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臣宣威将军临海太守:郗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东晋大臣宣威将军临海太守:郗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
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大败而回。桓温死后因母丧辞去司徒左长史之职,后被起复为散骑常侍、此后又授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等职,郗超都没有接受。太元二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四十二岁。
郗超善长草书,亚于二王,《书品》将其书法定为中品。他还精通佛学,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誉为“一时之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郗超年轻时卓越超群,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在士林中交游广泛。他善于清谈,见解义理精妙入微。 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司马昱被授为抚军大将军,征辟郗超为府掾。
追随桓温
永和四年(348年),桓温因平蜀之功,进位征西大将军。郗超进入桓温幕府,担任征西府椽,后改任大司马参军。桓温英气高迈,很少推崇他人,但在与郗超交谈之后,却认为他深不可测,因此尽心礼待。而郗超也一心追随桓温,不久又被授为散骑侍郎。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请求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当时,北府兵卒悍勇,桓温不愿让郗愔掌握京口重镇。郗愔对此丝毫不知,还致信桓温,表示愿意与他共同辅佐王室,请求率部出河上。郗超将原信毁掉,以父亲的名义伪造信件,呈给桓温。信中写道:“我不是将帅之才,不能胜任军旅重任,而且年老多病,还是给我一个闲职,让我休养吧。徐兖二州的军队就由桓公统领吧。”桓温得信大喜,当即改任郗愔为会稽内史,并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兼并了郗愔的军队。
同年四月,桓温自兖州出兵北伐。郗超极力劝谏,认为汴水久未浚治,会影响漕运。桓温不听,执意进军,并由清水进入黄河。郗超再次劝谏,认为桓温入黄河之法是逆水而进,难通漕运,担心前燕拒守不战,会令晋军粮道断绝,陷入无粮困境。他建议桓温尽率全军直击前燕国都邺城,这样不论前燕逃回辽东后方、拒守邺城或出兵决战都有利于北伐进展。郗超又提出另外一个比较稳健的策略,建议桓温坚守河道,控制漕运,储蓄粮食,直至明年夏天再继续进攻。他认为如不速战速决,当战事拖延至秋冬后,在水量减少而北方早降温的客观条件之下,会令到晋军更难维持。但桓温全都不听。 九月,桓温在枋头被燕将慕容垂击败,大败而回。
密谋废立
桓温北伐的本意是要建立功勋,然后回朝接受九锡,从而夺取政权,但却因枋头兵败,威望顿减。咸安元年(371年),桓温收复寿春,对郗超道:“这次胜利能雪枋头兵败之耻吗?”郗超则表示不能。当夜,郗超对桓温道:“明公身居重任,如果不能效仿伊霍、废立皇帝,不足以镇压四海,震服宇内。”桓温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废黜皇帝司马奕。
同年十一月,桓温散布流言,称司马奕因阳痿不能生育,并让宠臣相龙、计好、朱炅宝等人参侍内寝,而后宫所生三子并非皇帝亲生。不久,桓温率军入建康,以褚太后的名义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皇帝,是为晋简文帝。 当时,郗超担任中书侍郎,坐镇朝廷,百官皆畏其权势。谢安曾与王坦之一同去拜访郗超,一直等到天色已晚也未能入见。王坦之打算离去,谢安道:“你就不能为了性命,先忍一忍吗?”
简文帝虽被立为皇帝,但却形同傀儡,常担心被桓温废黜。后来天现异象,荧惑入太微,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帝位不保的征兆,司马奕被废时也有同样的天象。简文帝非常不安,甚至向郗超询问桓温是否会再行废立。郗超断言道:“桓大司马正对内稳定国家,对外开拓江山,我愿用全家百余口来担保,不会发生那种不正常的政变。”简文帝稍微安心,又吟诵庾阐诗道:“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简文帝因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位不到两年便忧愤病死。
壮年病逝
桓温死后,郗超改任司徒左长史,但因母丧离职。他认为父亲郗愔是名公之子,位遇应在谢安之上,但一直处于闲职,而谢安却能掌握朝政,对此愤恨不平。谢安对郗超也是深恨不已。
守孝期满后,朝廷起复郗超为散骑常侍,后又授为宣威将军、临海太守。他都没有接受。 太元二年十二月(378年1月),郗超病逝,年仅四十二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