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100w快充-快充技术的相关介绍

摘要100w快充-快充技术的相关介绍 2020年7月13日,oppo公布了自己125w有线充电的超级快充,这也刷新了手机充电功率的新里程碑,这也超过了type-c接口最高的100W充电功率,今天,我们就来谈谈...

100w快充-快充技术的相关介绍

2020年7月13日,oppo公布了自己125w有线充电的超级快充,这也刷新了手机充电功率的新里程碑,这也超过了type-c接口最高的100W充电功率,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90w快充

125w快充

其实,快充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疯狂迭代,24w,27w,30w,40w,50w,65w,各家快充快速更新,直到联想拯救者的出现,成功将这一记录提高到了90w。目前,最高功率由oppo拿下,125w的快充零头都追上苹果祖传的充电功率了。今天,有必要带大家去看看手机快充的历史,去看看快充技术的前世今生。

快充技术,最早是由高通率先突破了USB IF协会关于USB BC 1.2标准中的1.5A的最大电流限制,将其提升到了2A也就是10W的功率(5V/2A),使得充电速度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高通快充的出现,其实是因为USB IF协会的标准过于老旧,给了高通快充发展的时机,这也为后面USB IF的迎头赶上埋下了伏笔。

QC1.0之后高通将不断升级叠代,在2014年升级QC2.0,将充电功率提高到了18w,获得了一大批厂商的采用。在2015年提出QC3.0,虽然充电功率没有提升,依然是18w,但是加入了电压调节技术,让手机充电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QC3.0也是各家采用高通快充方案机型最多的版本。虽然2016年提出QC4.0,功率提升到了27W,但是却突然没有厂商愿意用了,为什么高通的快充方案一下子被抛弃了呢?

qc快充发展

这个问题我们先不回答,我们先看一下在高通发展QC快充的同时,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快充水平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讲完整个智能手机的快充变化我们再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就在高通突破快充技术后的一年,2014年,OPPO也推出快充技术,不过和高通单独突破协会的电压方式不同,OPPO采用在当时来说相当另类的解决方案,OPPO在普通的MicroUSB数据线中增加了两个触点,使得数据线内部变成了七根线,而充电头也因为增加了触电需要兼容IC而变得硕大无比,一直到今天。

第一代oppo find 7首发的VOOC快充就凭借着5V/4.5A的22.5W超大功率,在充电速度上遥遥领先,这也成为了智能手机快充的新高度,而oppo为自己的快充技术打的广告语“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更是深入人心。

2014年年底,在看到高通和OPPO相继推出自己的快充技术后,联发科也推出了自己的Pump Express(PE)和后来的Pump Express Plus(PEP)快充,而魅族的mCharge快充也是从那个时候出现,一直到现在基于PE快充魔改,万年的24w由此而生。

2015年11月26日,华为推出了Fast Charge Protocol(fsp)快充,首发机型华为mate8。之后又推出了自家的另一类快充(scp),全称Super Charge Protocol,使用的是4.5V/5A的低压大电流方案。华为在快充方面起步晚,但是依然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厂商也在发展自己的快充技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么多的快充带来了一个核心问题,当充电器像手机壳一样必须开模定制,对于消费者、手机厂商、社会,都是一场灾难。往小了说消费者会相当头疼,往大了说浪费社会资源,照成无用的资源浪费。这时候,一个各家通用的快充标准就显得迫在眉睫。

2015年底,USB IF协会推出了全新的USB PD3.0标准,并将充电功率提高到最高100W。2016年,USB IF协会规定所有使用USB接口的手机必须支持PD3.0标准。而基本上所有的手机都是通过USB接口来进行充电的,USB PD 3.0 规定不允许 USB 接口通过非 USB PD 的协议来进行电压调整,这也就意味着不支持协议的话就无法调整电流电压也就无法实现快充,所以大部分的快充得乖乖加入对 USB PD 的支持。

