爷鸡是徽菜口味;而西汁猪扒、茄汁牛扒等,则是从西菜移植而来的。
广东清人竹枝词曰:响螺脆不及耗鲜,最好嘉于二月天,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把广东丰富多样的烹饪资源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粤菜选料广博奇杂,举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养禽畜,水泽鱼虾,广州无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猫、狗、山间野味,粤菜则视为上肴。
粤菜注意吸取各菜之长,形成了多种烹饪形式,是具有自己独特风味的菜系。
广州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选料精当、品种多样,还兼容了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潮州古属闽地,故潮州菜汇闽粤风味,以烹制海鲜菜和甜食见长,口味清醇,其中汤菜最具特色。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客家为南徙的中原汉人,聚居于东江山区,其菜乡土气息浓郁,以炒、炸、焗、焖见长。粤菜总体上的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且尚新鲜,菜肴口味尚清淡,味别丰富,讲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时令性强,夏秋讲清淡,冬春讲浓郁,有不少菜点具有独特风味。
粤菜有“三绝”之说:炆狗、焗雀和烩蛇羹。
炆狗,选砧板头、陈皮耳、筷子脚、辣椒尾形的健壮之狗,还要以“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伴以制作,加上料酒、老抽、柱侯酱、片糖等炆制,食时还配上生菜、塘蒿、生蒜,佐以柠檬叶丝或紫苏叶之类,使之清香四溢,以致令食客闻味而至。
焗雀,指的是焗“禾花雀”,此雀肉嫩骨细,味道鲜美。由于广东人一向认为“宁食天上四两,不食地下半斤”,所以禾花雀颇受欢迎,广东各大酒家都有以禾花雀烹饪的菜式,如“原堡煽花雀”、“酥炸禾花雀”、“百花酿花雀”等等。
烩蛇羹,俗称“龙虎斗”,是用眼镜蛇、金环蛇或眼镜王蛇配以老猫和小母鸡精心烩制而成的,因蛇似龙,猫类虎,鸡肖凤,故而称之为“龙虎凤大烩”,是蛇肴中的一道名菜。它的特点是鲜美可口、驱风发湿,强壮身体。食时配上鲜菊花、柠檬叶等,更是鲜、香、脆、甜。
相比其它菜系,粤菜的起步较晚,但影响极大,不仅仅是在广州一地,香港、澳门乃至世界各地的中餐厅,大多是以粤菜为主。粤菜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菜式有:烤乳猪、白切鸡、脆皮烧鹅、红烧乳鸽、太爷鸡、东江酿豆腐、八宝冬瓜盅、盐焗鸡等,俱是粤菜中久负盛名的经典菜式。
广府文化有什么特点
如果要简单概括广府文化的特点,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人,我会用十六个字:重商、轻儒;务实、包容;世俗、随意;和睦、创新。
一、重商、轻儒
借助“五岭”的天然屏障,在古代,广府文化便一直有别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原传统文化。例如与其注重思想性相比,广府人更注重物质层面的价值。在先秦诸子在百家争鸣,将国学文化推向高峰时,广府人却在造船。在北京路南越王御花园遗址旁的秦代的造船遗址证实。在当时,广州便能造出接近30米长的“楼船”。这些楼船连接了百越和南海诸岛,至汉代更联通了古罗马帝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而依借繁荣的航运商贸,也带动了“广彩”、“广绣”、“广雕”等广府民系文化工艺的发展。
但也正因为重商轻儒,广府文化也一直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的轻视,也曾一度被儒学家们称为“南蛮之地”和“文化沙漠”。
而正是这一“文化沙漠”,其文化产业带来的产值,已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如今,单“动漫文化”便可带来了千亿产值。“熊出没”、“喜羊羊和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火力少年王”、“超级飞侠”、“猪猪侠”、“梦幻西游”、“甜心格格”、“果宝特攻”、“张小盒”等知名动漫IP,无一不是广府出品。
自然,文化产业的辉煌,也反过来引证了广府文化的逐利性。
二、务实、包容
由于发达的航运商贸往来,在输出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外地文化的输入。事实上作为出发港,广府人对自身文化有着很强的自信和执着,但其也不会排斥外来文化的存在,所以在广州有很多的寺庙、道观、甚至教堂。尽管广府人不大愿意听你“讲耶稣”、“讲经”。但受传统祭祀文化的影响,广府人也很愿意去这些寺庙、道观。当然,去这些地方并不是出于研究佛学和道学,更多的是为了祈福,对于广府人来说,“观音开库”似乎比其他佛教节日更重要。
尽管广府文化很小主动去融合其它文化,但当发现外来的文化能带来实际利益时,便会有强烈的吸收愿望,并借此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体系。
三、世俗、随意
所谓世俗,便是广府人更看重“文化”所产生的实际价值。例如广州饮食文化的发达,其根源便是广府人觉得比起穿着打扮,“食落肚”更实际,因此,其不但要食饱,还要食好,例如食早餐,也要“叹茶”。而“粤剧”等曲艺文化,最初也是依借着酒楼食府发展起来,而纵观广府文化,基本上都是以“经济”为基础,例如传统的迎春花市。
所谓随意,是因广府文化受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较小,使其没有太多的学术礼教束缚,或者说相对于礼教,其更看重“家教”。在广府白话中,不会说人“冇礼教”,但会说人“冇家教”。例如,在酒楼将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这可能不合“礼教”,却合“家教”,因为自细啊嫲就教落:“要有衣食”。
广府文化的随意还体现在很多地方,例如:礼金随意,红包随意等等。
四、和睦、创新
“和气生财”是广府人常说的一句话,和睦也是广府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和睦”首先体现在“祠堂文化”中,其建立的初衷,便带有保证自身姓氏族群的和睦相处,解决体系中纠纷的目的。广州有一叫陈家祠的著名文化景点,其原称为陈氏书院,该书院便是由当时广东省72个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虽然建立初衷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省城备考科举时提供住宿、学习的场所,但也很大程度上维系了陈氏族人间的和睦相处。
而姓氏族群间的和睦相处,则更多地通过如“庙会”、“扒龙船”等民间文化活动完成。如广府龙舟文化中的“龙船和亲”、“龙船景”等活动,都是和睦文化的具体表现,即使是带竞争性的赛龙活动,其夺锦者也要担当起做“和事佬”的责任。
说到广府人的创新,其实际上也是带有很强的逐利性的。也就是说“创新”的前题是要“有数为”。而一但此条件满足,广府人则敢为天下之先。
现在有一个词叫“枪手”,意指代人做事,如代考、代笔等。这个词便是源自宋代的广府,原来是指以部份“民兵”替代“官兵”,而这些“民兵”又称为枪手。这种藏兵于民的举措,其目的便是为了节省军费,在当时是一种很大胆的创新,后来得到了朝庭推崇,在大宋推广。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今日的广府文化自然不乏创新,例如流行歌曲,最早便是由广州向全国漫延,而其他方面,在别的答案中也多有提及,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