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的行辈字派是什么?
家谱中的行辈字派是什么?
行辈字派又叫祧字、行辈、行第、班辈、字派等,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门阀制度兴起,社会中很讲门第观念和家族出身,这时人们就考虑用名字来表示行辈。
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行辈字派,首先表示行辈,尤其表示排行。常用表示排行的字有长、次、幼、少、元等,同先秦时期在名中表示排行的字孟(伯)、仲、叔、季等作用一样,且一般在字中。自魏晋以后,人们逐渐将表示行辈的字转向名,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辈字派。如唐朝杜甫两儿叫宗文、宗武,宋朝三苏中苏轼与苏辙是兄弟等。
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明”字,另一辈都用“德”字等。孔氏家族的行辈字派从思晦开始,他规定下一辈均用“克”字。再往下各辈依次在名中用希、言、公、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等。
行辈字派有用在姓名中间的字,也有用最后一个字的,前一种居多。另一种行行辈字派是用人名用字的偏旁作出规定,像《红楼梦》里贾家第二代都用“亻”旁,第三代都用“夂”旁,第四代都用“王”旁。家谱行辈字派是加强宗法制度的工具,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
行辈字派,系一姓家族繁衍的伦理规范和文化密码,也是华夏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是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字辈可以使族人之间产生亲切感和群体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一定会被永远的继承与发扬下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