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孟子谈取舍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孟子谈取舍
前者孟子谈贤能者的教化责任,之所以贤能是因为肯去承担那一份责任。这就是君子当取之责。教育别人要先模范自己,做一个模范的前提应该是有所不为,也就是有所戒惧。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有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三次家,一个寡妇带着孩子生存已属不易,但还是希望孟子不要沾染上坏毛病。这大概就是孟子童年时心里的有所不为吧。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老张漫谈:
孟子这句话很多人会想到《老子》里的一些论述,比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而儒家的这种“不为”,并不是像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是有选择的“为”。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乎代表了所有儒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和抱负。所以说,如果是为了这样的理想目标,他们会不遗余力地“为”,而如果不是,就可以不为。这就是孔子说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对我们来说,孟子的话有三个意义。其一,学会选择。要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所作为;其二,学会放弃。不要贪心,想什么都能做到,到最后什么都做不好。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其三,要有所戒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坚守有原则。
下面共享《菜根谭》里的一句话——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