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世界哲学源流史法国启蒙运动之一)

摘要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世界哲学源流史法国启蒙运动之一) 法国启蒙运动之一:启蒙运动特色2 法国启蒙思想家群,他们的思想和著作,正是他们那个时代、他们那个国家特...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世界哲学源流史法国启蒙运动之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观点(世界哲学源流史法国启蒙运动之一)(1)

法国启蒙运动之一:启蒙运动特色2

法国启蒙思想家群,他们的思想和著作,正是他们那个时代、他们那个国家特别急需的精神食粮,又是他们对自己的时代和祖国发出的声音激越的呐喊。因此,呐喊的音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一曲古琴来得更其韵味悠长。但在当时,它却是最能动人心魄的美声,是震天撼地的乐章。而且法国启蒙思想,其精华已经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融化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运动的历史性事件与文献之中。只要这些人类大事件的影响与这些重要文献不会消亡,则他们的思想便随之永在。好比人类历史上那一些无比杰出的三军统帅和由他们指挥的伟大战争一样,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就是他们的杰作,只要人们没有忘记这些战争,他们的思想与指挥艺术便具有永久的魅力。擅长抽象思维的思想家则另或一路,他们生前也许不被理解,也许寂寂寡欢,也许被人误解,他们的作品也许难于广泛流传——他们的魅力也确实不在一时,一时荣辱若云烟——因为他们既要写出经过最充分浓缩的大作品,就要对人生直谛、世界奥秘发表见解,虽不被理解,又有何妨。寂寂寡欢,更有何妨。或者说,他们追求的就是精华与抽象,喜欢的就是静寂与深思,他们理论的生命就在于对历史的深层把握,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理论的深刻与超前。就历史的客观而言,两类思想的贡献原本难分伯仲,但在表现形态上与社会效应上,则各自特色鲜明。前者如伽利略、牛顿、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后者如莱布尼茨、笛卡尔、休谟、贝克莱与康德。莱布尼茨、休谟等人,虽在数百年后,还可以找到众多的继承人和研究者,而牛顿、伏尔泰诸公,他们的思想已然化作科学性或社会性成果,而把他们的书再作为理论专题研究的人显然是少了许多。从总体上看,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正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思想观念的直接成果就是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运动,而从狭义的哲学观点去考定他们,则他们尚不足称为一流人物。为此,批评他们的人,往往不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列入哲学家的范畴,或者几笔带过,不肯细论。赞赏他们的人,大约也意识到他们的理论不免太生活化和社会化了,于是便称他们的哲学为政治哲学或社会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自然不能不算哲学,但与狭义的传统哲学相比,毕竟多了点什么,又似乎少了点什么。

涉猎广泛,共鸣效应突出,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又一个特点。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虽然主旨专一,但每个代表的个性差异很大,研究领域的宽窄差异也大,研究的侧重点又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有区别。他们或以政治体制作重点,或以批判神学为己任,或兼从文学、艺术种种门类,或志在编撰一部开天辟地式的大百科全书。但他们又是一条共同战线中的战友,其中绝大多数还是朋友,或者曾经是朋友。朋友也有争论,争论不害友情,害了友情也要争论,从而形成一段历史文化的共鸣效应。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两个多世纪了,但即使作为一个生活在遥远天边的东方人,回顾这一段历史的辉煌,依然会有五彩纷繁,目不暇接之感。过去一些哲学史著作,习惯将法国启蒙思想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这自然有些道理,但也有些牵强。实际上,他们的历史活动时间并不很长,虽有前后之别,又有鱼贯而出、间不容发的特色。我以为,与其按时序划分,不如按他们的主要行为类型来区分更好一些。

