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赵家班,终究为他们的“唯利是图”付出了代价

摘要赵家班,终究为他们的“唯利是图”付出了代价 近几年,形形色色的喜剧团体遍地开花。 郭德纲带领德云社,横扫各类综艺,小剧场和大型专场不断,无数德云女孩争相追捧。 沈腾的...

赵家班,终究为他们的“唯利是图”付出了代价

近几年,形形色色的喜剧团体遍地开花。

郭德纲带领德云社,横扫各类综艺,小剧场和大型专场不断,无数德云女孩争相追捧。

沈腾的开心麻花自然不用说,上春晚、拍电影,他本人也成为了百亿票房保障。

还有贾玲的大碗娱乐,李诞的笑果文化,以及高晓攀的嘻哈包袱铺。

每个团体都各具特色,也有着自己的固定粉丝基础。

甚至可以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形容。

然而还有多少人记得,曾几何时,名扬全国的喜剧团体里,还有个阵容强大的赵家班。

巅峰时期的赵家班,霸屏各大卫视春晚,刷屏各台王牌综艺,影视剧作品不断。

其中最经典的《乡村爱情》系列剧集,至今仍在年年热播。

可是对比其他喜剧团体的盛况,赵家班如今已是日落西山,在口碑崩裂的下坡路上,一去不回头。

除了仍然在更新的《乡村爱情》系列剧,赵家班早已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现在提起赵家班,与其说是小品演员、二人转演员团体,不如说是“主播”团。

鲜少有新作品的赵家班成员,一窝蜂地冲进直播间,用角色红利卖惨,实现带货捞金的目的。

久而久之,不仅没有观众买账,就连赵家班的口碑也在不断下滑。

渐渐地,赵家班在娱乐圈已经没什么立足之地。

如果说是喜剧市场饱和,那为何其他喜剧团体如日中天呢?

归根结底,还是赵家班的老班主赵本山,把这些德不配位的徒弟们,捧得太高了。

二人转作为传统地方戏,在东北民间非常流行。

但这种流行,也是有局限的。

二人转在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得以发扬光大,衍生了很多上得了台面的著名选段。

比如《包公段太后》、《二大妈探病》等等,这是能上得了大雅之堂演出的。

可除此之外,大部分二人转表演,都是在农村乡下,临时搭台子卖艺。

想要快速逗笑干了一天体力活的劳动人民,基层二人转的台词就变得非常接地气。

说白了,就是非常三俗。

二人转里的笑料,很多都是有颜色的荤笑话,其中也不乏粗口、烂梗。

作为草台班子逗笑观众的表演,二人转的门槛也不高。

不需要文凭学历,会唱会跳会背词就行;也不需要颜值,反而越丑越有笑点。

因此很多二人转演员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小学都没毕业,因为家庭困窘,跟着戏班子边学边上台了。

也因二人转内容比较三俗,演员的地位并不高,甚至是相当低的。

那时候二人转的票价很便宜,演员收入仅能勉强糊口。

然而,东北后来出现一个牛人,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二人转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地位。

将这种在地方都上不了台面的表演形式,推向了全国甚至国外。

将这些苦出身的二人转演员,包装成了光鲜亮丽的大明星。

这个牛人,就是赵本山。

1957年出生于铁岭的赵本山,五岁时,母亲因病去世。

两年后,他父亲逃离了这段贫苦的生活,从此杳无音讯。

七岁的赵本山就成了村里的孤儿。

好在他有个盲人二叔,吹啦弹唱样样在行,村里有演出时,还能勉强糊口。

二叔收留了他,一边教他民乐器,一边带着他表演。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赵本山耳濡目染,不仅学会了二叔的本领,还看会了二人转表演中的门道。

