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最南端的一个县-新县,新县的历史沿革
河南省最南端的一个县-新县,新县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新县位于北纬31°28'~31°46',东经114°33'~115°12'之间。处河南省南端,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六县结合部。东与商城县接壤,南、西面分别与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大悟县及本省罗山县毗邻,北与光山县缘接连。地形地貌新县境内层峦叠嶂,河溪纵横,有山地、丘陵、冲积河谷和堆积凹谷。平均海拔350米,相对高差951米,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46座,最高峰田铺乡黄毛尖海拔1011米,为大别山第三高峰,大小河流92条。大别山主脉东——西南向横贯县境中部,将全县分为地势较为倾斜的两部分,南属长江流域,北属淮河流域。自然地理特点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河南省设置的又一县级行政区。
新县很早就有先民居住,境内有南墩龙山文化遗址、天亮寺新石器遗址、艾洼商周文化遗址、大庙冲商周文化遗址。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阳谷、东阿、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西周至春秋时期属弦国,后属黄国;战国时属秦弦地,后属楚国;秦统一-全国后,北部属九江郡,南部属南郡、衡山郡。
两汉时期,属江夏郡;三国时为魏国边关,北部属魏弋阳郡,南部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蕲春郡。晋代时,北部属豫州弋阳郡,南部属弋阳郡、西阳郡;南北朝时,北部属豫州弋阳郡、广陵郡等,南部属豫州西阳郡、衡州等。
曹魏,西晋时地属弋阳都。东晋十六国时期为东晋王朝统治区。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萧齐、蕭梁.北朝高齐等政权先后占据此地,萧齐在今新县城东北置有茹由县,西置有新化县均属豫州。
隋唐时,北部大部为光州光山县、仙居县,南部一角属黄州麻城县、亭州麻城县,光州隶淮南道;
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南唐、后周等政权据有。
宋代时,北部属光州军光山县,南部属黄州麻城县,光州隶淮南西路;
元朝时,北部属汝宁府光山县,南部属黄州路麻城县。
南宋初,曾在今县境南设置白沙关土门关、黄土岭关、斗木岭关修善岭关等关隘以拒金兵南侵。
明朝时,北部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光山县,南部属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西南部属黄州府黄安县;
清代时,北部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光山县,南部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西南部属黄州府黄安县。
民国初期,北部为河南省光山县,南部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改为鄂东道、江汉道。
1932年10,月, 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为了便于控制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对付革命力量,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 设立经扶县,将光山县南部五个里(八水里、 五马里、 沙城里、长潭里、青山里) 17个保(神留桥、朴风山、沙窝、永阳赘、 五龙、 杜横、夏陂山、 长潭、朱向、董范店、墨斗关、潘殷冲、 官堰、 柴山、 观音、 沙城、千斤),湖北省麻城县三个区(仁美区的三分之二、 择里区的三分之二、丰义区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现在泗店、田铺二乡中南部、周河乡南部)、黄安县的两个会(长水会、塔耳会,相当于现在箭厂河乡)等划归经扶县管辖。原属河南省的面积占93%。
1947年8月28日,刘邓大军六纵一部攻克新集后,设置经扶县爱国民主政府。12月,根据刘伯承、邓小平提议,改“经扶县”为“新县”,意即人民获得新生,过,上幸福生活。
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蓝。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 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潢川专区。
1952年12月,新县随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
1998年7月,撤销信阳地区,设置地级信阳市,新县随属信阳市。
革命历史
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被称作“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新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1月,吴焕先(新县箭厂河乡人)等在黄安县紫云区箭厂河(今属新县箭厂河乡)创建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三堂革命红学,这支武装成为黄麻起义中的攻坚力量,新县由此成为鄂豫皖边区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起义——黄麻起义的发祥地;1928年6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在光山县柴山保(今属新县陈店乡)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新县成为大别山脉工农武装割据的最早区域;1928年7月,在柴山保尹家嘴组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支红军队伍、红四方面军最早的一支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新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1931年2月,豫南重镇新集镇被红军攻克后,鄂豫皖苏区党政军首脑机关相继迁入或在此建立,新县成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川陕后,吴焕先、高敬亭(新县新集镇人)、刘名榜(新县郭家河乡人)先后重建和领导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大别山红色游击队,继续坚持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新县成为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区域;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刘邓首长亲自建立了大别山区第一个县级爱国民主政权——经扶县爱国民主政府,并将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卫生部及医院设在新县,新县成为刘邓大军的立足地和后方基地。在新县这块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和养育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飞向蓝天,中华苏维埃区域第一届运动会在这里成功举办,著名红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这里唱遍全中国。当时全县人口不足10万人,牺牲55万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著名的烈士有王志仁、桂步蟾、吴焕先、高敬亭、叶成焕等。从新县和大别山区走出了349位共和国将军,养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新县籍将军和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许世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06年生,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曾任国民革命军连长。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等职。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多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敢死队队长,屡挫强敌。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边转移途中,于陕西漫川关被国民党军堵截,他指挥第34团勇猛拼杀,为全军打开通路。在反“六路围攻”中,指挥万源保卫战,坚守阵地3个月,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1936年底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1938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曾参与指挥香城固伏击战。1940年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巩固和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参加莱芜、孟良崮战役。同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率部进行胶东保卫战和周张、潍县、兖州、济南等战役。1949年起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54年回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4年在南京军区曾总结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站在历史的今天回首昨天的新县,新县县的行政建制多有变化。新县县就随着各个朝代的枕戈待旦、相互征伐,进而从夏商周一直过渡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县的政区也有不停的变动,归属也有不同。由于历史上,新县距离行政中心比较远,交通优势也不明显,所以他的地理位置也不突出,多作为县级的行政单位。我们只寄希望于明天的新县会更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