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村养蚂蝗致富(广西临桂他不走寻常路)
广东小村养蚂蝗致富(广西临桂他不走寻常路)
蝗虫俗称蚂蚱,以前在不少地方,蝗虫经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不过,临桂男子文凤友却用3年时间潜心研究蚂蚱养殖,终获养殖要领,并和临桂中庸镇的一家农家乐达成合作意向,将蚂蚱推向市场成为一道特色菜。同时,他们期待带领当地村民一起发展,希望大家靠着这蝗虫能“飞蝗腾达”。
孩子们十分喜欢蚂蚱这道特色菜。
起步坎坷,多次尝试却效益不佳
40多岁的文凤友摸索养殖蚂蚱的时间已有3年。3年前,家境困窘的他为了摆脱贫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了解到蚂蚱养殖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的新兴养殖产业,便动了靠养蚂蚱致富的心思。不过在思想传统的农民看来,蚂蚱是一种啃食庄稼造成庄稼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害虫,文凤友“养害虫致富”这种想法太大胆和异想天开,起初并没有得到他人的理解。
抓蚂蚱是个技术活。
不过,文凤友是个倔性子,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他确定要养蚂蚱后,从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入手,先后到广东、云南等地拜师求学,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他饱受艰辛。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和实践,文凤友终于摸清了蚂蚱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技术,加上亲手养殖,现在的文凤友心中俨然有了一本“养蚂蚱经”。
“养蚂蚱关键要控制好环境温度。15到40摄氏度比较合适,如果温度到了15度或者10度以下,就必须要采取保温措施。此外养殖大棚里面不能进水,要搞排水沟。”文凤友介绍道。
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尝试,文凤友反复总结经验,蚂蚱总算是磕磕绊绊地养起来了。文凤友开始是将蚂蚱养在村里,村子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来的人少,蚂蚱这种特殊食材更是没什么人收购。于是,如何把这些天然又美味的小虫卖出去,又成了文凤友的一块心病。
“农旅”融合,合作图发展
为了卖出蚂蚱,文凤友想了很多办法。今年年初,他找到了莲花岛的老板李桂增。
用青草喂养蚂蚱
“我看他这人老实,做得也很辛苦,就把景区入口附近的那块地腾了出来,给他养蚂蚱,我帮他卖。”李桂增向我们提起与文凤友合作的初衷。
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由莲花岛景区提供资金和养殖场地,文凤友负责养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很快莲花岛的餐桌上多了以蚂蚱为主要食材的特色菜,吸引了不少食客。而对于文凤友来说,莲花岛的客流量较大,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让文凤友养殖的蚂蚱销路逐渐打开,脱贫有了新盼头。
“市场价格嘛,现在这里面的蚂蚱有60块一斤的,也有100块一斤的,小的贵一点,有翅膀的便宜一点。”文凤友指着养殖大棚内的蚂蚱笑道。
记者在养殖蚂蚱的大棚内看到,蚂蚱在棚内到处飞舞,十分活泼。文凤友说,他养殖的蚂蚱都是野生蚂蚱繁殖出来的,十分生猛,为了不给当地庄稼带来破坏,“防逃”措施十分重要。此外,为了保证质量,他喂养蚂蚱从不用饲料,都是用自己种植的青草,这些青草也不打药水。
文凤友介绍说,原生态养殖的蚂蚱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蚂蚱养殖是一项短平快的产业,不仅投资成本低,一年四季都可以养,而且养殖2个月就可以上市出售。
希望带领大家一起“飞蝗腾达”
依托莲花岛景区,目前文凤友的蚂蚱养殖和销售都逐渐走上了正轨,他和李桂增就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个“特色产业 旅游”项目的优势,也有了一些新想法。
展示自己养殖的蚂蚱
“来这里玩的游客有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的。小孩子大多喜欢捉蚂蚱玩,所以我就和文大哥商量,看看能不能将他建在我们莲花岛附近的大棚进行优化,让孩子们可以进去参观、捉蚂蚱,增加亲子互动环节。”李桂增说。
对于李桂增的建议,文凤友非常赞成:“我准备以后把进大棚的路修好,再把我在莲花岛的这个大棚做得更宽敞漂亮,做成观光园。家长带孩子们来的时候,我就收点门票钱,让他们进去拍照,再送二两蚂蚱给他们吃。”
“蚂蚱的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我打算结合我们的旅游项目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这样的特色养殖,一方面带动我们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李桂增和文凤友表示,他们非常欢迎并且期待着其他人尤其是周边的贫困户一同“入伙”搞合作养殖,希望带领大家“飞蝗腾达”。(图文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 蒋伟华 通讯员 李辉朝 于政捷)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