没多久,赵本山就会不少小曲小调。

为了让孩子吃饱饭,二叔干脆带着大侄子沿街卖唱。

小孩子唱跳,盲人配乐,这个组合倒也吸睛。叔侄俩就这样,拿着卖唱的钱,填饱肚子。

直到赵本山17岁时,凭借丰富的表演经验,和一手的绝活,被村里文宣队要走了。

从此赵本山一边表演,一边在生产队务农,足以养活自己和二叔,叔侄俩这才告别了卖唱生涯。

1980年,23岁的赵本山,得到县曲艺团的垂青。

草根出身的赵本山,表演非常接地气,再加上从小跟二叔练得过硬的基本功,他很快就成了团里的明星。

三年后,赵本山凭借《摔三弦》,在全省农村地方戏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

表演中,他饰演的盲人角色,活灵活现。这也是他在和二叔生活时,留心观察模仿的缘故。

在这之后,赵本山在辽宁省小有名气。

1987年,赵本山遇到了潘长江。

两人都是小有名气,也都发展到了瓶颈期,想要大红大紫,还是有点困难。

好在两个人都挺励志的,在一起切磋打磨,真就创作出了一部爆款作品,《瞎子观灯》。

这部作品有多红呢,一天他俩就要演两三场,每场不仅坐票卖空,就连站票都抢疯了。

赵本山和潘长江,彻底扬名东三省,巡演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的盛况。

这一年,姜昆也来到东北演出。

平时演出中,姜昆脱口而出的包袱,总能引得哄堂大笑掌声不断,结果这次却碰了钉子。

观众不仅不笑不买账,还嘲讽说节目不如赵本山的。

姜昆好奇地去看赵本山演出,自己也被逗笑了。回到北京,姜昆把赵本山推荐给更多的人。

1990年,赵本山站在春晚舞台上。

他饰演一个丧偶中年小人物的形象,接地气的搞笑台词,窘迫又逼真的神情和,让赵本山迅速被全国观众记住。

从此之后,赵本山成了央视春晚的小品王。

在赵本山小品表演期间,观众们放下年夜饭,放下饺子面,放下麻将牌和酒杯,全家几代人围着电视机只为看赵本山。

赵本山先后搭档过宋丹丹、高秀敏、范伟等,贡献出一个又一个经典作品。

和现在春晚语言类节目不同,现在的节目,多数是在台词中盘点全年热词、热梗。

当年在赵本山的小品台词,可是直接引领接下来一年的金句的。

没病走两步,要啥自行车,不差钱儿等等,数不胜数,很多热梗一直火到现在。

赵本山事业顶峰这些年,他拍电视剧、拍电影,合作张艺谋、董洁,拿下华表奖,入围金马奖。

风光无限的赵本山,也的确没忘本。

他大力宣传铁岭开原老家,在那里拍摄《乡爱》系列电视剧,将那里打造成旅游胜地“象牙山”。

同时,他也开始招生收徒,在东三省范围内,选择有潜力的二人转演员,招入他旗下的刘老根大舞台。

在东北辽阔的黑土地,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

豪华气派的门面,富丽堂皇的装修,尽量避免恶俗的表演,让二人转在东北有了全新的面貌。

2009年,赵本山举办了盛大的拜师仪式,正式招收徒弟,并成立了本山传媒。

当时辽吉黑三省卫视,都有本山传媒的专属节目。

赵本山的徒弟们,不仅亮相在电视台节目中,更得到机会出演《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三个系列的电视剧。

可以说,赵家班的徒弟们,借着师父赵本山的东风,走上了全新的人生之路。

曾经的他们,辍学学艺,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连相亲,也会因为是二人转演员而备受歧视。

从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地方戏演员,到风光无限拍戏做节目,这样的转变,堪称逆袭。

也是2009年,赵本山带着徒弟小沈阳、丫蛋,走上了春晚舞台。

十几分钟的小品,引发全国观众的爆笑。

人们记住了这个苏格兰风情的小沈阳,这也是赵家班第一个大火起来的徒弟。

不过从这时开始,赵家班的成员们,就有了不同的想法。

像是王小利、刘小光,他们只有“刘能”、“赵四”的角色光环,春晚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可是论拜师时间和专业程度,他俩自认为完爆小沈阳。

那时候,很多徒弟和他俩一样,开始质疑师父偏心,没带他们上春晚。

而上了春晚的小沈阳,又被师父“冷落”。

赵本上不希望小沈阳过度曝光,突如其来的爆火,却没有过硬的作品加持,赵本山担心这种名气会是昙花一现。

没上春晚的徒弟,质疑师父偏心;上了春晚的徒弟,生气被师父冷落。

怀揣各自小心思的徒弟们,开始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小沈阳私自走穴大量接商演,其他师兄弟也开始有样学样。

同时,赵家班里还有个恶习广为流传:成名换媳妇。

虽然赵本山明令禁止徒弟离婚,但这条规矩形同虚设。

刘小光、王小利、宋小宝、唐鉴军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赵家班成员,无一例外,全都经历过离婚再娶。

