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深化改革的历史启示)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深化改革的历史启示)
戊戌变法相信大家都听过,因为这是我国近代史的第一次维新变法。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接踵而至,除了让戊戌六君子魂丧菜市口外,还让一心向往改革的光绪帝成为了清朝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很多人都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反扑,但除了这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外,还有三个隐藏的原因。
第一,得罪的人太多了
各位可能不了解戊戌变法的细节,在这场变法里,维新派与光绪帝在文化上要废除科举制(八股文)以及四书五经,还要兴办西式学校。
其实从现在看来这些是正确的、应该的、没问题的,可问题在于这些变化与改革,光绪帝是一次性下达的,而且要立刻进行,如此一来,那些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看了十几年八股文的天下读书人又岂能甘愿?
不仅如此,因为戊戌变法的改革是全方面的,所以除了文化领域,他在军事上也是大动作。变法规定,裁减各地的绿营兵(就是汉人士兵和各地民兵,比如湘军和淮军)和老弱病残,并削减军费开支,用省下来钱训练新式海陆军队。
同时,在武科考试上,废除一切刀枪剑戟等满清传统考试科目,改为考察枪炮技能。如此一来,那些练了十几年刀枪棍棒骑马射箭的武人也就没了用处。
如果说维新变法得罪天下读书人与老旧的将军士兵是正常的,那么他们得罪官场上的人就是纯粹的找刺激。
在政治方面,光绪帝将所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员全部罢免,如此一来,朝堂上剩下的全是慈禧的人,至于那些火线提拔的维新派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因为他们资历都太浅了。
从这儿来看,一个短短百天的变法就得罪了当时的各行各业,他的失败难道不正常吗?
第二,太过理想化,欲速则不达
我们都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除了光绪皇帝外,还有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这二人。我们不否认这二人是很有才华的,但问题在于有才华并不意味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戊戌变法仅仅103天,光绪帝就在二人的帮助下颁布了110道圣旨,这平均一天一道半的频率,先不说他们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是下面的官员也来不及施行啊,所以光绪帝的这些政令基本上都挂在各地官员的口头上,至于落地,根本没时间。
除此之外,因为这些变法的主要领导人过于理想化,导致他们忽略了很多细节,也就是这些细节为他们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比如说,戊戌变法想要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但问题在于人家改革的时候处理掉的那些达官贵人,几乎都得到了丰厚的赔偿和拉拢,如此一来他们就不会闹事。
可戊戌变法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根本没时间去管这些,导致当时全国上下有数万人失业,而且这些人都是有一定权力的,这就导致很多政令根本施行不下去,因为压根没人听。
况且,维新派一心想要扶持民营企业,可当时占大头的都是官营,如果说他们一步步来,先培养民营再架空官营,那还好说,可问题在于这些激进的政策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官营企业。
让原本想要拿好处的民营也很尴尬,这样一来将民营官营全部得罪,让这个戊戌变法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明目张胆地夺权
各位可能有所不知,一开始慈禧太后虽然没有支持光绪,但也没有反对,只是在后来光绪帝有些近乎失控的时候,慈禧才开始慢慢干预,但尽管如此,变法还是在一步步地推行。
但问题来了,光绪帝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想要动军权,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等保守派赖以生存的就剩下这最后的军权了,可光绪帝却毫不留情地开始明着争抢。
1898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戊戌六君子)被放进军机处,开始着手整顿这个清朝最重要的部门。同时,光绪还接见了新军统帅袁世凯,想要得到他的帮助。
同年,慈禧太后等人终于察觉到了光绪帝最终目的,于是他们准备在数月后天津阅兵上用政变控制光绪,虽然事先光绪等人已经知道了,但光绪帝决心用生命捍卫变法。
其实这一块最核心的地方在于,他们以为袁世凯是帮助他们的,但没料想袁世凯回头就把他们卖给了慈禧,这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错信了袁世凯!
所以说,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慈禧有关系,但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完全是光绪帝自己步子迈得太大,扯了裆而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