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穿越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世界旅游地图揽胜)
自驾穿越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世界旅游地图揽胜)
通过世界旅游地图来看世界各国的著名的旅游景点,领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第九篇 欧洲芬兰
芬兰:北欧国家。西南滨波罗的海,陆疆同瑞典、 挪威、俄罗斯接壤。面积338145平方公里。人口554万, 芬兰人占90%以上。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国语。首都赫尔辛基。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为丘陵、平原。湖泊有50000个以上, 占领土面积的8%,有“千湖国”之称。温带、亚寒带气候,冬 季寒冷。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以松和云杉为主。水力 资源丰富。有铜、锌、金、铬、钴、钛、钒等矿藏。工业以木 材加工、造纸为主,其次为冶金、机械、造船等。河运、湖运 与海运相连。旅游业发达。
一、芬兰堡
建于250多年前,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要塞,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芬兰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芬兰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芬兰堡由一位瑞典炮兵军官奥科斯丁设计。1772年,他在靠近赫尔辛基附近的一系列岛屿上修建完成了一圈链式连接的防御性城堡。但直到18世纪末,芬兰堡的设计计划才终于圆满完成。后来随着瑞典军事力量的逐年衰退和俄罗斯帝国的逐日强盛,在1908年驻守芬兰堡的瑞典军队向俄罗斯投降。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人率领的舰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并最终夺取该城堡。
1918年芬兰独立后,芬兰人重新收回了这座城堡并命名为芬兰堡( 现在芬兰堡的瑞典语名字仍是“瑞典堡”);芬兰国内革命期间,激进党派和保守党派之间发生激烈的大规模冲突,许多激进党派的成员在失败后被捕,并被-在芬兰堡里。在1991年,芬兰堡被联合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今天的芬兰堡已不再弥漫战争的硝烟和血腥,取而代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疗养和居住的圣地。
250年前瑞典人在岛上建设的炮台,城堡,军营到现在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岛上的船坞正在用传统的技艺建造一艘古老的帆船,游客们也可以亲自参与其间。 岛上还有数十座博物馆可供参观,其中的洋娃娃和玩具博物馆与城堡充满硝烟的历史形成有趣的对照。
国王门(The King's Gate):是芬兰堡的象征,1753-1754年间为阅兵而建造。据说国王门所在的位置,就是是瑞典国王Adolf Fredrik 1752年来视察工程情况时乘船停锚的地方。
防波堤军营(The Jetty Barracks):是1868-1870年间建造的城堡大门,控制着岛屿北岸。这是芬兰堡在沙皇统治时期的著名建筑。军营东翼有录音工作室、岛内的邮局和药房;西翼有酿酒厂、餐厅和赫尔辛基艺术社团开办的画廊,展览内容经常更新。
码头(The docks):1750年开始修建,18世纪60年代著名的群岛舰队在干码头(dry dock)初建,由设计者Fredrik Henrik af Chapman督建。从前的干码头如今仍在为修补木制船只而服务。
芬兰堡教堂:在1854年作为希腊东正教驻防教堂建成,在芬兰独立之后成为新教会的路德教教堂。20世纪20年代,教堂的外观从洋葱状的五个塔顶改建成了现在的尖塔。教堂内可容纳400人,也是举行婚礼的好地方。
二、芬兰国家博物馆
坐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市中心,是赫尔辛基市民和外国游客经常光顾的一座主要博物馆。
芬兰国家博物馆建于1905-1910年,由三位建筑设计师艾列•萨瑞宁(Eliel Saarinen)、阿马斯•林德仁(Armas Lindgren)与赫曼•格斯柳斯(Herman Gesellius)在该处中世纪教堂与城堡的原址上所设计,属民族浪漫主义风格,室内设计主要在新艺术工作室(Art Nouveau)完成;1916年对公众开放,芬兰1917年独立之后,正式成为国家博物馆。
这座庄严的灰色建筑物是芬兰新建筑代表作之一,俗称“高塔”,其主塔楼模仿了图尔库大教堂的风格。博物馆共有四层,藏品丰富,面积约为三千二百平方米,展示了芬兰从史前文明到当今社会的发展历程。藏品囊括芬兰170年来发现的考古学、历史学、古钱币、人种学等方面的发现,尤其详细地展现了芬兰从中世纪以来至今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芬兰国家博物馆的装饰物和收藏品也都表现着芬兰艺术的特点,大厅顶部的壁画是芬兰著名画家阿克瑟利•盖伦•卡雷拉(Akseli Gallén-Kallela)根据芬兰民族史诗《英雄的国土》而作,这幅画原为二十世纪初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而绘。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博物馆入口处前一尊灰熊的雕塑,是芬兰著名雕塑家埃米尔•维克斯特罗姆(Emil Wikstrom)的作品,虽用坚硬质料刻成,却把熊的顽皮、娇憨描摹地淋漓尽致。
三、西贝柳斯纪念碑
树立在赫尔辛基市中心西北的西贝柳斯公园(Sibelius Park)中。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是芬兰著名作曲家,一生都在为芬兰民族音乐的崛起而奋斗,他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和交响诗作曲家之一。
西贝柳斯纪念碑是芬兰人最自豪的城市雕塑作品,这座纪念碑位于海边西贝柳斯公园青松翠柏环抱之中,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成为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不朽作品的象征。每当海风吹过,气流穿过钢管发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风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在无休止地为纪念这位音乐家而演奏着永恒的乐章。一个巨大的西贝柳斯金属头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岩石上,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英姿勃勃的形象。他那颦眉凝神,栩栩如生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音乐家当年进行创作时的神态。
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纪念碑是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丽娅•希尔图宁(Eila Hiltunen)花费了6年的心血,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的杰作。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四、西贝柳斯故居
阿依诺拉位于赫尔辛基北部38公里处的杜苏拉湖畔,是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的故居,是以他妻子的名字——阿依诺拉(Ainola)命名的林间别墅。这里环境宁静秀美,空气清新,西贝柳斯的好朋友、著名建筑师拉尔斯(Lars Sonck)专门为他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设计了这样一幢木制别墅。
1904年,西贝柳斯搬到“阿依诺拉”乡间别墅隐居,潜心从事创作。1905年,西贝柳斯在“阿依诺拉”修改完成了被后人誉为世界十大著名小提琴协奏曲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以深刻丰富的内涵、真挚明快的热情性和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成为世界小提琴协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使西贝柳斯在国际乐坛上的声誉越来越高。酷爱大自然的西贝柳斯在林间别墅“阿依诺拉”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幽静的环境里完成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