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版图干货:17张图就能明了中国历代疆域版图的变迁

摘要中国版图干货:17张图就能明了中国历代疆域版图的变迁 原创 牛汝辰 中国古人对版图的理解是“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呼其有地”。边界划分,总是同地图标示...

中国版图干货:17张图就能明了中国历代疆域版图的变迁

原创 牛汝辰

中国古人对版图的理解是“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呼其有地”。边界划分,总是同地图标示联系在一起,由边界划分而形成的国界也总是要用地图来表示。

中国版图展览所展出的十几副中国历代疆域地图,表示了历代中华先祖生活和控制的疆域范围,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国疆域的变迁。同时我们还制作了四块版图知识图板,以帮助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现代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增强我们的版图意识。

历史上一定的民族总是以一定的疆域作为生活空间,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是今天中华民族的前身,而今天的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由56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它的统一性源自于始自《尚书》,主张华夏一统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着不可分割性。因此,历史上的中国疆域,不仅应包括汉民族的传统活动区域,同时还应包括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区域。因此,对于历史上由兄弟民族各自建立的多个政权相互对峙时期,如宋、辽、金、夏时期,我们都应该视作中国的政权,当时中国的疆域,不只是包括宋政权的疆域,同时还应包括辽、金、夏的疆域。

中国今天的版图奠定于清代。17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均没有明确的“领土”和“边界”概念。从17世纪及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掀起了划定边界,并向近代化国家迈进的热潮,地图则作为一种证明国家领土范围的工具开始备受重视。清初康熙年间就已开始用西方耶酥会土传入的近代制图学新方法,根据中国历代王朝管辖范围和边疆各民族的活动范围绘制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作品——清帝国的《皇舆全览图》。清朝在绘制地图时,十分明确地标出其对领土的主权范围和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尤其注意对西藏、新疆和东南海域的标注。

今天地图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其中社会功能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但从古代中国地图的制作上看,其行政功能,即地图的政治属性占据着压倒一切的优势地位。中国制图术的大部分历史是和中国的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盛世绘宏图,测绘兴中华,版图昭天下。

夏朝时期地图

早期的中国人并没有地域概念,只有人群的概念。人们随着部落迁移。

随着农业发展,人类逐渐由迁徙不定转变为定居,由于有一定的区域被长期控制,才渐渐有了地域观念。

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是公元前21世纪出现的夏朝。

根据考古与文献资料,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天的河南省西部,以及黄河北岸、山西省南部地区。

当时夏朝的势力曾经到达长江、淮河之间。虽然夏在黄河流域有了比较固定的活动区域,但并无统一的管理和区划。

战国时期地图

各国都努力向外开拓疆域,修筑长城。

后世常常爱用的“天下”观念也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是对战国时各国疆域的总称。

中国早期的地理著作《禹贡》、《职方》所记载的“天下疆域”:“芒芒禹迹,化为九州”,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蓝图。“天下”就是“九州”,“九州”的涵义实际是代表整个天下的九大地理单元。

秦朝时期全图

公元前221年,秦国国王结束了战国时期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秦,都城是咸阳,在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

秦王自称始皇帝,意思是第一个皇帝。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秦朝的疆域东到辽东半岛西北部,西到今天的甘肃东部及四川、云南一带,南到岭南(在广东),北到蒙古高原。

由于秦朝皇帝的暴政,秦朝存在了不到二十年就灭亡了。

西汉时期全图

西汉(前206年~8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在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建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但疆域范围有所变化和发展。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西汉疆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东北拓展到朝鲜半岛中部,西北拓展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

西南拓展到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海南岛北部。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东汉时期,因为北方的匈奴南侵,疆域缩小。势力范围不如西汉,辖境内缩主要是因为弃守朔方郡。

三国时期全图

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晋时期全图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西晋由于是在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基础上统一的,其疆域基本上与两汉、三国相近。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州的设置越来越多,处于混乱时期。

东晋时期全图

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南北朝时期全图(一)

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分裂时期。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南北朝时期全图(二)

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隋朝时期全图

杨坚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隋朝(公元581年~618年)。隋朝仅存38年。它极盛时期的版图没能达到汉代水平,与西晋盛时相比,虽拥有河套及蒙古高原东南部,但失去了辽东、西域西部和云贵高原大部。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在北方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突厥与隋时有战争,最终被隋所击败。在东北和西南虽然有一些松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但对中国构不成威胁。

唐朝时期全图

短暂的隋朝灭亡后,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辉煌的王朝——唐(公元618年~907年)。特别是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时代。

当时,世界其它国家没有不知道唐朝的,后来“唐”就成了中国的同义语。直到今日,外国人还称呼华人为“唐人”,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所穿服装称为“唐装”。

唐朝疆域共有三次显著变化,此图是唐前期的形势图。唐朝的强大尤其是其西部和北部疆域的开扩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而东北尚无强大政权不久之后吐番便纳入大唐版图。

唐朝前后时期盛衰反差很大,疆域盈亏也很明显。唐在最辉煌时的疆域不仅拥有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只缺今天的云南西南部),而且东北推进到日本海西岸地区、库页岛和朝鲜半岛西南部,北方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方拓展到海南岛南部。

在西部,唐朝还统一了西域,并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其疆界推至咸海,势力范围延至里海。 755年动乱后,唐朝疆土丧失很多,特别是东北和西域地区。唐朝末年,出现军阀混战,前后五十四年,称为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时期。随之出现的是辽(947年~1075年)、宋(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金(1123年~1223年)等朝。

北宋时期全图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国而与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外还有西夏和大理政权与之并存。在中国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积是最小的一个,不仅比唐大为收缩而且还不及辽的面积,在疆域开阔中毫无作为 辽的疆域只限于东北和今天华北的部份地区。

北宋的疆域与唐朝晚期疆域比较,北宋南疆已不含越南北部,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西夏、吐蕃接界,北部则在河北、山西中部一带与辽对峙。

宋金时期全图

此图是南宋与金对峙后期的形势图,此间南宋的汉族政权退守江南经营半壁江山,而金政权也无力南进。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南宋对峙在淮河、秦岭一带百余年,据有东北和中原广大地区。

南宋对金处于屈从地位,丧失了中原的广大地区。在辽、宋、金时期,西南地区青藏高原有吐蕃等部,在云南高原则有以大理为中心的大理政权。契丹族建立西辽及党项族的西夏政权及吐鲁番诸部相对平和,不过此时蒙古已经崛起不久,以后将扫平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元朝时期全图

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广阔的时期,此图是元朝前朝形式图。除元朝本土以外还有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听命于元朝皇帝,实际上各自为政。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时期,随着对外扩张,其疆域曾一度横跨欧亚大陆:东北到日本海,北到今天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北接窝阔台(成吉恩汗三子)汗国(在今天的新疆)、察合台(成吉思汗二子)汗国(在今天的新疆)、钦察汗国(成吉思汗孙拔都所建,在今天的俄罗斯)和伊利汗国(成吉思汗孙旭烈兀所建,在今天的伊朗),西南接尼波罗、印度、缅甸、越南,东南至海。

明朝时期全图

这是明前期的形式图与元相比明的疆域大为收缩,不过明继承了元在东北和青藏高原的版图。元朝残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为瓦刺和鞑靼两部,对明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明朝(公元1368年~1661年)前期时的疆域基本与元后期时差不多:在东北的鸭绿江一线与朝鲜接壤,在北方与蒙古各部有不同程度的藩属关系,在西北哈密以西一线与亦力把里(察合台汗国演变而来)相接。到了明朝后期,北方蒙古诸部地域有所发展,与明相交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一线;东北边界退至辽河流域;西北有由各部蒙古建立的王国;西南部云南西界也有东移。明后期澳门和台湾也被西方人入侵。

清朝时期全图

此图为清末版图和清前期相比较大为收缩,东北库页岛外兴安岭等地及新疆伊梨以西尽归俄罗斯所有,帕米尔高原成为中俄待议地区,而东海沿海的台湾地区此时归属小日本。此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

明后期,女真族建立的后金开始强大,并于1636年改国号清。清朝最终完成了中国疆域奠定的历史使命。最著名的康熙皇帝统治时的疆域,已经达到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

敬请关注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