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凉州在哪里(古代的凉州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的凉州在哪里(古代的凉州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这么一个地方是频繁露脸,这个地方一出,苍凉的边塞气息便迎面而来,这个地方便是凉州。古代的凉州在哪里呢?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国仍然有凉州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市辖区,隶属于甘肃省武威市,那么古代的凉州是指的这里吗?
这个问题要说清楚,我国现在还有荆州、扬州的地级市名称,但两汉三国的荆州和扬州显然指的不仅仅是那一小块地方,而是一个大的地区,凉州其实也是一样,它一开始不是指的一个城市,而是一大片地区。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大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这之后的“州”其实还不是行政区而属于监察区,既各负责本部即一个地区的若干郡国,进而形成了刺史部或“州”的概念。
凉州,便是这十三州之一,其下辖陇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张掖、敦煌、武威、金城、西海10郡,治在陇县(今陕西省陇县),辖域约为今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湟水流域,陕西省定边、吴旗、凤县、略阳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等地。
至于为什么叫凉州,那得名倒是简单,因为这里“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也就是说,就是因为冷。
凉州的核心,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这是汉武帝打下来的土地
凉州属于王朝的西部边陲,这里很多地方本来是匈奴的,是汉帝国新收纳的疆土,汉朝实行大量移民实边政策,将大量的汉人移居此处,充分利用当地的肥沃绿洲,河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历史上有名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也就是所谓的“河西四郡”,也在此时建立起来。
不过,这里仍然属于边塞,凉州再往西,那就是西域了,脱离了传统意义上“中原”的概念。
在王莽乱政时期,凉州因为地处边塞,所以被军阀控制,一直到东汉初期才重新被中央控制,汉献帝建安初年,分凉州河西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张掖居延属国5郡置雍州刺史。建安十八年(213年)省凉州入雍州(雍州是传统汉地九州之一,凉州本来是属於雍州的,但雍州后来在王莽时期再设)。
义,“凉”成为这一片地区的代称,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分雍州河西地区的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8郡复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今甘肃武威,当时属于武威郡姑臧县)均为凉州治所,但辖域仅及今甘肃省黄河以西地区。
凉州这个地名仍然有相当的象征意义,东晋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这么多割据政权,都以“凉”为国号,都曾建都于姑臧。
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大乱,原本处于荒凉边塞的凉州因为政治上相对稳定,反而成为了世外桃源一般的地区,史书称“于时天下丧乱,秦雍之民死者十八九,唯凉州独全”。凉州刺史张轨(他也是前凉政权奠基人)治下的凉州,是当时天下乱世中的“避难之国”,所以由中原来凉州避难的人民之多,号称“日月相继”,在张氏政权数代经营下,凉州总共享受了长达约六十年的和平,这相当不易。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有攻占凉州的打算
公元376年,前秦苻坚灭前凉,以中书令梁熙为凉州刺史,凉州割据局面结束。
公元385年,前秦经营西域的大将吕光回师至姑臧,杀梁熙,自领凉州刺史,吕光后来得知苻坚已被后秦姚苌所杀,遂于公元386年自立为王,史称后凉。吕光这个武人对于治国没有经纬,在位期间,四处征战,穷兵黩武,凉州大乱,在各方势力交战中,凉州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权,后来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民族不断起兵割据于此。
当时有“一成、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等国,史称“十六国”。其中的“五凉政权”即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岑参有《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左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一直到北魏,才稍微稳定些。
北魏时因地理因素,改凉州为敦煌镇。太和十四年(490年)复置凉州。西魏时分凉州西部置西凉州。北周时因处于西域的军事要地中,设置凉州总管府于此。北周时管有武威郡、番和郡、广武郡、泉城郡共4郡。
隋唐时期,“州”已经渐渐成为二级行政区划,而不是汉代的一级行政区了。这个时候凉州地区的建制在“凉州”和“武威郡”之间不断变化,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这里改为西凉府。
元代时设永昌路。明清称凉州府。民国初,置河西道(后改称甘凉道)。宋朝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凉州,从此,凉州属西夏版图。
元代时设永昌路。明朝的凉州只是一个卫,属于甘州凉州卫,相当于县的建制。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凉州卫置凉州府,改凉州卫为武威县,民国初,全国废府,置河西道(后改称甘凉道)。
凉州这个地名开始消失了一阵,一直到2001年5月9日,撤销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地级武威市。原武威市设立凉州区。“凉州”一名才重新出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