仿佛成名后弃糟糠,才是赵家班不成文的规矩。

也正因如此,赵家班的口碑,第一次断崖式下滑。

赵家班成员众多,多数都是草根出身,水平参差不齐,在公司里得到重用的程度也不同。

而这些徒弟们,不想着提升自己能力,反而衍生了攀比之心。

看着小沈阳出名买豪宅,大家也要换大房子。

看着唐鉴军盆满钵满买飞机出行,大家也要买豪车。

长此以往,徒弟们渐渐忘了,现在的生活和过去,已是天壤之别。

他们眼中看到的,永远只有比上不足的奢靡生活。

于是,胖丫在直播间里销售伪劣减肥药,被查处后,锒铛入狱。

霍云龙在直播间里哭诉,本山传媒拖欠工资,害他还不上每月8000元的房贷。

这就有粉丝跳出来质问了,月供8000的房子,那得是什么样的豪宅啊?

霍云龙成名后离婚再娶,然而能力不足的他,星途有限,二婚妻子见押错了宝,便扔下他和孩子离去。

然而辉煌时期的霍云龙,豪掷千金买豪宅时,弃糟糠娶娇妻时,他可从未想过,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负担这样的生活。

黄粱一梦破碎后,转过头来骂师父,这和吃饱了骂厨子有和区别呢?

同样骂师父的,还有赵本山的女徒弟娇娇。

在本山传媒出了名后,娇娇嫁给了有钱人。

因为看中本山传媒的金字招牌,娇娇的老公投资千万,加盟刘老根大舞台。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个道理妇孺皆知。

娇娇老公的投资,最后亏得血本无归。投资失败后,老公一气之下和娇娇离了婚。

娇娇将投资和婚姻失败的原因,全都归结到师父赵本山身上。

她频频在网上开直播,痛骂师父赵本山,破坏她婚姻,欠她千万投资款。

一开始的确有粉丝买账,帮她指责师父不对。可时间久了,粉丝冷静下来,也想通了。

生意亏本的话,赵本山作为主要出资的一方,岂不是亏得更多。

而且娇娇的老公,作为商界富豪,连投资的风险都承担不了,还要和妻子离婚泄愤,这显然也不是正常商人所为。

个中原因外人不得而知,但自己日子过得不好,就开直播骂师父,这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

这就很像郭德纲曾说过的一句话,“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

娇娇和霍云龙的谜之操作,无非就是靠骂赵本山,卖惨博同情,引流量带货。

可是,他们动辄8000的月供,上千万的投资,又怎能引起月薪3000的粉丝共情呢?

再看看其他赵家班成员在干什么。

刘小光睡粉、酒驾,被官媒点名批评。

王小宝无牌驾驶,追尾后当街殴打司机。

唐鉴军开着飞机、驾着豪车,四处炫富。

王小利台上忘词,台下不顾公司规则,直播带货,一度被踢出《乡爱》。

到了后来,赵家班集体直播,各自带货哭穷,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不难看出,赵家班的徒弟们,要么因没赚到预期中的“大钱”,而骂师父;要么盆满钵满,四处耀武扬威;要么贪心不足,直播带货。

说到底,就是没有一个在本职工作上潜心发展的。

近些年来,除了播出十几部的《乡爱》,赵家班几乎没有新作品。

偶尔参加喜剧类节目,也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公式化小品,看得观众审美疲劳。

唯利是图的赵家班成员,沉迷于酒色财气,错把平台当本事,一心只想着赚快钱。

赵本山用尽毕生的努力,为二人转演员们创建了平台,提升了二人转的地位,也改变了徒弟们的人生。

然而赵家班的徒弟们,却在这个稳健的大平台中,渐渐丧失了斗志。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钞票,没有作品。

在他们的心里,只有老铁,没有师父。

其他喜剧团体,有梗有料有包袱,要才华有才华,要底蕴有底蕴。

而赵家班不仅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也没有能打的新作品面世。

全靠几个老演员,在《乡爱》里“啃老”。

不知道《乡爱》还能播多少季,也不知道唯利是图的赵家班,还能走多远。

老话说学艺先学德,这是没错的。

面对名利,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德行,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的黄粱美梦。

盘踞在本山传媒,靠着赵家班的资历,蚕食赵本山的名气,这样的星途,离尽头恐怕也不远了。

靠着炒冷饭、直播间卖惨等行为,唯利是图的赵家班,终究只能成为时代的眼泪,被人遗忘、唾弃。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