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地图(专题二地图)
实用地图(专题二地图)
地图基础常识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A.概念: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B.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C.表现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D.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E.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所画范围越小。
2、方向
A.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C.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
3、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A.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B.等高线的形状:
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
2)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3)两山顶之间低地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C.等深线。
2、分层设色地形图
3、用等高线地形图转绘地形剖面图,直观表示某条剖面线上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大小,按照其比值大小来衡量。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关系:
A.地图所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B.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3、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A.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B.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C.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4、比例尺的大小与缩放
A.比例尺的缩放计算: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即原比例尺*n;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即原比例尺*(1 n);将原比例尺缩小到n分之一,即原比例尺*1/n;将原比例尺缩小n分之一,即原比例尺*(1-1/n)。
B.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又称高程)相同,且都以海平面作为0米。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即相对高度)。
3、等高线为闭合曲线——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闭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用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垂直耸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在图上才表示为重合状态。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密集表示坡度抖,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7、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关系——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分水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8、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表示海岸线;200米等高线区分平原和丘陵;500米、1000米等高线表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等高线表示中山和高原;4000米等高线反映高山和高原。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数值范围与极值区域:地势起伏大小;海拔最大、最小值。
2、延伸方向:地形走向。
3、疏密程度:坡度陡缓——密陡疏缓;坡面凹凸——高疏低密为凸坡,高密低疏为凹坡。
4、弯曲状况:山脊凸向低处;山谷凸向高处;鞍部正对的两山脊等高线之间。
5、局部小范围闭合:山顶、山峰中高周低;盆地、洼地周高中低;表示高低不在正常范围的特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三、等高线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接线段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B.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击扇。
2、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情况),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3、判断坡度大小
A.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稀疏),坡度越大(小)。
B.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小),坡度越大(小)。
C.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A.选点
B.选线
C.选面
四、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相对高度: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便可计算相对高度。相对高度=H甲—H乙。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气温差=0.6*差值/100。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对<H高—H低 2d。
4、估算陡崖的高度问题,首先读图,找出相关几组数值,假设等高距为h,陡崖相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n,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x,最高值为y:
A.陡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X—h)<H底≤x。
B.陡崖顶部高度H顶:y≤H顶<(y h)。
C.陡崖相对高度:(n—1)*h≤H<(n 1)*h。
五、等值线图中弯曲和闭合区域的判读方法
1、弯曲等值线图的判断
A.垂线法(以等高线为例)——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谷);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为高值区(等高线图上为山脊)。
B.切线法(以等温线为例)——切线法是指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做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其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高)值区。
C.口诀法(以等压线为例)——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向低值方向凸出为高值区。
2、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
A.剖面线法——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做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B.口诀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某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
六、沿水平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除非特别要求放大或缩小);垂直比例尺要视等高线图中的高度大小来确定(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并于剖面线平行)。
2、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并与剖面线平行。
3、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高度间隔一般与图中等高距相同,最高高度值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度数也要比图中的最低高程再低一些。
4、从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向下引垂线交于剖面图中高程相同的辅助线上,待各焦点都画出后再将这些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即形象的表示出沿这一剖面线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七、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的方法
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
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第三,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