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请求再给一天准备,杨得志怒斥:不要问了,执行命令
曾思玉请求再给一天准备,杨得志怒斥:不要问了,执行命令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前,接到攻击的命令时,曾思玉并没有准备好。他给杨得志打电话,请求再给一天准备时间,杨得志却直接把电话挂了。这是什么情况呢?直到30多年后,曾思玉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曾思玉是杨得志的老部下。他们都是中央红军的将领,第19兵团成立,杨得志担任司令员,曾思玉是他麾下的主力第64军的军长。第19兵团参加大西北的解放战争,曾思玉跟随杨得志一路苦战。
对于杨得志的人品和风格,曾思玉比较了解。杨得志是那种爱兵如子能够虚心听取部下建议的首长,作为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杨得志的指挥非常稳健,他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
抗美援朝爆发,曾思玉跟随杨得志进入朝鲜战场,他们来的不算早,但是也不晚,赶上了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打得有点奇怪,第64军的第一梯队还没有进入冲锋出发的位置,就突然接到了发起攻击的命令。
曾思玉对这个命令提出了质疑,哪有这样打仗的?他当即给杨得志司令员打了电话,报告他们军的情况,说部队还没有进入冲锋出发的位置,炮兵正在进入阵地,还没有准备好发炮。
按照正常的打法,部队发起攻击之前,需要先用炮兵开道,摧毁一些敌人坚硬的防御工事,为步兵发起攻击扫清障碍。曾思玉请求杨得志,再给他一天的准备时间,然后再发起攻击。
曾思玉以为,杨得志一定会考虑他的建议,甚至会采纳他的建议。因为他是一线的指挥官,而且说的是实情。没想到的是,杨得志却怒斥道,你不要问了,按照命令执行吧,然后就把电话给挂了。
根本不给曾思玉解释的机会,也不向曾思玉解释。杨得志之前可不是这样的。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曾思玉想不通,想不通也得执行命令。
杨得志都把话到这个份上了,曾思玉立即乘车赶到了第一线的师部,给他们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迅速跑步进入冲击出发的位置。
还好,第19兵团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兵团,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急匆匆地进入攻击阵地,按时发起进攻,顺利突破了临津江敌人的防御阵地,较好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但是,杨得志为何拒绝曾思玉的建议,为何不再给他一天的准备时间?这个困惑始终缠绕在曾思玉心头。新中国成立后,曾思玉和杨得志都当了共和国的大军区司令员,他们还在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时互换位置。
曾思玉虽有困惑,却不好去问杨得志。直到30多年后的1986年,当年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来看望曾思玉,曾思玉正在写回忆录,重提当年的往事,他问杨迪是否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
杨迪道出了事情的真相,解答了困扰曾思玉多年的困惑。在第五次战役的战前作战会议上,各位兵团司令员都比较乐观,他们向彭老总打包票说,只要彭总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立即发起攻击。
尤其是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拍着胸脯说,要抓5000个美军俘虏。事后证明,王近山有点轻敌冒进了,他初来乍到,还没有同美军交过手,并不了解美军的真正实力。
但是王近山的情绪感染了很多人,而且也不止他一个人信心满满,绝大部分兵团首长对即将打起的第五次战役都很乐观,纷纷请战。
将军的决心,就是士气,作为志愿军的统帅,彭老总明白,士气是胜利的保证,气可鼓而不可泄。所以彭老总下定决心,提前发起攻击。
命令已经下达了,大家的士气都那么旺盛,这个时候杨得志怎么好拉后腿呢?即便是前线部队真的还没有准备好,他也不能去向彭老总请示,推迟一天再发起进攻。
因为事前,杨得志也向彭老总打了包票,拍了胸脯。将军的话说了出去,怎么好出尔反尔?听了杨迪的一席话,曾思玉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杨得志直接挂他电话,也不听他解释。原来他也有他的为难之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