此外,谷歌在Android 7.0 OEM 规范中强调:使用 USB 接口的手机,快充技术必须支持 USB PD。软件硬件同时限制,留给其它快充标准的可发挥空间就不多了。目前 USB PD 已经收编了众多快充标准,其中就包括高通 QC 4.0。

这就是高通QC4.0采用不多的原因,高通由USB IF失误中获得的机遇和快充发展,最后亲手由USB IF协会终结。而PD快充的出现终结了手机充电协议混乱的历史,却无法预料到,中国的智能手机已经激烈到快充协议无法控制的地步。

2018年type-C接口开始普及之后,电流上限去掉了之前 2A 的限制,最高可支持到 5A/20V, 100W 的充电输出功率,这也是很多人更加看好 PD 快充协议的原因,在标准化团体 USB 应用者论坛的推动下,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或者兼容 PD 快充。

2019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样催生了一个新的技术——电荷泵快充技术,这是一种直流-直流转换器,利用电容作为储能元件,进行电压电流转换。以华为的 40W 超级快充为例,手机输入端的电流电压是 10V/4A(Type C 接口最大限流 5A),进入手机后通过电荷泵转换为 5V/8A,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降压过程中丢失的功率损失,充电转化效率几乎可以达到 98%以上。

然而,电荷泵技术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充电功率的限制,目前大部分的电荷泵充电都只能到50W,iqoo3将充电功率提高到了55w,也基本碰到了电荷泵技术的上限。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电荷泵不能一直保持高功率状态,在后期必须降速保护电池,所以在0--60%的的适合充电很快,之后充电功率就会大幅度下降,这样充满需要用到的时间比较长。

事实上,强大的中国市场还有一项技术已然落地生根,那就是双电芯设计。双电芯的存在有效弥补了上面电荷泵技术的不足。

2018 年发布的 OPPO Find X 搭载了惊人的 50W 快充,35 分钟即可充满 3400mAh 容量的电池,这又是除了提高电流电压和加入电荷泵转化之外的另外一条思路,OPPO find x采用了串联双电芯设计,通过定制技术将电池分为两块同时充电,从而大大提供充电效率。2019年,oppo再次将功率提升到了65W。

这一次的主角,联想的拯救者电竞手也采用了双电芯的技术,实现了所谓的90w超级快充。我们不妨期待一下,17分钟充满4200毫安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还可以期待一下,触碰到type-c上限100w之后的各家,究竟需要如何再提高。

今天,oppo给出了答案,如何突破100w,最有效的办法是魔改typec接口。typec接口有16个接口和24个接口两种不同的类型,图中是标准的24接口,也是目前大多数厂商旗舰手机在用的接口。如果要想突破上限,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再加两个针脚,26个甚至28个针脚势在必行。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加固其中的部分充电接口,使得他们能够承受更高的电流。

这两个方案也是未来一年内使用typec接口的高充电功率机型通用方案,至少在下一代通用接口出现之前,这种魔改不会停止。

一方案中使用更多针脚需要对充电线专门定制,需要接口单独定制,需要充电头专门定制,相当于再建了一套标准,但是好处是,即使你用不到多的接口,你仍然可以用它给其他同款机型充电,只是功率有所下降。换句话说,我换一条数据线可能会从125w掉到100w,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可以用的,这个方案就是oppo采用的方案,125w便是源于此。

二方案是目前vivo 小米采用的相关方案,也就是20v 6A/5A的相关方案。这个方案优点是,我不需要额外定制新的接口,只需要加固一下充电线的负荷能力。成本相比一方案会低一点,缺点在于,各家的高压电荷泵损耗是天生存在的,它更适合短期内的快速补充,一到到了60%的充电量就需要降速保护电池,所以速率相比第一种方案要慢一点。

一个是高成本超高速率,一个是高速率较低成本,你倾向于哪一种呢?技术没有对错,只是有区别。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