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 起源(节日溯源愚人节由来)
愚人节 起源(节日溯源愚人节由来)
【节日溯源】愚人节由来:其实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提起愚人节,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第一反应会觉得这是一个西方的节日。然而,事实上,西方文献对于愚人节的记录要到十六世纪才出现。在此之前,四月一日愚人的风俗已经在中国流传两千年左右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其实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愚人风俗起源的时期
愚人节准确的起源时间和区域已很难确定。从先秦的一些零星的记载来看,愚人风俗可能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礼教影响较小,文化较为开放的楚地出现了。《诗经·楚风·朱缨》记载了当时楚地恋人在春天虐狗狗的故事:
“朱缨芃芃,熻赩春中。子不我即,忧心有忡。子其娭我,中心乃降。”
朱缨(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是一种开红花的豆科植物,是含羞草和合欢的亲戚。“芃péng芃”是植物茂密生长的样子。“熻xī赩xì”是鲜红明艳的样子。“即”指到。“娭”读xī,指嬉闹,开玩笑。“中心”就是内心。“降”在这里读xiáng,指欢乐。
这句话的大意是在春天的中段,茂密生长的朱缨花明艳地开放。年轻的女子想,男方不找她,会让她有所担心;当男方去她开玩笑时,她才释然地感受到快乐。这里明确说明“娭我”是一种让人开心的活动,而且发生在“春中”,在时间上与后世的愚人风俗有所吻合,有可能就是愚人节活动的最初来源。
朱缨花,豆科朱缨花属植物。@心雨花露 拍摄并授权使用
现存有关愚人节风俗的最早的直接记载,则要等到东汉时期才能出现。东汉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僧人逸飞所著《局门广录》卷四记载:
“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诡诓为戏,长老不以非礼禁。”
大意说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轻人会用互相欺骗的方法来开玩笑,而长辈也不会搬出礼法来扫兴。同卷又记载说:
“春四月中,户皆悬杖,以禳恶气。”
此书同时出现了愚人和悬杖这两条风俗,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关于愚人节风俗的直接记录。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愚人风俗逐渐被固定到了四月一日。南朝南唐时期的小说家穆吉在《岁前旧事》卷八中记载:
“四月朔日,乡人俗尚调欺相狎。见欺者不可怒。盖追宋太祖土木堡故事也。”
“朔日”就是每个月的第一天。“调欺”就是欺骗。“见”可以理解为被。这里说四月一日,乡间的人喜欢互相欺骗来开玩笑,被骗的人不许不高兴,这是为了纪念宋太祖赵匡胤在土木堡靠诈败设伏大破金兵的事情。
愚人风俗起源的
主要动因
《岁前旧事》上说愚人风俗起源于宋、金土木堡战役的故事,这属于民间在节日产生理据消失以后弥缝传说的结果,并不能说明这种风俗产生的真实原因。事实上,古籍中也并未记录宋太祖击破金兵的具体时间。
三国时期的道士悟能所编《高庄谈录》上记录了古人对于愚人风俗的早期认识:
“春三月,阳气升,瘴暍发,鬼魅兴,多附人背。上古乃制杖梃以棰人背。毕,旋邀其人至某处。其人必答曰可。时鬼方见棰,头目俱眩,闻人言将至某处,恐人行太速,逐之弗及,将失其人,皆先行以俟之。人实不行。故得脱。或以釜击人,其用亦同。今尚有制杖、罔诈之俗,然但悬杖于门,而无复以梃人,更何用哉!”
