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关于破釜沉舟的对联赏析
项羽本纪中写道: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而破釜沉舟一词,却是出自蒲松龄的自勉联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 对联
自勉联,自古以来,很多志向远大的文人学士,在勤奋苦读的同时,常常会写一些对联挂在墙面、床头或刻在纸镇上,在面对艰苦环境的同时,能够不断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发愤图强。蒲松龄的这首自勉联也是如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对联中所举的事例一般,坚持不懈,苦心攻读,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实现壮志。因此蒲松龄将此联刻在压纸的铜尺上,来勉励自己不断地读书创作。
这首对联中,蒲松龄举了多个鼓舞人心的事例,例如破釜沉舟,项羽面对劲敌强秦,能够毫不畏惧,带领士兵渡河后,尽沉船,砸碎锅,烧屋舍,带领全军勇往直前,以一颗不胜则亡的决心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打得敌人要么死要么逃。此后项羽威名大振,于诸侯中称霸,原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的秦国,却被打得一蹶不振,走向灭亡。
而卧薪尝胆也一样,越王为了报仇雪耻,忍辱负重,每日尝苦胆,睡柴草,使自己不忘耻辱,努力壮大国力,最终富国强兵,反灭吴国,使原本已亡的越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霸。
蒲松龄的这幅对联,讲述了皇天不负苦心人,有志者定能事竟成。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表达何种思想
蒲松龄写有一自勉联,其中提到了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他将该联刻在镇纸的铜尺上,用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进行创作,这两个典故表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心有志气,做事情一定可以成功。
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喻指做事情绝对不留退路,向死而战必须得胜。釜在这里表示煮饭的锅子,将其打破;舟即渡船,将之凿穿沉入河底,每个将士只带三日的粮食,此后不能煮饭、不能回渡,表示誓死之战。项羽手下的楚军前锋首战不利,但是士气激长,于是全军在大战数个汇合之后终于大败秦军,项羽因此威震四方。
而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春秋年间,吴越之间爆发战争,越国战败于吴国,越王勾践被吴王所虏,受尽屈辱,每日做着守墓与喂马这样的下等苦力活,勾践虽然心里恨得不行,但是表面仍然保持心平气和十分顺从。吴王行路时,勾践在前面牵马;吴王生病时,勾践悉心照顾,终于感动了吴王放他回到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心中牢记这种耻辱,暗暗发誓定要报仇。他深怕回到越国以后舒适的生活淡化磨灭了心中的那份仇恨,于是每天吃饭前都舔苦胆来尝苦味,换掉席子每天睡在柴草床铺上来提醒自己受过那份艰辛。勾践为了让越国富强,亲自下地耕种,夫人亲手织布以促进生产,加以各种政策,国力渐渐强盛,最终进攻吴国,成为春秋最后的霸王。
这些典故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决自己的志向,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揭秘项羽破釜沉舟杀了谁
楚怀王在接到赵王的求助后,派兵前去救援以解巨鹿之困,宋义任上将,项羽为副将。结果在行军途中项羽将上将宋义斩首杀害,自己取代其职率领部下攻破秦军大获全胜。项羽杀害宋义的举动震惊全国,那么为何他会有此举呢?
项羽怒斩宋义
原来是宋义一到安阳就被秦军强势的气焰所吓倒,于是不敢出兵唯恐战败,便在此处整整驻扎了46天之久。而心机如焚的项羽屡次进言,认为应当加速渡河,与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两面夹击,一举拿下秦军。可宋义完全不把他的话放在眼里,非要坚持等两方再激战久一些,如果秦国胜利,那么秦军已惫便可趁机攻之;如果秦国未能胜利,他们就击鼓带军西入,如此定能攻克。宋义坚持坐收渔翁之利的战略,认为项羽谋略不如他,便不予采取,还下令凡是有违命者,格杀勿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