大体说来,这些思想家,可分为如下4 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主流派人物。所谓主流派人物,即他们的思想对当时的法国有最广泛的影响,而且他们之间的观点,虽有侧重不同,但都相去未远。这一派人物的代表,首推伏尔泰和狄德罗。伏尔泰堪称泰斗,狄德罗则最为实干。另外,还有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第二种类型——卢梭。卢梭其实也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一员大将,而且论其在法国革命时期的影响,没有哪一个启蒙思想家可与之相提并论。但他的思想其实与上述诸公有别,加上他的个性有些特别,又时常伴随某种变态反应,他和别人的关系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而他的理论更具有别一种境界与特色。固然,卢梭是否属于启蒙思想家,尚有歧见。但即使属于启蒙思想家,或者也该另文单论。第三种类型——孟德斯鸠。孟德斯鸠与上述人物也有诸多交往,但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民主政体和法学方面。他是近代西方政体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和洛克、卢梭前后辉映的一位独具风采的思想家。他的民主政论,虽然可以追溯到前此很久,但西方近、现代以来的基本社会体制,未曾超出这位国体大师设计的框架。奇异的是,在他生前,他既没有伏尔泰那样的影响和威望,大革命爆发后,他又不如卢梭那般神魂犹在,光采照人。而且,虽然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运动差不多同时迸发,但法国不是美国,它虽是孟德斯鸠的故乡,但对孟氏的政体理论却重视不够。第四种类型——主要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中包括马布利、摩莱里和稍前的梅叶,以及稍后的巴贝夫。这一派人物主要是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要为穷人呼喊,要为取消和埋葬私有制奋斗。这派的理论在西方历史上,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思想流派。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他们的前驱者,而在他们之后,又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样杰出的空想思想家,他们处在该派历史发展的中间段落,瞻前顾后,别成一格。他们作为法国启蒙思想的补充和扩展,自有其独立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理论价值。上述四类人物及其社会思想相互促进,交相辉映,成其法国启蒙运动之大观,也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法国启蒙运动并非空穴来风,它既然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发展环节,必然有自己的渊源与师承。法国启蒙运动的" 源" ,当然是法国18世纪的现实生活,以及整个欧洲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背景;他们思想发展的" 流" ,则包括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及其启蒙思想,法国近代哲学特别是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以及18世纪启蒙运动先驱者的思想。从历史的客观方面考虑,还应包括17世纪之前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代表著作。在这些前代思想家中,尽管颇有几位成为启蒙人物的批判对象,然而批判也是一种继承——批判对象也就成为特殊意义上的继承对象,因为这些对象的思想假若在当时没有造成相当的影响,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声讨他们呢?例如莱布尼茨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就其思想传承而言,英国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无疑是最主要的,特别是洛克,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说是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启蒙。他本人既是英国启蒙思想的主帅,也是颇受法国启蒙运动敬重的导师。就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人物而言,现在常为人们称道的则是培尔。比埃尔.培尔(1647-1706 年),出生于法国科拉城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实际上与洛克、莱布尼茨属于同路人。也就是说,按年龄讲,他是17世纪后期的一代思想菁华。但他和洛克相似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有超前性。他因为是新教徒,对天主教提出批评而在法国遭受迫害,于是逃离法国,到当时比较自由的国度荷兰鹿特丹大学任教。但荷兰当局也不能忍受他的学说,终于被免去教职。他的这种经历,影响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也必然会使他的生活道路发生种种曲折。他以一位新教青年的身份进入社会,但与教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先是与天主教发生冲突,到后来连新教也不相信了。这在教会那一面看来,自是越走越远,终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但在培尔一面,却愈战愈勇,愈是怀疑旧说愈是兴味无穷。他虽然还不是一位无神论者,但他从批判教会的伪善面目出发,终于得出" 不相信上帝、不相信来世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是可能的" 假定,他不但批判神学与宗教的虚伪,而且对17世纪盛行的形而上学也十分不满,对莱布尼茨的神正论和" 预定和谐" 尤其不能容忍,他甚至连斯宾诺莎的实体论也不同意。他以自己的这种新的历史风格登上法国思想的历史舞台。虽然与他的同代人洛克相比,他的影响要小得多,但这已经是以构成他作为启蒙运动先驱者的基础和根据。一位西方作家曾这样评价他说:" 培尔对17世纪说来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者,而对18世纪来说,则是第一个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对此也有同感。历史借培尔的双手拉开法国启蒙运动的大幕,那些伟大的启蒙运动的主角随即次第登场。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