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毁于战火,仅存三塔孤独百年,如今重建

摘要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毁于战火,仅存三塔孤独百年,如今重建 金庸老先生的巨著《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原址就在今天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小说中对天龙寺描述...

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毁于战火,仅存三塔孤独百年,如今重建

金庸老先生的巨著《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原址就在今天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小说中对天龙寺描述众多,是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一路见证了大理国皇权的变迁。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还是延庆太子时被仇家追杀,便前往天龙寺投靠枯荣大师。

就连男主角之一段誉也“诞生”在天龙寺。段延庆举起钢杖,正要戳向段誉,只听段誉母亲刀白凤喊道:“天龙寺外,菩提树下,花子邋遢,观音长发。”段延庆回想当年梦境,白衣观音竟是刀白凤,原来段誉是自己的儿子。

还有天龙八部中的超级学霸鸠摩智成天惦记六脉神剑剑谱,硬闯天龙寺。大理段氏在大敌当前时决定让段誉将剑谱熟背于心,随之烧毁。聪明如小智,当即抓走了活剑谱段誉,行去江南,这才有偶遇“神仙姐姐”王语嫣的延续。

鸠摩智

连新修版本的结局亦改为段誉于天龙寺中出家为僧后全剧终。

可见天龙寺贯穿了整个《天龙八部》故事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现实中的天龙寺名为“崇圣寺”,崇即尊崇,朝拜;圣即观音菩萨。可以理解为朝拜观音的圣地,这和大理拜观音文化紧密相连。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国时期,距今一千两百年左右,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寺院。其规模与华丽程度,不是一般建筑可以比拟的。

据史记载,寺庙占地方圆七里,建屋八百九十间,供佛一万一千四百尊,耗铜四万五百九十斤,费工七十八万人。仅大理国时期,22位国君就有9位国王大彻大悟,放下一切权利与财富,在崇圣寺出家修行。其中就包括段誉。

可惜历史上的崇圣寺多次遭受战火,并没有保存下来,几乎被夷为平地。2005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重建后的重生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顺中轴线延伸约三公里,是全亚洲最大的佛教寺院。

依稀之间,放佛又重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都风范。

重建过后的崇圣寺三塔全貌

是不是所有建筑均为重建呢?

当然不是,寺中的三塔劫难中逢生,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塔无寺”的岁月。

三塔老照片

主塔为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高69.13,十六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内部有木梯可登顶,里面也出土了689件文物。其中两件珍宝为全世界所瞩目,一件是金质“阿嵯耶观音”一尊,重1135克,高24厘米,背后配有镂空雕花银质背光。另一件是精美绝伦的鎏金镶珠银质“迦楼罗”(既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与阿嵯耶观音

目前处于保护原因,已经封闭了入口,只能观赏外部。

南北两则各有一小塔,年代稍晚一些。高42.19米,10层,为八角密檐式空心封闭砖塔。

三塔成鼎足之势,异常雄伟壮观。

其他省份的古塔也保存不少,多数为奇数佛塔,如7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为七层,或9层,11层……奇为阳,在中国文化中阳则代表吉祥如意。但大理的三塔却为极其稀有的偶数宝塔,是因为在南诏国时期当地佛教文化受印度密宗影响更大,受唐朝影响更少的缘故。

三塔倒影

历时千年,三塔屹立不倒实属不易,它经历了30多次地震的严峻的考验。明朝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主塔从中间裂开一条大缝,一分为二,坍塌便是瞬间之事。史料中记载“旬日复合”,通俗点说就是十天左右就合上了,神奇无比,让人迷惑不解。民国1925年也发生了大地震,乡里房屋倒塌,不计其数,唯独三塔屹立不倒,只是两侧塔身稍有倾斜,主塔上供奉的大鹏金翅鸟被震落了下来。

大鹏金翅鸟

那么一千二百年前的16层“摩天大塔”是如何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基础上建立的呢?

三塔的施工方法流传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既为“土层掩埋法”。

这是一种十分原始且工程巨大的一种方式。施工的时候建一层塔便在塔的外围堆一圈土,塔有多高,土堆就有多高。不同的是,塔身几乎是垂直的,而土堆却要保持倾斜,方便人工把各种材料运输上去。据传,宝塔封顶时,土堆延绵了近方圆五里,可见工程之浩荡。塔身建成之后,再逐一把土堆挖走,塔身现世,既大功告成。

为什么劳民伤财建塔呢?

南诏时期,洱海水位颇高,经常发生水患,老百姓民不聊生。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建塔后将大鹏金翅鸟供于塔顶,以求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大鹏金翅鸟每日以龙喂食,专治在水中兴风作浪的恶龙。

南诏国时期,三塔正好建立在洱海之滨,千年一梦,沧海桑田,如今洱海水位下降,已离三塔远去十几余里。

昔日近在咫尺,如今遥遥相望。

正如南诏国,大理国,天龙寺仿佛昨日之事,转眼却已深埋于历史尘埃之间。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