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戴面具冲杀,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古代武将戴面具冲杀,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从原始社会起,战争就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猎物,经常进行激烈的厮杀,战争的原始雏形就此出现。随着金属冶炼工艺的飞跃式提升,以及人类整体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战争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虽然战争带来的杀戮和伤亡让人们痛心疾首,无法面对,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爱好和平的人们也必须安不忘危,做好抵御侵略和保卫自己祖国的准备。古代战场上,没有飞机大炮,更没有航母导弹等高精尖武器,有的只是战马、盔甲、刀矛弓箭等原始装备,但古人在战争中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同样孕育出很多令人拍案称奇的奇思妙想。
古代战争中,将士们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穿上厚厚的铁盔铁甲。但也有很多武将,会在盔甲基础上,再戴上一副金属面具。有这种习惯的人很多。比如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个名将,几乎每次上阵都会戴上面具冲杀,成为他的标志性符号。
此人就是北齐大将高长恭,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兰陵王。高长恭出身北齐皇族,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高长恭身为天潢贵胄,却与那些耽于逸乐的贵族子弟有着本质不同。他长相俊秀,但却有一颗冷酷的心,是一员威震天下的虎将。
高长恭上阵打仗有一个特点,每次冲杀前都会戴上一张金属面具,“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士兵跟着他勇气百倍,动如风火,而且几乎每战必胜。
北宋的宋仁宗在位时期,宋朝与西夏的边防形势紧张,战事日趋激烈。在宋夏战争中,出现了一位盖世英雄:猛将狄青。狄青在打仗时,也喜欢戴上铁面具,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连赫赫有名的西夏铁鹞子重骑兵,都被他打得溃不成军,创造了宋朝对西北游牧部族少有的战绩。
南宋时期,在激烈的抗金战争中出现了一位猛将扈再兴。扈再兴虽然不如岳飞名气大,但同样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悍将。他打仗时也要戴面具,一往无前气势逼人,打得金兵狼狈不堪。
古代武将为什么要戴面具打仗?原因十个有九个会猜错。有人说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其实一张轻薄的金属面具,面积极为有限,提供的防护力也极为有限,眼睛、鼻孔、嘴巴也必须露出来,同样会受到伤害,如果遭受锤棍等重兵器砸击,面具也基本毫无作用。
还有人认为,戴上面具可以威吓敌兵。这种说法更是可笑。敌军并非三岁孩子,而是身经百战的粗犷大汉,怎么会被一张面具吓住。
明朝名将戚继光,一语道破真实原因,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戚继光在著作《练兵实纪》中之处,主将是“三军之胆”。临阵冲杀之际,“左右勇健,密密相随,惟看将军气色”。手下将士们往往会注意观察主帅的表情气色。
如果主帅镇定自若,沉着无畏,面对强敌毫无惧色,那么大小三军自然“人人胆壮”,奋不顾身冲杀向前。但如果主将心虚胆怯,表情慌乱惊惶,甚至面色苍白冷汗直冒,那么三军将士看见后,会不由自主大受影响,“心气萎靡”,毫无斗志,进而导致全军崩溃的严重后果。
为了避免这种弊端,主将作战时戴上面具,显然是一种万全之策。主将毕竟是人不是神,偶尔也免不了会有畏惧惶恐之时,但戴上面具,则完全避免了这种弊端,主将的表情气色被遮掩在面具之后,将士们只能死心塌地冲锋向前。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懂得战场心理学的奥秘,古人智慧不可小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