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韦庄生平 韦庄结局 韦庄子女 韦庄诗作
唐朝诗人韦庄生平 韦庄结局 韦庄子女 韦庄诗作
唐朝自公元618年立国,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天字一号帝国航母。这艘巨轮在历史的深海中,乘风破浪,先后有二十一位船长相继掌舵。在经过近三百年的航行后,终于呈现出动力不足、搁浅抛锚的态势。出生于公元836年的韦庄,刚好搭乘了大唐帝国的最后一次航班。这一次航行,可谓惊涛骇浪,触目惊心,他亲眼目睹了帝国之舟的悲壮沉没。
身为儒生,恰逢乱世,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硝烟弥漫,战乱频仍,成了韦庄生平中刻骨铭心的记忆。无休无止的争斗、杀戮,如入梅时节的雨天,或大或小,不绝如缕。与他的四世祖——中唐诗人韦应物相比,虽然是同在唐朝的天空下,同样都才华横溢,韦庄却远不及韦应物生活得那样洒脱从容。韦应物常常是诗友聚会,或者独对南山,悠然物外,欣然觅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样的佳句。而在韦庄笔下,却是“乱后故人少”,“今日乱离俱是梦”这样的句子,只得沽酒求醉,黯然销魂。
韦庄也曾在笔下远眺,盼望“尽从离乱见清平”,可是没有办法,整个大唐帝国已然失去章法,阴云重重,迷雾蒙蒙,航程阻隔,谁也无法力挽狂澜。
朝纲不整,恶吏贪暴,官逼民反。民愤众怒在几十年间,日积月累,终于升温,一触即发,公元874年,王仙芝、黄巢等人振臂一呼,饥馑贫病、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农民顷刻间举帜起义,势不可挡。帝国之舟遭遇了一次海啸的致命侵袭!这期间,韦庄仍然心怀济世之志,攻读圣贤之书。他不顾离乱与动荡,痴心不改地踏上了应举赴考之路。也许,在内心深处,他是希望能够金榜题名,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黄巢的大军在向京师逼进,韦庄的考前冲刺,也在有序地进行。
公元880年春,四十五岁的韦庄在长安落第。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心有不甘,准备继续复习迎考。然而到了当年冬天,黄巢的剽悍铁骑,已经踏入长安。转眼之间,大明宫上空的“唐”字旗帜缓缓降落,“齐”字旗号冉冉上升。黄巢称帝立国,唐僖宗仓皇出逃,围绕争夺京畿重地,唐军和义军征战不息,长安城两度更换主人。在易帜的同时,经营数了百年,歌舞升平、繁盛一时的长安城,霎时间充满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打杀之声越过厅堂,穿过窗棂,刺耳而又令人惊耸。韦庄哪里还能看得进书,战事吃紧,一触即发,他必须整日提防,躲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和不测。一次次地奔走逃避,一次次地丧魂落魄,可怜韦庄在这段时间内,过着心惊胆颤的日子。诚如韦庄自己所说,“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或者他在写给儿子的“养尔逢多难”等句子中不难看出,他的文章中反映得最多的,便是离乱二字。
韦庄有一个叫阿汪的女仆,他曾经专门为之写过一首诗。为自己的女仆写诗,这在唐诗人中几乎没有。在离乱中,一个年老的女仆走失,所幸不久又找到,别后重逢,让韦庄感叹不已:“念尔辛勤岁已深,乱离相失又相寻;他年待我门如市,报尔千金与万金。”且不谈韦庄所作出的承允,是否后来兑现,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大唐末世,已是分崩离析,江河日下。“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这样的处境,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恐怕是断断没有闲情书写锦绣文章的。
时隔三年,当韦庄走出满目疮痍的长安城时,不禁百感交集。这个时候,他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来回忆和描摹这场战争。他惊魂未定,提笔赋诗,心情沉痛地记述了历经战火的心声: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标签: