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关于南京大屠杀有感

摘要关于南京大屠杀有感 今天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83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可谓抗日史上少有的惨案,一个城市的近30万军民都被杀害,关键还是放下武器后被灭杀。除了日本鬼...

关于南京大屠杀有感



今天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83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可谓抗日史上少有的惨案,一个城市的近30万军民都被杀害,关键还是放下武器后被灭杀。除了日本鬼子的残暴之外,实话实说还是有些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的。

第一、 先让我们看看南京大屠杀之前近代中国对日外交和抗争结果吧。

(1)、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且朝鲜半岛也成为日本的势利范围;

(2)、辛丑条约,赔付八国联军白银4.5亿俩,其中需向日本赔偿3479.31万俩;

(3)、济南惨案

1928年5月份,日本人以保护日本侨民为借口,随后派遣日军开赴到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企图用武力来阻止蒋介石的北伐行动,而这次日军确实是犯下了滔天罪孽,他们不但将将交涉员蔡公时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而且还屠杀了17000军民,2000多人受伤,额外还有5000多人遭到了俘虏;

(4)、1931年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和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正常,东三省很快沦陷;

(5)、1935年华北事变

1935年6月,国民党军委会华北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谈判,达成了所谓的《何梅协定》。按协议规定,中国军队从河北撤退;取消河北省内的国民党部;撤换河北省主席和平、津两市市长;禁止河北省内的一切反日活动。《何梅协定》的签订,日本帝国主义实际取得了对华北的控制权。

(6)、1937年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它是全面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可是在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并没有对日宣战,直到1941年12月,日本空袭美国珍珠港,迫使美国对日宣战后,日本后续败局已定情况下,蒋介石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可笑吧,可悲吧,堂堂一国国民政府在敌国一个劲的侵占中国领土,侵害中国主权情况下,一味的对日妥协退让。抱有这样思想,所谓‘’南京保卫战“战败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 南京保卫战的具体背景

淞沪会战失利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由于从上海的撤退组织的极其混乱,中国军队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

南京保卫战

中国统帅部此时深感事态严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开会讨论南京防御的问题。会议上多数将领认为部队亟需休整,而南京在军事上无法防御,建议仅仅作象征性的抵抗,只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国家首都、孙中山陵寝所在,以及国际观瞻和掩护部队后撤等理由,主张固守南京。蒋介石期望保卫首都的作战对纳粹德国的外交调停有利,并且以为能够等到苏联的军事介入采纳了唐生智的建议,决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个月,于11月26日任命唐(阶级上将)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副司令长则为罗卓英及刘兴。

根据坚守南京的决策,中国统帅部在12月初日军接近南京城之前共调集了约13个师又15个团共10万余人(一说约15万人)的部队保卫南京。这些部队中有很多单位刚刚经历了在上海的苦战和之后的大溃退,人员严重缺编且士气相当低落,而新补充的数万士兵大多没有完成训练。唐生智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对蒋介石则承诺没有命令决不撤退。为了防止部队私自过江撤退,唐生智采取了背水死战的态度。他下令各部队把控制的船只交给司令部,又将下关至浦口的两艘渡轮撤往武汉,还命令第36师封锁从南京城退往下关码头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给后来的悲剧性撤退埋下了隐患。



三、战略战术的呆板

但从军事指挥方面来看,国民党内部部队从来就没有铁板一块过,军队内部派系林立,有中央军、有桂系,有粤军,有奉军,有晋军,军队内部争权夺利、相互算计;各将领间也是这样,腐化严重,并且军队内部将官和士兵待遇差异巨大,内部很难做到士气高昂;军事思想方面也是呆板,就知道硬打硬抗,不知道迂回游击,除了阵地战外,不知道还有运动战和游击战。不知道在飞机、坦克、军舰、大炮不如日军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以小股部队来骚扰袭扰敌人,攻击敌人的后勤基地,铁路线等。战略战术措施呆板,只知道死拼硬拼,想不失败也不可能。南京保卫战唐生智本身就非将才,身体状况当时也不好,自己也没有坚守孤城的决心和勇气,也不并熟悉和了解守城部队实情,也没有威望。前期守城时候做的都很不好,后期撤退时候更是没有妥善安排好,特别是自己和为首将领先行撤退,从而引发了大崩溃。对比1938年3月16-4月15号的台儿庄战役,可知道将领的指挥很是重要。一个大胜,并且各部队顺利突围,一个大败,被敌人屠杀殆尽,损失惨重。

实际上加入当时换了个有威望有灵活性的将领,可能最终结果就不一定是后来的悲剧了。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