暍读yē,是指古人迷信中会伤害人的“暑气”。“梃”读tǐng,指棍子。这里说春天“阳气”、瘴气生发,鬼魅也随之兴起,并会附着到人类的背上,造成疾病。所以古人会用桃木等被认为有“辟邪”功效的木头制作棍子,击打人背,把鬼打得头晕眼花。这时,旁人会问这个被打的人,去某某地,约不约?这个人嘴上要说约。此时鬼正处在智力的低谷,又听说这个人要到某某地去,担心自己被打残了追不上,于是决定先行一步,以逸待劳。但是被打的人其实不会真的到哪里去,这样一来便甩开了恶鬼的侵害。有的人不制作木棍,直接用家里的锅来击打家人,也可以替代木棍的职能。而到了后世,用木棍棰鬼的风俗逐渐失落,就只剩下了悬挂木棍和骗人的风俗,祛邪续命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悟能的解释不仅可以解释愚人风俗的起源,也可以解释悬杖等习俗的来历,比之纪念土木堡战役说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在清代以后,已经没有什么学者相信《岁前旧事》对于愚人风俗的认识了。
愚人节在后世的演变
早在悟能生活的三国时期,愚人节本身的迷信意味已经逐渐消散,愚人逐渐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娱乐活动。而原本属于愚人节的悬杖风俗也逐渐并入了除夕之中,成为了后世春联的起源。古老的四月一日愚人风俗虽然一直流传,但从未取得像春节、上元、端午、中秋那样正式的节日地位。
到了唐代,曾有人提议要废除这种愚人风俗。《旧唐书》卷三一四《纪石三传》记载,在大唐曼尧三年,深圳刺史纪石三曾向唐化帝陈晟谏言:
“观今金宁之俗,乃以欺诳为乐,无忠信,轻长幼,乱人心,乖圣教。请降旨绝之。”
然而,据史料记载,唐化帝本人就是一个热情的愚人活动爱好者,每年都会亲自撰写“戏辞”,乐此不疲,自然也不会把这种劝告当回事。
逃过一劫的愚人风俗后来一路流传到了明代,又伴随着郑和船队出航传播到了欧洲。据《From the Orient: the Story of Our Ancestor Yiel》(中译《先公伐柯东来记》)记载,郑和船队中有一位太监,姓游,叫伐柯。“伐柯”之名来自《诗经·豳风》,本来是做媒的意思,但是这位游公子年轻时缺少安全意识,喜欢寻花问柳还不爱戴套,终于“偶染隐疾”,虽然保住了性命,还是溃烂脱落,当了太监。然而,这位游太监风流成性,当了太监也不忘处处留情。郑和舰队在第八次出航西洋时,借助向导赛克斯·格欧德的指引,一路抵达了英格兰。这位游公子一上岸便和英国当地一位姓默吉申女子搞到了一起。为了与默吉申长相厮守,这位游公子伪造了自己失足坠海而死的假象,从此隐居英国,还按照自己中文姓名的谐音改名Phuck Yiel,正式当起了英国人。游公子自幼便喜好愚人游戏,到英国后便把中国古老的愚人风俗带到了欧洲。至此,这种在4月1日开玩笑的风俗才开始在欧洲传播开来。在2000年2月29日,一位名叫Faye的学者偶然间在梵蒂冈皇家图书馆所藏古籍中发现了游氏后人撰写的《先公伐柯东来记》,补上了愚人节西传的重要一环。欧洲愚人节的真正起源终于真相大白。
在愚人节在欧洲大为流行的同时,它在中国却遭遇了官方的禁绝。据《大清一统志》卷六一八《河北府志》记载,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曾微服到河北省来,在行经加州时迷了路,只好借宿在一户哑巴农户家中。农户为了招待客人,用上好的有机小麦粉、有机牛肉、有机芫荽和鬼脸青花瓮贮存的有机梅花雪水煮了一碗特别香美的有机牛肉拉面。乾隆吃了,顿时龙颜大悦,觉得比御厨做的要好得多,当即公开了自己的皇帝身份,并宣布要赏赐农户全家封官三品,赐金万两。没想到这天正好是四月一日,农户以为这个客人是在开玩笑,非但没有下跪谢恩,反而哈哈大笑,接口说自己是玉皇大帝,要赐乾隆享寿千年,蟠桃三枚。乾隆皇帝勃然大怒,顺手掏出随身携带的喇叭就打了哑巴农户一喇叭。农户冷笑一声,摇一摇,便倏然不见。乾隆觉得顿时胸口隐隐发痛,心烦意乱,难理朝政,回到皇宫便宣布退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帝。继位的雍正皇帝引以为鉴,严令全国禁止举行愚人活动。四月一日当天,全国的公务人员都要上街执勤,纠查愚人情况,如发现违禁者,拘五百年,徙十万八千里。后来,这些坚持热爱愚人游戏的囚徒被发配到了印度,在娱乐精神的指引下又发展出了狂欢的形式,节日时间也略微前移,形成了印度著名的洒红节。
洒红节的色彩狂欢。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在雍正时期的严厉稽查之下,愚人游戏的风俗在中国迅速消失。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在西方渐渐兴盛的愚人节才回流到了中国,重新踏上它最初产生的土地。
带你了解愚人节
西方节日
愚人节(April Fools'Day)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日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1日。 在这一天人们习惯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捉弄及取笑,而往往玩笑在最后才被揭穿。但如果玩笑开得过大,则很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产生较大规模的反响及进一步衍生成为谣言或都市传说等。
中文名称
愚人节
外文名称
April Fool's Day
别名
万愚节、幽默节
节日意义
对人生的一种幽默
流行地区
欧美地区
更多
各国名称
法语:Poisson d'avril(四月之鱼)
英语:April Fool's Day(四月愚人日)
