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用让网 > 杂谈 > >正文

​小说中的咬舌自尽真的能致死吗?来看一下科学的分析

摘要小说中的咬舌自尽真的能致死吗?来看一下科学的分析 我们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经常会有这一情节,两方对峙,一方以人质为要挟,人质不想连累他人或者不甘受屈辱,再或者不想当...

小说中的咬舌自尽真的能致死吗?来看一下科学的分析

我们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经常会有这一情节,两方对峙,一方以人质为要挟,人质不想连累他人或者不甘受屈辱,再或者不想当叛徒,于是选择“咬舌自尽”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当被五花大绑重点看押,经历残忍酷刑的时候,也许死都成了一种奢望,所以咬舌自尽成了唯一解脱的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咬舌自尽真的能致死吗?

对于舌头我们都不陌生,是人体口腔内一块肌肉质的器官,表面覆盖有包含味觉感受器的上皮组织,具有协助咀嚼、搅拌、吞咽食物,及协助发声等功能。舌内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包括控制舌肌运动的舌下神经、感受舌后部味觉和触觉的舌咽神经舌支,以及由三叉神经分出的负责舌前部味觉触觉的舌神经等。舌内部除了丰富的毛细血管外,较大的血管包括舌深动脉、舌背静脉和舌深静脉。根据这些条件,人们猜测出咬舌自杀有三种可能,分别是“疼死说”、“失血说”和“窒息说”。

先来说疼死说。上边已经说到,舌头上有大量的神经组织,由于牙齿的咬合,产生巨大的疼痛感,从而产生“神经源性休克”,最终导致“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混乱”。然而,这一理由是无法成立的。疼痛造成的“疼晕”,实际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造成的脑供血不足所致。这种晕厥通常可在数十秒内恢复,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没听说过有人是活活疼死的原因。

第二种,失血说。要说起这个倒还有几分可信度,毕竟大量的失血可能会造成死亡。但是从常识上就会看出这一理由并不成立。人体血液总量约为4~5升,而失血量要超过30%,即1.5升以上才有可能危及生命。而依靠舌内的血管要丧失1.5升血液,所需要的时间足够凝固止血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除非是血友病患者,否则依靠失血来“咬舌自尽”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用提武侠小说中那种“一咬毙命”的场景了。

第三种窒息说。断离的舌头被吞入,导致“噎死”,或者认为断离的舌根会“缩入喉咙”导致窒息。然而仔细想想可知,若要咬舌自尽,或由于意外自己咬断舌头,那么舌头的断离端是位于门齿外侧的,那么掉出口腔的概率远高于被“吞入”。并且,即使断舌被吞入,那么很大可能是进入食道而非气管。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

因此,对比以上可能的“咬舌自尽”原理,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所有方法都无法造成武侠小说中那样的“一咬毙命”,甚至连致命的可能性都很低。相比之下,只有最后一种,即由于出血使得血液入肺,从而导致窒息死亡的方式可能性最大。事实上,文献中记录的舌意外断裂以及咬舌自残案例中,致死的极少,看来小说完全是因为情节效果才会出现那些咬舌自尽,并且成功的人。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