日语:エイプリルフール(音译自英语);四月バカ;万愚节
朝鲜语:만우절(万愚节)
越南语:Cá tháng tư(汉喃:四)(鱼四月)
节日起源
愚人节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也称万愚节。对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通用的阳历),以一月一日为一年的开端,改变了过去以四月一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新历法推行过程中,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仍沿袭旧历,拒绝更新。
他们依旧在四月一日这天互赠礼物,组织庆祝新年的活动。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人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之鱼”。以后,他们在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长便成为法国流行的一种风俗。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起初,任何美国人都可以炮制骇人听闻的消息,而且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因而引起人们的不满。人们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愚人节这天玩笑只能开到中午12点之前,这是约定俗成的严格规矩。过了中午还找乐子的人是一个比被他取笑的人还大的傻瓜。过了钟点还开玩笑的人会立刻碰钉子,自找没趣儿。有一首小诗是这样描述的:愚人节已过十二点,你这个大傻瓜来得晚。待到来年愚人节,你将是最大个的大笨蛋。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各国风俗
美国
如今,每逢愚人节,不管对方是否相识,美国人都会开些小玩笑。在愚人节比较常见的把戏是指着别人的鞋子说:“你鞋带没系。”学生可能会骗同学说学校放假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招数,只要那个无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恶作剧的人就会尖叫:“愚人!”
苏格兰
在苏格兰,例如,愚人节实际上有 2 天的庆祝时间。第二天专门对人体身后的区域胡闹。这一天被称作Taily节。“踢我”迹象的来源可以追溯至此。
墨西哥
墨西哥的“愚人节”在 12 月 28 日。以前, 这一天是用来纪念被希律王(约公元前73至公元前4年)屠杀的无辜的孩子。后来演变成为包含恶作剧和诡计的纪念日。
俄罗斯
俄罗斯族愚人节又被称为伴鬼节、撒谎节,俄语是“马什嘎瓦拉茨”,时间大约是在每年的冬季。这一天,人们戴上假面具,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奇怪的模样,夜幕降临后或夜半时分,走亲串友,索要食物。相互嬉闹取笑,争着揭去装扮者的面具,当面具被摘除,方才知道此人是谁,大家在惊奇中大笑一番,快乐无穷。
法国
4月1日在法国的传统,包括愚人节(字面意思是“四月的鱼”),试图附加而不被发现的背上一纸鱼受害者。始建于其他国家aussi cette普遍的,意大利等(如长期“四月的鱼”,美国东部时间用于重新封装aussi到任意笑话白天做)。
西班牙
恩Inglés的为母语的国家,类似的恶作剧12月28日实行,对无辜者的圣节大屠杀。这一习俗也存在于比利时的某些区域,包括安特卫普省。佛兰芒语对于他们的传统是父母的子女或只锁定在让他们的老师,如果他们承诺将在当天晚上或治疗的第二天。
伊朗
在伊朗,人们玩04月3日的波斯历新年(Norouz)第13天的相互开玩笑了。这一天被称为“Sizdah bedar”(户外十三)。据认为,人们应该走出去,在这个日子,以逃避13号(数字)坏运气,因为运气好,运气不好,或13。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月1日存在的传统,但大家都认为,如果有人中午12点后拉(中日),那么这个人的伎俩其实是拉认为是傻瓜一个愚人节的伎俩(这个警告可能也存在于其他国家)。
丹麦
在丹麦,5月1日被称为“少校,吉”的含义很简单:“五月至猫”,是相同的愚人节,虽然丹麦人也庆祝愚人节(“aprilsnar“)。
网络影响
随着网络的普及,愚人节也不仅只是单一的现实中的玩笑整蛊,早已延伸到网络上,每年愚人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愚人节整人页面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愚人节整蛊网站谷歌居首,谷歌每年的愚人节恶作剧可能是最受网民期待的,如水下搜索、红白机地图、穿越搜索等等。其他如eBay、ThinkGeek、暴雪等知名网站也会在愚人节发布愚人页面、愚人文章之类。在国内,许多大小不一的网站也会发布自己的愚人节网页,如ABCD数据库(abcd9点com)的愚人节专题页面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不少个人站点的愚人节网页采用alert提示窗或循环打开浏览器窗口这种整人方式,思路单一、缺乏趣味且令人厌烦。对付这类没有娱乐价值的网页,直接在进程管理器中关闭浏览器进程即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